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的风光,莫如多情的吃货,携一颗纯朴的爱心,用心用情去拿捏唇齿间的流香溢彩!让每一段日子,染上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嘿嘿,作为土生土长的皖南乡巴佬,怎么可以不会做皖南地方特色小吃——蒿子粑呢?热爱生活的乡下人,你还在等什么?快点用手把心舞动起来,为美好的日子增香添色吧!</p> <p class="ql-block">蒿子是生长在乡村田间地头的一种草本植物,分艾蒿、柴蒿、粉蒿之别,每年三月初抽芽。因它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养生价值而备受乡民们亲睐,常用它制作粿粿粑粑而让人吃后余味绕唇、三日不绝!</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p> <p>蒿子粑粑历史渊源流长。在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面粉里,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p> <p>我闲暇无事考证了一下,食蒿子始于神农尝百草时代,最早知道食用蒿子的是楚民。1525年,朱氏皇帝把大批楚民强制迁徙到人烟稀少的皖南,楚民背着干粮、农具、种子、行李、炊具,携妻子儿女,在官兵的押解下来到了现在的池州石台、东至、黄山祁门、黟县等地方,同时也把制作蒿子粑粑的习俗与技艺带到了江南。</p> <p class="ql-block">安徽皖南一带传统做法是:材料:米粉、白蒿(娄蒿)、腊肉。将采下质嫩味鲜的蒿叶尖,然后将其洗净;腊肉切成丁,放在一旁备用。用开水将蒿叶焯一下(去苦味),过冷水冲凉,拧干(以此法除去大量的墨绿色汁水和细毛,这样做出来的蒿子粑粑就不会太黑)。也可将蒿叶以洗净后锺子或鹅卵石冲碎,直至流出蒿草汁,再将锤好的蒿草放入装用清水的脸盆中,淘净捞出。将蒿叶切的碎,与腊肉丁一起同早先准备好的米粉均匀拌匀,和水,调入少许盐搅拌。蒿叶不能放太多,以三四蒿叶成比八九成米粉最好,然后加温水捏成圆形扁扁的蒿子粑粑。蒿子粑粑可炸可蒸,味道都十分好。并炸至边缘泛出金黄色即可,外面的皮香酥无比,里面的味道很绵长,清香扑鼻,回味无穷,让人爱不释口。</p> <p> 蒿子不仅食之有味,而且药用价值更高。《本草纲目》、《梦溪笔谈》、《蜀本草》、中多有记载。它具有抗疟(古代叫瘟疫)作用:青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抗菌作用: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另外还有抗寄生虫等五种作用,可以说常吃它就会百病不侵、益寿延年!</p> <p>历久弥新,千百年来,蒿子粑粑连同她承载着对古风文化的崇拜,穿越历史长河,依旧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今天,她独特的养生价值,使其走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为国民所知,为众生追棒,为食货所爱。</p> <p>朋友!病毒疫情好转了,宅居也该解除了,舒缓舒缓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流浪一下我们原生态的石台吧!热腾腾的蒿子粑一定会帮你消除疲劳、归还一个年轻、健康的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