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神节说下去

青石板街

<h3>三八妇女节 周天,恰逢女神节,一觉醒来的手机上,满满全是关于女神节。网络时代的好处就是哪怕你忘记了,只要你上网,总有地方提醒你今天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在单位群里发了一个红包,备注:女神专享,男士勿抢。果然有收不住手的哥们。然后出台规则:抢到的男士,以十倍红包返还。于是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全当玩笑,没人为这点小钱较真,大家都是玩得其乐融融。 那年的妇女节 而我的思绪却停留下女神节这个节日名称的演变上来了。关于3.8的印象,最早可能追溯到小时候看电影,港片中的带有贬义的称谓,再往后深刻是的读大学时三八节给女生送花的事情。故事的起因是班里组织春游,全班28人集体骑车去看黄河。仅有的七个男生自然在组织上都是主力,从前期的借自行车到路上的保障,却偏偏就是出事了,可能由于车轮太细的原因,一个女生的自行车轮子卡到下水道的槽子里,摔倒,磕破了下巴,当时就被送完医院缝了几针,她自然是没法去玩了,有人送他回去,其他的人还是按原计划去了黄河边。回来后老感觉对不起这个女生,然后哥几个就商量是不是得做点啥补偿她,恰逢妇女节,我提议送点东西,但是首先得考证这个节日送东西合适吗?所以就考证了妇女的概念,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电脑只是上课时能摸到,好像是586什么的。我记得查了字典,妇女,广义的妇女是指所有的女人,狭义的妇女才是指已婚的女人。结论是可以送。然后问题来了,送什么?想到女人喜欢花,却没处买,那个年代很少有花店,于是我们就将罪恶的手伸向了校园时盛开的桃花,杏花啥的,印象中那个油城春来得比较早,经过踩点,哥几个集体出动,有人放风,有人动手,我照例属于把风的那种,清楚记得老六脱了外套包着战利品,来到的女生宿舍,利用老大跟宿管大妈熟悉的条件得以顺利进入,探望受伤的女生引来班里别的女生的羡慕,甚至有一姐们发出“不白磕一回”的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觉得美好,我也是为何我们总会怀念美好的原因。 三七女生节 中国文化的发展还是挺有意思的,先生女士是旧中国的称谓,近几年来赋予新的含义后回来了,当然这也利益于英文中“ladies and gentlemen”的流行。改革开放之后的“同志”一统天下,当然这词现在有了新的贬义的解释。改革前期由于工作地位的迅速提高,全国上下曾一度都互称“师傅”。当然时至今日,济南还是习惯于见人叫“老师儿”,抖音上说支援武汉的医生给当地的司机打电话时,开口称“老师儿”他们的第一感觉是不是打错了,因为他们就是司机,习惯了被人称师傅。其实济南人口的老师儿,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这个儿化声。老师儿,不是老师。 女神节 那么对于性别差异的称谓变化呢,当帅哥代替了男人,美女代替了女人,都变成了泛指之后,那么如何区分真正的帅哥美女呢?好了,这时候 男神、女神这两个字就粉墨登场了。 至此,妇女节,女生节,演变成今天的女神节。 妇女节相比其他的不放假的节日不错了,医师节,护士节,教师节,青年节,全是不在放假之列,唯一例外的算是儿童节,前半天大人们要张罗着给孩子们过节,后半天才是孩子们放飞自我的时间,最为开心的是学也不用上了。 今天的特殊,又恰逢周日,大部分女神在家,少了放假的纠结,女教师在家一直直播,女医护们却一直在前线奉献着,无论如何———— 女神们,节日快乐!<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