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这个数字,放在这一天,它的份量是如此的重,它带来的希望与欣喜又是这么的浓。3月8日上午10点,最后一名新冠病毒患者治愈出院,三亚住院病例人数清零了!</p> <p>为了这个“0”,我们的医护人员付出的何止千千万万,四、五十天的不辞劳苦,夜以继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是宅在家里的我们所难以想象的……</p> 四(5)班吉爸爸的故事 <p>让我们一起分享四5班小吉爸爸,三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吉家聪医生的战疫故事吧:</p> <p>2月5日21时许,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生活区内一片寂静。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吉家聪忙碌了一天,正准备休息,此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电话那头说,其他市县某医院有位患者可能会在凌晨转运过来,患者病危,情况紧急。吉家聪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p><p>同时,在隔离病房区的办公室内,医生冯海平正在值夜班。本来值夜班的医生下午可以休息,可当天临时有位患者的病历需要完善上报,所以冯海平从早上开始只在中午休息了一个多小时。22时许,冯海平接到通知,让他做好准备,随时接治送来的病危患者。</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人将40斤重的呼吸机抱上3楼</b></p><p><br></p><p>2月6日凌晨2时许,吉家聪的手机又响了。对方告诉他,患者确定要转运过来了,吉家聪赶紧起床做准备。同样没睡的还有55岁的感染科副主任林昌锋,虽然危重症病人不是他主要负责,但他总说还是要去看一下才放心。</p><p>时间接近凌晨4时,隔离病房区寂静得听得见心跳。林昌锋、吉家聪、冯海平3位医生和赵丽娟、孙承芳2位护士早已穿上“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准备好病床、呼吸机,严阵以待。</p><p>来了,暗夜里一辆救护车驶到了感染科大楼下。车门打开,患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并且身上还连着呼吸机。这台转运呼吸机,重约40斤,呼吸机不能断,必须跟着病人一块送到3楼的病房。</p><p>冯海平和两位随车来的医生在推担架车、照顾病人,吉家聪来不及多想,就上前抱起转运呼吸机,跟着担架车沿旋转坡道走上3楼。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本已行动不便,加上身前抱着转运呼吸机,从1楼到3楼这段不长的路,吉家聪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p><p>“室外温度有点低,爬楼的过程中,护目镜里很快起了雾,挡住了视线,但我们把每一步都走得稳稳的。”</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夜未眠,他们跑赢了死神</b></p><p><br></p><p>将患者送入病房后,吉家聪和冯海平开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心率正常、血压正常,但是血氧饱和度偏低、血气分析达到呼吸衰竭指标,自主呼吸较弱。</p><p>抽血、做气管插管护理、吸痰、做雾化、输液、纠正酸中毒……医生护士们分工明确、紧张有序地进行。直到凌晨4时30分,因为早上8时还要查房、采集病人咽拭子标本,林昌锋这才走回宿舍休息。</p><p>吉家聪和冯海平则继续在病房内忙碌,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抗病毒和生命支持的治疗。完成这些,患者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时间已经是凌晨5时许。当两人换下防护服、完成清洁消毒走出隔离病房区时,天空已经微微泛白。</p><p>回到宿舍,吉家聪简单洗了个澡然后睡下。而在办公室内,冯海平还在工作,因为夜班要到早上8时才交班。</p><p>早上7时许,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进隔离生活区,早班的医生护士们陆续起床,忙着洗漱、吃早餐。睡了不到3个小时的林昌锋也起来了,还有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等着他去采集。</p><p>早上8时许,医生办公室内,冯海平向上班的医生护士报告了昨夜值班的情况。一直待到近9时,他才离开隔离病房区走回宿舍休息。“头晕晕的,只想好好睡一觉。”一夜未眠的冯海平说。</p><p>而在隔离病房区,换班的医生护士还在继续着对该患者的救治,上午10时,医生们还通过视频与专家组就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会诊。此时患者生命的体征己趋平稳。</p> 四(6)班暄妈妈的故事 <p>四6班也有一位勇敢的白衣战士,她就是暄暄的妈妈刘艳芳,三亚市中医院儿科住院部的护士长,疫情发生后就把孩子放在奶奶家,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中。作为援鄂第一批医疗队员,她时刻准备着出发,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未休息过,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身在一线奋战,夜以继日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用爱和温暖守护生命。