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之-人民公社考

假装是个文人

<p>  人民公社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的产物,诞生在1958年中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建设农村、发展经济的一次重大社会实验。</p><p> <b> 一、人民公社产生的客观因素</b></p><p> <b>1.农业发展的需要。</b>1958年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开展,水库、水渠等工程的建设涉及农业合作社之间的经济关系,当时不可能也不允许根据商品经济原则,按照合作社投入大小,与受益挂钩进行结算。<b>农村的生产合作社规模过小,在生产的组织和发展方面的许多不便愈加显现,制约了农田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的发展。</b></p> (大办人民公社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b>2.群众有呼声。</b>比如四川泸县“兴修水利、积造肥料和改良土壤的任务很大……人力物力都感不足;在土地方面,由于小社分布零散,不便统一规划;不少农业社领导骨干薄弱……<b>广大农民纷纷要求并小社为大社</b>”(《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上册》 P493) (肥猪满园《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p><b>  3.综合发展的需要</b>。1958年1月在杭州会议、南宁会议上,<b>毛泽东提出地方工业的产值三年、五年或十年超过农业产值</b>的问题。国家经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起草了《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题的意见》,<b>第一次正式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工业问题</b>。1958年3月23日在成都会议通过,4月5日政治局会议通过。</p><p><b> 为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大发展打下了基础。</b></p><p><b> 农业社办工业,已突破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名称的限制。也就是说农村主要的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另找名称(</b>《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3)。</p> ( 欢天喜地走人民公社的路《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div>  <b>  4.中央有共识。</b>在1958年2月时,<b>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就开始酝酿改变农村基层组织结构</b>、实现乡社合一的问题,在不同场合谈到了办“公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上册》 P494)</div><div> 在生产“大跃进”的同时,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在酝酿着一次重大的变化(《毛泽东传 1949-1976 上》P826)<br> 1958年4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成都会议3月20日通过的<b>《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b>“农业生产合作社如果规模过小,在生产的组织好发展方面势将发生许多不便,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b>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b>”。此后各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始了并社工作。<br><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人民公社食堂 《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b>  6. 农民有创新。</b>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开展、地方工业遍地开花,带来了农村劳动力的紧张。<b>一些地方为了尽可能腾出劳动力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去,于是出现了简易的公共食堂和托儿所</b>。为了让青年农民学习工农业技术,延边、登封、浏阳等地在农村办起了“农业大学”。 (网络照片) <b>  二、人民公社产生的主观因素</b><br> <b> 1.主席有思考。</b>1955年,毛泽东为《大社的优越性》一文写的按语指出“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b>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b>,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2)<br> (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 《毛泽东 光辉的历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div>  <b>2.领袖的愿景。</b>陆定一在八届二中会议上的讲话结尾部分说:毛主席和少奇同志谈到几十年后我国的情景时,曾经这样说,那时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b>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民警</b>(《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4)。</div><div> 现在回头看40年前的农村公社,除了没有大学、没有科学研究机关外,都实现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乡镇!<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网络照片) <p><b>  3. 少奇同志有布置。</b>1958年4月在火车上,刘少奇、周恩来、陆定一和邓力群吹(畅想)教育如何普及、半工半读,吹公社、吹乌托邦、吹过度到共产主义,吹空想社会主义、吹托儿所、集体化、生活集体化、工厂办学校、学校办工厂……,跟吴芝圃(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说,<b>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你们可以试验一下</b>。他热情很高,采取的办法也很快,工农商学也有了,就是不叫公社。(1958年11月7日刘少奇在郑州会议上讲话)</p><p> 吴芝圃讲:那个时候托儿所、集体食堂、大社都有了,还不叫公社(《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4)。</p> (人民公社万岁 《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 <p><b> 4.少奇同志有要求。</b>1958年6月14日,<b>刘少奇同全国妇联党组谈话</b>,提出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意见,<b>要求在农村大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和敬老院</b>。30日与《北京日报》编辑谈话,提出三四十年即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就要开始试验(《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6)。</p> (为社员准备好饭菜《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p class="ql-block"> <b>5.小平同志支持。</b>1957年4月5日,邓小平在甘肃省干部会议上说“<b>我们应当说可以发展快一些</b>”现在“我们比苏联发展还快,以后更要快一些”(《邓小平传 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P1057)。