讲述“线上主播”的幕后故事,为青州市西苑小学教师点赞!(第一期)

雨后彩虹

<p>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让“云上学校、线上教学”成为现实。 根据市教研室的的安排,西苑小学教师团队迎难而上,积极参加“线上课堂”的录制,从课件制作到集体备课,从课堂录制到成功播出,每一节课都诠释了西苑教师的智慧与汗水。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分享每位“线上主播”屏幕后的故事吧!</p> <p> </p> 张林杰 爱你为哪般 <p>  不料想,“录课”,这种因新冠肺炎而生的产物,成了西苑教师的工作常态。</p><p> 一个做老师的人,习惯了满眼是孩子的讲台,当初独自一人站在没有学生的录播教室,很有些不适应甚至感到莫名的局促,但一想到隔着屏幕,8000多客户端前好奇而渴盼的眼神,瞬间取而代之的是做孩子们老师做国家战士的那份淡定与从容。</p><p>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录课任务已经持续到第6周。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网上公益课录课,花费的是平常备课十倍二十倍不止的时间与精力:为了解决孩子们手头没有教材的难题,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常一边用希沃白板5精心制作课件,常一边暗自庆幸高科技带给课堂的便捷,庆幸自去年暑假学校这间精品录播教室即投入使用,它给予我们的,还有当“老师”当“主播”的自信!</p><p> 不录课的时间,在家里,在书房里,在电脑前,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设计教案,一遍遍地雕琢、调整思路,甚至一遍遍地对着屏幕“自说自话”,只为把浓缩的每一个20分钟,都当作孩子们屏幕上的精品……</p><p> 时间悄无声息流逝,坐在屏幕前的老师,备课、网上视频会议、研讨、遥控指挥屏幕另一端的学生防疫防控、解惑答疑、批阅作业……已然没有了时间的观念,没有了上班下班的概念,已然无法分辨白天与黑夜、工作与闲暇!</p><p> 时间,仿佛对于每一个老师都吝啬,倒是肩颈和眼睛,还算忠诚,提醒老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使他们还间或性记起需要直起腰身,于是,间隙地家务,便成了老师们唯一的体能训练和休闲。</p><p> 呜呼,爱你,为哪般?!</p> 马向莉 爱在细微处 <p>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要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马老师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p><p> 马老师接到第一次录课任务时,正值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繁重的时期。她每天“穿梭”在班级、级部、学校的微信群里,填写、汇总、上报各种有关疫情的情况和表格。白天没有时间备课,她就在晚上孩子们睡着之后,静下心来将自己的想法、同备课组老师的建议整理,反复揣摩、反复修改、反复试讲,备课纸上铅笔、红色笔、黑色笔的标记密密麻麻……</p><p> 道法课具有活动性和生活性的特点。马老师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现场又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那怎么才能给学生呈现生动、直观的课堂呢?在缺少素材的情况下,马老师请自己班的家长帮忙拍摄、提供所需要的场景照片,一遍一遍地指导学生录制音频……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录制的两节课都得到了教研员老师的认可和好评。</p> 王雨 爱你没商量 <p>  刚开始接到“录课”通知时,她的心情既忐忑又激动。这毕竟是全市的公开课,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能看到,怕万一讲的不好给学校和自己丢脸。她转念一想,可以借此好好努力,认真准备,提升自己,也是获得专业成长的好机会,于是她挺身而出。</p><p> 由于这是在一个特殊的假期,新课本和教学参考书都没有发下来,制作课件、备课难度较大,刚开始的时候她感觉有点头大。虽然一堂课只有20分钟,感觉时间比较短,但备课过程是很紧张的。为了搞好这次录课,她深入地钻研了电子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跟同年级的同事们多次探讨,跟录课组长把课来回“打磨”,真是下了不少功夫。</p><p> 她第一次接到通知录制四年级的课程,第二次接到通知录制三年级的课程,这大大增加了她的工作量。她反复查阅两个年级的电子课本,从头到尾把思路理了一遍又一遍,把教案调整了又调整,把教学步骤细化,具体到她在课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事先写下来,然后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家自己对着电脑了讲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她讲课的内容六岁的闺女都能跟着说下来了……可见,王老师是多么的认真负责!</p> 刘佳丽 唱好爱的独角戏 <p>  一向工作认真负责的刘老师接到任务时,欣喜却又为难。欣喜的是有工作可干,无聊的假期充实了起来;为难的是,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如何唱好这台“独角戏”……</p><p> 她连续三个夜晚,备课、制作课件、自己对着镜子试讲……忙碌到凌晨一两点。终于到了录课那天,本着借他山之玉攻石的目的,本应下午录课的她,早上就到校观摩其他老师的“独角戏”,不只有她有这种想法,第一天录课的几个教师竟然在录播教室门口碰头,她们几个会心一笑,一起交流起自己对唱好“独角戏”的想法……</p><p> 开始录课了,老师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更让我感动。感觉环节衔接不够紧凑,那就再字斟句酌;感觉情绪不够饱满,语调不够抑扬顿挫,那就再重新录制……录完之后,一边看一边听,发现错误再改再录。一切一切的努力,只为了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高效。