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献给刘阿姨的诗</b></p><p><br></p><p>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p><p>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p><p>如此突然,让人猝不及防</p><p>您义无反顾逆流而上</p><p>滚烫的热血化成利剑</p><p>去斩杀罪恶的“魔王”</p><p> </p><p>一天天的救护</p><p>把您累得身心憔悴</p><p>可您依然在坚守</p><p>您用妙手抚平病患心头的块垒</p><p>您用大爱守护着万家灯火的明亮</p><p> </p><p>啊,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刘阿姨</p><p>您以顽强战胜顽固</p><p>以信念传递力量</p><p>全民防控阻击战定能打赢</p><p>雨后彩虹一定格外漂亮</p><p> </p><p>啊,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刘阿姨</p><p>我们向您致敬</p><p>致敬您的崇高、您的纯粹与高尚</p><p>您是病毒的克星、患者的救星</p><p>战“疫”胜利的保障</p><p>久闭的家门定会被春风敲开</p><p>姹紫嫣红的鲜花一定会与您相拥</p><p>为您绽放!</p> 四(7)班郑爸爸的故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畏风险,迎难而上</b></p><p>2020年这个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于遗忘。本应是阖家欢乐的日子,由于新型冠状肺炎肆虐武汉,并向全国蔓延,形势非常严峻,自1月23日10时始武汉封城,全国性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战役正式打响。海南省随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正在和家人欢度春节的我们被紧急召回,投入了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战役中。</p><p>由于正值春节,武汉封城前已经有大量的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工作的人外出度假以及回家过节,并且由于武汉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很多人经武汉转机和转车,这样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这些人中可能有很多已经感染了新型冠状肺炎并且正处于潜伏期,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就必须对这些人进行严密的防控、监测。由于三亚市是一个旅游城市,有大量的武汉人或途径武汉的人前来三亚度假,而我们得到的新任务就是对这些来三亚度假的武汉人或途径武汉的人进行严密的防控和监测。</p><p>新型冠状肺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并且潜伏期比较长,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消化系统进行传播,所以对这些武汉人和途径武汉的人进行监控的医务人员,也有被传染的危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我们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当然责无旁贷的冲到第一线,哪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只有不畏风险,迎难而上。</p><p>自1月26日开始就披挂上阵,几乎所有人都在家过节,我们就走街串巷,到各个酒店、居民点,给那些武汉人和途径武汉的人监测体温,询问是否有咳嗽、胸闷等症状,每天都要早、中、晚三次监测,有些居民点没有电梯,还要爬上爬下的,非常辛苦、体力消耗也非常大。晚上如果有发热的病人,还要马上出发进行监测并且上报,我们很多医务人员也因接触了这些发热病人,而自行在家自我隔离,这样就造成了人手更加不足,工作量相应的加大,剩下坚守岗位的人员就忙的连轴转了。每天下班后虽然身心都非常疲惫,但心里也很充实。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疫情基本得到控制。</p><p>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我们的责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给郑爸爸的一封信</b></p><p> </p><p>郑爸爸:</p><p> 我想对你说:“你是我见过最帅气的人,因为你在前线努力的救助患有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们”!我觉得你就是个英雄。</p><p>让我们能安心的在家学习,感谢为了这个病毒付出的叔叔阿姨们,向白衣天使致敬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白衣天使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愿你们一生平安,快乐。 </p><p> </p><p> </p><p> 三亚市第九小学</p><p> 四(七)班</p><p> 邢雨欣</p> <p>三亚从2月13日至今二十多天0新增病例,3月8日,最后一个住院病例出院,至此三亚新型冠病毒病例清零,这都是我们可敬的抗疫战士不辞劳苦,日夜奋战而来的,愿这一个个的“0”拼成一束灿烂春花,献给我们敬爱的海爸蓝妈们!</p> <p>策划:林师能</p><p>供稿:各班主任</p><p>编辑:范婉荣</p><p>审核:宋斌麒</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