</p><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13日,在四川省委召开的四级干部会议上讲“现在我们中国的速度,比如工业每年发展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这速度是资本主义不可想象的”(《邓小平传 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P1060) </p><p class="ql-block"> 1958年8月23日,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对农业高产仍然充满信心,大家对农村办人民公社产生了极大兴趣。邓小平赞同毛泽东关于农村人民公社性质的意见,他说“<b>公社本身是社会主义性质,为共产主义做准备。</b>全民所有制成分逐步增加”(《邓小平传 1904-1974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P1082)</p> <b>  三、成立人民公社的理论依据</b><br> <b> 1.公社的出处。</b>公社是中古欧洲自治城镇的组织,其特色是市民拥有一定的权利,包括财产权、行政权等。彼此之间互相协助帮忙。<br> <b>2.导师有设想。</b>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里,把他们<b>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称为公社</b>。<br> (人民公社万岁《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div>  <b>  3.导师有论述。</b>1958年4月在去广州的火车上(参主观因素-2),<b>陆定一接受编辑</b>《<b>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b>一书的任务。中宣部全力突击,6月初稿完成。收录初稿里的<b>第一条语录是弗•恩格斯11845年2月8日在爱北斐特的演说,里面有两个地方提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叫公社</b>: </div><h5> “既然那时生产已经不掌握在个别私人企业主的手里,而是掌握在<u>公社</u>及其管理机构的手里,那也就不难按照需求来调节生产了。”<br> “正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某个移民区消费多少棉花或多少棉纺织品一样,中央管理机构也可以同样容易地知道全国各地和各<u>公社</u>的消费量。”<br>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推荐该书(《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7)。<br> </h5> <b>四、推进过程</b><br> <b> 1. 各显神通。</b>1958年6月前,当时各地合并起来的大社叫法各式各样:河南叫集体农庄、农场、社会主义大院,辽宁盖平县叫太阳升共产主义农场,四川成都郊区叫国营农场,北京顺义叫红旗、卫星、七一、火箭等合作农场。<br> 1958年6月份,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公社”命名的大社。浙江诸暨县成立“红旗共产主义公社”、辽宁安东县成立“前阳公社”《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6)。<br> (群英献礼 《毛泽东 光辉的历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b>  2.政社合一。</b>在合作化过程中,东北有些地方,出现村政府和合作社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浙江舟山出现乡社合一的生产合作社。1955年初民政部批评“以社代政”的做法。1955年4月主管民政部工作的副总理<b>陈毅在民政工作会上批评民政部的做法“文不对题”</b>,中央同意陈毅的意见,转发了陈毅的讲话。1957年陈伯达调查后给党中央、毛泽东写过一个报告,“<b>可以把乡和社合在一起,使合作社成为真正的基层</b>”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5)。 (网络照片) <b>3.陈伯达吹风。</b>1958年7月1日,陈伯达在《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文章,提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b>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b>”,透漏了人民公社的名称。 (五谷丰登《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b>  4.谭震林运作 。</b>1958年6月底7月初,谭震林在郑州主持召开冀、鲁、豫、陕和北京市农业协作会议,他在会议中第一次把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称为“共产主义公社”。会议期间,该社向谭震林汇报工作,<b>谭和他们讲了一番工、农、商、学、兵办‘公社’的道理,</b>回来就叫成公社了。(《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8)。 <b>5. 明确方向。</b>陈伯达在《红旗》杂志第4期又发表写的《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的文章,明确引证了毛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b>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商业)、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b>。” (网络照片) <div>  <b>  </b></div><div><b> 6.河南先行。</b>河南省最先得到关于人民公社的信息,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热潮。(《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9)</div> (报喜《毛泽东 光辉的历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b>  7.未来设想。</b>1958年8月初,毛泽东在视察徐水、安国时说:粮食多了可以考虑<b>让农民一天干半天活</b>,另外<b>半天搞文化、学科学,闹文化娱乐,办大学、办中学。土地实行轮作</b>。(《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19) (又是一个丰收年《毛泽东时代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 <div>  <b>8.人民公社好。</b>1958年8月6日,毛泽东在吴芝圃陪同下到达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看到办公室门口的公社牌子,说“<b>人民公社名字好</b>”。</div><div> 8月9日到达山东,当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汇报历城县 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时,毛泽东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b>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b>”。<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网络照片) 9.8月13日报纸发表了“还是办人民公社好”谈话的消息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办人民公社的热潮。 ( 群英献礼《毛泽东 光辉的历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b>10.全国建立人民公社。</b>1958年8月17日,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谈到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看法要点:<br> -办人民公社,是群众自发的,不是我们提倡的;<br> -人民公社的特点:大,人多,地多,综合经营,人多势众办大事;公,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残余(自留地)可以逐步搞掉;<br> -把农民组织成产业大军,积极性更高,产量更多;<br> -办人民公社,要试,一个县要有一两个试点,不要一哄而起。