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不诉]的美篇

[流年不诉]

<p>写在外婆走后</p><p>文/牛霞</p><p>&nbsp;</p><p> 提笔却不知从何写起。外公已经仙逝几年了,外婆也在近日安详闭目,享年八十三岁。</p><p>外婆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清苦。是的,特别清苦。外婆不是很漂亮,但也不难看,芳华年龄被父母以换亲的方式嫁给外公。那个时候的人们大都是吃糠咽菜,在那个有上顿没下顿的年月能长大成人已是万幸。因为外公是长子,嫁给外公后的外婆要操持一大家子的生计,背着孩子出山砍柴,挖野菜,拾粪,种地,哪都有她瘦弱的身影。记忆中我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和姐姐去外婆家,听外婆讲起她在山上拾柴遇到狼的事情,她在土茆边上藏了不知多长时间 ,天黑了不敢动,尿裤子了不敢动,屏住呼吸,终于等到狼没有觅得食物慢慢走远,走到看不见,她才摸黑仓惶逃回家中......</p><p>外婆生育了七个孩子,六个是女儿,只有舅舅一个儿子。那时候在农村,没有儿子就抬不起头,别人就欺负你没有后。由于前几个生的都是女儿,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养活,所以在生下母亲时,索性就将母亲放到头灶跟前让风冲。后来母亲的奶奶看见了,将母亲抱在怀里,劝说外婆留下这个孩子。现在听说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可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上有老,下有三个幼女要养活,实在是不容易。再加上没有盼来儿子,外婆外公在封建世俗思想的促使下,便想遗弃母亲。后来外婆常说:“哎!那会儿人愣着了。”</p><p>母亲之后外公外婆终于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儿子——我的舅舅,舅舅后面又生了两个小姨。</p><p>众多子女中,唯独供母亲和舅舅去读书了。他们读书要走七八里路,背上干粮,天黑了才能到家。舅舅只读了小学就辍学回家务农了,只有母亲一人继续她的读书路。从墩洼到长城,从长城到长官庙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全靠步行。天黑了就到人家里问的歇一晚,第二天再走一天。说到读书生涯,母亲会经常回忆起她上学时的那块兰花花被子又薄又旧,她身上经常穿件破旧棉袄,经常被同学欺凌......母亲在外公影响下一直坚持读书,即使条件那般艰难也从未放弃。外公是识得一些字的,他小时候家境应该还算不错,偶尔会听外公说起他上过私塾,因为他是长子,只上了几天便回家务农了。</p><p>舅舅不去读书后就回家种地,放羊,年龄尚小已能独挡一面。我对舅舅没有多少记忆,唯独记得在我四岁时,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外公家,回来后母亲哭了好些天。稍大些听母亲说,舅舅出事前一天还在我家,家里捎来话说羊泥在河湾了。舅舅非要立即回去捞羊,当时正是连阴天,父亲和母亲劝说舅舅天晴了再回去,可舅舅心里想着他的羊,拗不过只得让他回去。接着就传来舅舅出事的噩耗,他是去捞羊,河畔的土塌方了......舅舅走时仅仅二十七岁,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候,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个孤苦的老人。其实啊,细细想起来之前的清苦那真不算什么,舅舅走了,舅妈改嫁后,那生活中的苦才是他们老两口一辈子深入骨髓的苦,无疑是天塌了。可现实如此,能怎么办?只能强打起精神急需含辛茹苦抚育这几个年幼的孩子。</p><p>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把我家的菜园打理得特别好,小瓜、西瓜、西红柿、黄瓜等蔬果她都会一应种上。瓜果蔬菜成熟了,她只让我们兄妹三人吃一点点,剩下的全装进纸箱捎给外婆家。小时候的我特别不理解母亲,长大后才渐渐懂得了母亲的孝心。外公外婆没了儿子,母亲便默默地接过了照顾他们的重担。</p><p>我们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外婆家串,但母亲嫌我们去了叨扰外婆外公,便经常不让去。记忆中,每次我们都到他们家了,他们也一般不在家里,在附近的地里锄地,拔草,打场……外婆是需要跪着才能完成这些农活的,那时候她还不过五六十岁,但腿脚已经非常不灵便了。她似乎永远都是戴着一顶极旧的白帽子,头发凌乱地露出些许来,身上的衣服已经分不清是什么颜色了,还打有补丁,眼神黯然无光,我想,那许是眼泪流多了吧!一看见我们,她立刻会欣喜地笑起来:“快回家,吃了吗,累不累?”</p><p>外婆家的活似乎总也做不完,春耕秋收的时候几个姨夫姨娘也都会去帮忙,紧着收的差不多了,才回去收自己家的庄稼。为此,外公常埋怨,让他们不要赶来帮忙,怕误了女婿们的光景。也是从那时候起,外婆的腿脚一年不如一年,直到有一年彻底瘫痪不能站起来了。纵然这样,她依然要坐在炕上剥玉米,捡豆子……做饭的时候,会把菜切好,然后指挥外公完成一顿又一顿饭。再后来,随着表弟、表妹他们都结婚生子,外公外婆也年岁大了,他们几个商量后,决定按期接至自己家中轮流照顾。</p><p>前两年外公去世,外公出殡那天我们用轮椅把外婆推出院子送了外公最后一程,外婆撕心裂肺嚎啕大哭,心里是有多么不舍啊。听母亲说,早年时外公外婆感情并不是很好,她每周六放学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中,然后小心翼翼观察外婆的脸上是否有泪痕,看外公是不是正在生气中,悄悄问两个小姨他们是否又有吵过架......然而一辈子下来,他们相濡以沫走完一生,却又如此深深挂念,让人无比唏嘘。</p><p>前年冬天,母亲把外婆接来伺候。自打外公去世后外婆的话很少,大哥说想为外婆画像,外婆尤为高兴,跟我们说了好一会儿话,从逃荒说到嫁人生子,说话中有时会深深叹口气,我们都知道她是想念舅舅了。八十来岁的人了一点不糊涂,孙子外孙共二十一人,谁住哪里,干什么职业,她都清楚。跟她拉家常,社会百态她都能知晓一二。闲谈之余,外婆会不住地感叹现在的好时候,感念政府还给她养老钱......</p><p>前几天听母亲说外婆要回自己家,父亲和母亲便把她从三姨家接回来。可她几天来只是喝一点水,不吃饭,那天接到母亲电话,说外婆在早晨已经去世。</p><p>由于是防控疫情的特别时候,我没能去再看望外婆最后一眼。我一直在想,何为家?外婆走完了她的八十三个春秋,弥留之际老人家心里想的是回家,回家,她要回到哪里?哪个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