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付医生

<p>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一直以来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误认为难治愈、易复发,其实只要找准病因,找对治疗方法,治好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不可能的事情!</p><p><br></p><p>临床表现</p><p><br></p><p>(一)症状</p><p><br></p><p>1.腰痛</p><p><br></p><p>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p><p><br></p><p>2.下肢放射痛</p><p><br></p><p>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产生化学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化学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使得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上述三种因素相互关连,互为加重因素。</p><p><br></p><p>3.马尾神经症状</p><p><br></p><p>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临床上少见。</p><p><br></p><p>&nbsp;&nbsp;&nbsp;&nbsp;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总的来说大概分为这三种,由这三种原因出发制定出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p><p><br></p><p>一、神经受压</p><p><br></p><p>核心治疗就是间盘摘除,认为突出物物理压迫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因素,解除压迫一切迎刃而解。</p><p><br></p><p>术后效果也立竿见影。目前我们采用“射频热凝技术、臭氧融核技术、胶原酶化学融盘术、低温等离子热凝技术、DISC-FX技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三方位入路技术、以及开放手术、髓核摘除术、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及椎间融合手术”接触神经及脊髓受压问题。</p><p><br></p><p>二、脊柱力学失衡</p><p> 脊柱失衡百病生,人体是力学结构,脊柱上撑头颅、下座骨盆、前围胸廓,胸腔承载心肺、腹腔悬联肝胆脾肾胰胃肠、盆腔托载泌尿生殖等脏器。脊柱是人体力学结构的支柱、运动结构的核心。作为人体的支柱和人体神经系统主要的承载者,在保障人体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不同的功能阶段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p><p>&nbsp; 就腰椎而言,腰椎上撑胸廓,下坐盆骶,承担上半身的体重,保护脊髓马尾神经,支撑并影响腹腔神经丛、血管、肾、输尿管、胃肠;腹腔前后的腰腹肌,两侧强大的腰大肌、腰方肌保障腰椎屈、伸、侧弯、负重状态下的稳定,同时影响腹腔神经丛和脏器活动。日常状态下长时间或多次重复的弯腰、扭腰、侧弯等劳损,以及瞬时的不协同腰椎扭转、超重负重、跌落冲击等损伤。均可引发腰痛、下肢神经痛、腹痛。</p><p> 纠正失衡的核心治疗方法就是恢复脊柱正常力学平衡。认为腰椎的生物力学不稳定最终导致了间盘病变、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病突出继发腰椎不稳。小关节是生物力学失去稳定的主要参与方。主要靶点是腰椎小关节。通过欧式整脊、中医传统推拿及三维立体牵引使力于体表易触及的棘突、横突、椎板等纠正腰椎各组件之间的错位、扭转等,可使椎管内空间扩大,神经根减压,或被压神经根逃逸,从整体上改善不稳定因素,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p><p><br></p><p>三、炎症介质反应</p><p><br></p><p>核心治疗是椎管内、外的注射疗法。注射名称多样,原理一样,百变不离其宗:侧隐窝注射、椎间孔神经阻滞、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硬膜外阻滞、选择性神经根注射、硬膜外置管连续或间断泵药等。</p><p><br></p><p>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就像个千斤顶,纤维环是铁外壳,髓核是液性内容。髓核在人体是个不为免疫系统存档的异物,一旦纤维环破裂髓核溢出即激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p><p><br></p><p>这种理论认为:炎症导致的神经根炎、蛛网膜炎是放射痛的主要因素,压迫并不直接导致疼痛。但承认压迫导致的缺血缺氧和代谢废物淤滞导致的继发性疼痛,导致麻木等缺血性神经损伤。</p><p><br></p><p>组织水肿加重压迫,且在压迫所占比例不小(想想感冒了鼻塞,塞得死死的多难受,同样是炎症水肿,这地方和鼻孔大小相近)。</p><p><br></p><p>髓核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直接接触神经可导致疼痛,就像硫酸直接泼在皮肤上。</p><p><br></p><p>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以下现象:未采用手术摘除间盘治疗好的患者,复查核磁、CT显示突出仍在,大小没什么变化,但症状却消失了。</p><p><br></p><p>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p><p><br></p><p>糖皮质激素是个全细胞效应药物,近距离作用于病灶处炎性细胞,抑制炎症,消除炎性疼痛及炎性水肿。</p><p><br></p><p>2、臭氧水的作用:</p><p><br></p><p>臭氧水对髓核中的蛋白多糖迅速氧化灭活,直接灭活炎性介质促进炎症消退。氧化作用使少量的突出髓核挛缩,起到神经根物理减压作用。</p><p><br></p><p>3、局麻药的作用:</p><p><br></p><p>神经减张作用,暂时阻断神经电冲动,解除激惹、应激状态,使神经支配下的局部肌肉、韧带停止痉挛、小血管停止收缩,打断后续的恶性循环。</p><p><br></p><p>&nbsp;&nbsp;&nbsp; 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三种核心治疗方法其实就是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不同原因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腰椎是个整体,是个复杂的系统,椎体、间盘、终板、肌肉、韧带、神经、血管,出问题时彼此影响、彼此促进,需要从整体上处理,提供一套整体、全面、联系、宏观的诊疗方法。</p><p><br></p><p>&nbsp;&nbsp;&nbsp; 另外,康复期也是治疗期,所有的保留间盘的治疗,包括疼痛科各种盘内减压术、椎间孔镜手术、其他科各种保守治疗都基于一个理念:间盘是个不断代谢更新的器官,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自我生长、自我修复能力。医生做一部分,间盘或人体自身做一部分!门诊或住院治疗期是医生做的一部分,康复期是间盘生长、修复的另一部分。康复期的长短是由间盘代谢规律决定的,是必须的,因为退变脱水的髓核重新吸水恢复活力需要时间、纤维环破口长住需要时间、挂在破口处的皱缩的突出被人体清理需要时间、周围韧带肌肉解除痉挛等代偿、应激状态需要时间。这个期要纠正用腰习惯、减少椎间隙压力,给间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如果不注重康复期,这就称为治疗不彻底,复发、迁延不愈在所难免。</p><p><br></p><p>&nbsp;&nbsp;&nbsp;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减轻脊柱的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