(《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薄一波 P521)<br> 会议通过了《<b>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b>》(《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上册》 P495)<br> <div><b>五、不断修正</b> </div><div> <b> 1.过黄河跨长江</b></div><div>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这个纲要草案是党中央委员会在1956年1月间提出的,<b>1957年10月25日进行了修改、公布</b>,1960年4月经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通俗讲就是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黄河以北地区达到<b>400斤</b>;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达到<b>500斤</b>;长江以南地区达到<b>800斤</b>。”这个指标是客观的,不理解后来怎么放了那么多的“卫星”!<br></div> <p><b>  2.农业八字宪法</b></p><p> 1958年,毛泽东深知科学技术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根据我国农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提出农业八项增产技术措施即 “<b>农业八字宪法</b>”(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对实现科学种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p> <b>3.队为基础,三级所有</b></p><p> 195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在郑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确定了“队为基础,三级所有”体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p><p> <b> 4.反“五风” </b></p><p> 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三条),<b>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瞎指挥风</b>。</p><p> <b> 5.农业六十条</b></p><p> 1961年3月22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b>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b>》,文件共10章60条,故简称《农业六十条》。《农业六十条》是人民公社的宪法。</p><p> 在1962年 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党中央通过了《<b>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b>》草案修正案。农村人民公社步入正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农村的发展建设、管理经营最完善的文件之一。</p><p> <b> 6.后人的评价1</b></p><p> “党中央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陆续制定的<b>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b>,<b>比较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分别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具体政策,至今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p><p>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b>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b>,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b>,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p><p>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r></p> 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人民公社的否定是抽象的,肯定却是具体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也就是俗称的“六十条”,在中国农村工作历史上,是个里程碑! <div>  <b>7.后人评价2</b></div><div> 旅美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共产党不仅仅是恢复了基层的小农生产,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孙文主义”,最为关键的是,<b>共产党更建立了牢固的社会组织结构,尤其是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农业剩余从地主豪商手中夺取,用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同时又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现代劳动者,工业发展反过来使得过剩农业人口得以充分就业。这是中国国家复兴的最大希望。</b>他的名言是:“过去的中国近百年史,过于注意上层结构,很少涉及底层”,而只有共产党改造和建立了中国的基础结构。在那个冷战的时代,黄仁宇能坚持这样的观点是非常不容易的。</div> <b>六、取消人民公社 </b><br>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b>规定“以原有公社的管辖范围为基础”重建乡政府或镇政府体系</b>。标志着存在25年的人民公社被取消,乡重新被确立为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p>  毛泽东说过,<b>中国革命问题根本上就是农民问题</b>。</p><p>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b>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b>。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p><p> 农业、农村、农民,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期待着、也相信能有革命性解决,能够实现跨越性发展!</p> <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7wn1g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历史真相之--“大跃进”考</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s9qh9i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历史真相之-庐山会议考</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vcn3ry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历史真相之-我国走上计划经济之谜</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zib52y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探究—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真相</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xy7wcq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探究-对第二个《历史决议》再认识</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