</p><p> 那天我离开学校,已经是晚上8:20了,录播教室的灯依然明亮,幕后英雄陈晓军老师和李海明老师还在为老师们剪辑录像…… 迎着夜晚的冷风,心里却暖烘烘,被老师们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感动着,被所有参与线上授课的老师们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心感动着…… </p> 刘岩 把爱融入音符里 <p>  音乐网课有别于我们的正常教学,一没有学生,二时间短,每节课20分钟,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效的让孩子们掌握学习内容,成了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接到要录课的任务,她便积极的准备,跟同组的老师认真探讨教研,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且在教授内容上做取舍。</p><p> 为了能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做了很多师生互动,跟音乐律动以及带有表演性质的舞蹈等。没有学生,她便在家先跟自己的孩子一次次互动,调节律动的难易程度,再把它运用到课堂中……</p> 崔美霞 悄悄说声我爱你 <p>  “延迟开学不停学,隔离病毒不隔爱”,这是我们学校“停课不停学”教学活动的口号,学生随之开启了居家线上学习,在这次转变中,崔老师挺身而出也过了一把“网红”瘾。</p><p> 网上授课每节课只有20分钟,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要更深入的研究教材,备好教材,更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低年级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喜欢上数学,这对我们教师是一项新的挑战。</p><p> 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录课之后,她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视频进行审视,她感觉录课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数学老师严谨的态度迫使她精益求精,成功进行了二次录制,直到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她才满意,她用这样的方式悄悄爱着每一名学生。</p> 李姗 隔屏不隔爱 <p>   李老师克服一切困难,加入了我们“空中课堂”的队伍。在线上授课前,她一遍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p><p> 她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定期交代课后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由老师给出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这种上课方式充分的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向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更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做或者是尚未掌握一部分知识的学生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同时,学生不会像以往上课一样碍于面子的问题不敢提出疑问,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停课不停学”,信息化教育可不是一句空话。</p> 徐静 偷偷爱着你 <p>  “在学校讲课,面对朝夕相处的学生,心中很亲切,也不怕紧张出错。然给全市所有四年级学生讲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徐老师如实说。她每节课前都会提前一周备课,准备课件,研究学生,确定重难点,细节删增,力求能做到更好。</p><p> 医务人员、部队官兵用生命在前线打仗,处在安全地带的大后方的我们——老师——所能做的也许只有这么多了:用自己的专业,给学生和家长们提供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学到知识。徐老师用默默上好每一节课的方式偷偷爱着每一名学生,一节课完成后虽有遗憾但更是一种成长。我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每一节课,都离不开大家的默默付出,大家分工合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确保为全市学生呈现完美的课堂。</p> 郭立苹 空中课堂守护你 <p>  在与同事们的磨课过程中,她感慨颇多。由于是线上授课,我们无法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很多教学环节不能像课堂上一样与学生进行互动。因此,备课环节相当重要,她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想到各种预设,学生会提出的任何问题,保证没有遗漏,照顾到所有学生。</p><p> 在网络中上课,同时直播到有线电视上,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班的学生,而是全市这个年级所有的学生,甚至还有陪读的家长们,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确保所教授知识点的准确性,她与教研组的同事们认真研讨,切磋每一个知识点,斟酌所说的每一句话,她的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动了我。</p> 魏世青 捧出真心来爱你 <p>  “捧出真心,付出真情”,是魏世青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又是班主任老师的她,很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开孩子们的心灵之门。每当孩子们遇到困惑,家长们又剑拔弩张的时候,魏老师就出场了。&nbsp;</p><p>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来袭,孩子们学习方式突变,亲子矛盾呼之欲出,魏老师的电话从早响到晚,穿梭在老师,家长,调解员,咨询师这好几个角色里,有时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每当看到她解决问题后长舒一口气,家人才如释重负的递给她一杯水。&nbsp;</p><p> 魏老师说,非常时期,对孩子、家长、老师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各有各的负担,由此衍生出来的角色越位,是产生矛盾的根源。家长难得有机会陪伴孩子学习,但是,在孩子网课中的各种指手画脚让孩子腻烦,再加上家长的台阶式要求,错误的指导孩子,让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雪上加霜了。这时候老师的“和事老”身份变得很重要。一方面忙于安抚孩子情绪,另一方面适时引导家长和孩子和谐相处,缓解焦虑心情。 陪伴即是成长,我们愤怒于孩子手机控、电脑控,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魏老师呼吁家长,放下手机,言传身教,用家长的自律意识,感染孩子。&nbsp;</p> 杨爱君 不同的语言同样的爱 <p>  她是一名认真负责的英语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完美主义者。从参与第一期“优秀教师公益课堂”,每次从备课到讲课,她都认真的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p><p>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她不断尝试优化课件与电子书包、活动视频等资源的搭配使用与即时转换。为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并帮助孩子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知,她亲手制作教具、板贴、单词卡等教学材料。 为提高课堂录像质量、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互动学习体验,她一遍遍与技术老师研讨教师动线、屏幕切换、板书导图分镜等她平日不甚熟悉的具体技术问题。每次录课前一天晚上,她都会到学校的录播教室将要录制的课反复演练,反复推敲,以保证录制时的最佳效果...</p><p> 诸如此类的行动还有很多,但杨老师的语言朴实而简单:“其实,也不是什么完美主义,只是想让孩子们更轻松的学好每一课。” 看,这就是我们西苑的老师,兢兢业业朴实无华;瞧,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参与“公益课堂”的西苑人的初心,“为了每个孩子更高效的学好每一课”!</p> 徐洪芹 团队因你而精彩 <p>  在线课程因为疫情的严峻延长到六周,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更大的挑战!毅然接受任务的徐老师,心里感到沉甸甸的,感觉压力好大。此时,她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个老师了,更得像个播音员一样,面对全市的父老乡亲,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真的不能出错,不能出错!!</p><p> 考虑到电子产品对学生眼睛的影响,一节课讲授的时间从原来的四十分钟被要求压缩成二十分钟。若在平时,一篇课文的内容四十分钟都有可能完不成!二十分钟的课,该怎样上?该怎样预定目标,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怎样进行过渡,文本怎样取舍,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一系列的问题产生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上好网课,作为组长的张林杰老师成立了一个“寒假名师在线六年级语文”录课群。她把自己的困惑在录课群里提出后,瞬时就收到了群组成员的回复,尤其是张老师的耐心指导,让她有了定心丸。张老师在视频会议中告诉我们“轻装上阵走简约路线”,让我敢于大胆取舍文本内容,让我坚定围绕“一课一得”去讲课的信心,课前的准备也变得充足了。</p><p> 的确,在团队面前,所有的困难都不是事!感谢我的团队,感谢我的队友!在线课程因团队更精彩!您们辛苦啦!</p>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陈晓军 责任在肩 勇挑重担 <p>  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意见一出,教育人便吹响了集结号。有一群人又走到幕后,为“抗疫”默默付出,他们就是信息化工作者,陈晓军老师就是其中一员。</p><p> 接到任务后,陈老师便和录课教师共同商议,怎样录制才能给学生更佳的观课效果?最终确定手动录制,教师镜头和一体机相互切换。每次录课,陈老师都会早早来到录播教室进行消毒,提前开机调试,检测一体机、录播设备运行情况。为保证录课效果,录制前陈老师都会主动与录课教师沟通,详细记录镜头切换时间点,确保录制过程不出纰漏。尽管每位录课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但在录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事故”,精益求精的西苑教师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瑕疵。陈老师会和录课教师商讨,如状态不佳便重新录制,如只是小问题便视频剪辑。视频录制只需20—30分钟,但视频剪辑、渲染需要的时间可能就要1—2个小时。2月27日的录课,陈老师为老师们完成录制剪辑上传后已是晚上8点。</p><p>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勇挑重担。党徽在胸,不忘初心,坚守本心。陈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党员教师的初心和誓言!</p> <p>  学习在线上,联结在心里。“空中课堂”因你们而精彩,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每一位默默奋斗的老师点赞,为每一个认真听课的学生加油!相信,2020年的春天,一切的美好将如期而至!</p>

老师

录课

学生

录制

备课

孩子

课堂

教师

课件

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