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厂是军工企业,代号是09-491厂。七O年三月廿六日成立,當时地方名为《井冈山机械厂》。带有文革的色彩。因此我厂的电报掛号为7326,以纪念厂建立日期,因为掛号只能是四位数,只得省去70中的O了。邮箱代号:江西九江936信箱。</p><p> </p><p> 建厂初期,因厂名也闹了不少笑话,因为是《井冈山机械厂》,发到我厂的信件毫不怀疑地发到井冈山去了。</p><p> </p><p> 另外第六机械部实行军管,九江地区建设指挥部改由福州军区代管,因此我厂为福州军区214工程491工地。由426厂(大连造船厂)支内职工、复退战士、建工部、都昌兵团民工等组成。南京砲兵工程学院30名、同济大学5名、中央财经学院4名、北京医学院4名毕业生70年分到491厂。后因435厂(远征机械厂)下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军工、上海交通大学几十名毕业生转来491厂。</p><p> 214代号的由来,据有关人事透露:在六机部《拟在長江中游另建核艇生产基地的报告》上圈阅的时间为70年2月14日。</p><p> 當时选点的领导根据"三线建设要抓紧","靠山、分散、隐蔽“的精神,在直升飞机上,看着军用地图,划圈确定我厂的厂址。江西省瑞昌县夏畈乡石溪冲村,离开瑞昌30多公里,离开九江市70多公里,离开码头镇15公里,离开省道1.7公里,只有一条沿山小道的偏僻山沟里。</p><p><br></p><p> 可能70年代中期于有贵厂长在机动</p><p>科的会议室里召开工厂易名的会议,根据要求改名为"九江船用机械厂”。</p><p> 这是我进厂时的《工作证》芯,上书"井冈山机械厂",编号94,盖有"井冈山机械厂筹备组“红印。外套一面是红塑料,一面透明塑膜,只有一张饭菜票大小。</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工作证大小为長5cm宽为4cm,与60年代的壹两粮票差不多大小。多么节约啊!</p> <p>这是我在历经近三十年的《九江船用机械厂》大门口留影。</p> <p>这是工厂的大门口的花岗石的柱子上贴上了瓷砖</p> <p>一九八四年国务院成立了《三线建设调正改造规划办公室》,把我厂列入二类企业,即"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的穷困山区"。 我厂从1991年3月8日总公司才同意我厂在九江设立"窗口“。我受命自立项到1993年8月圈好72.6亩地,历经二年多。我在起草文件时设想把总厂转移到九江,恰逢九江成立"八里湖开发区”,时任市长彭宏松(我的同学)亲笔批准我厂为开发区的第一个项目。</p><p> 在九江窗口扩初设计图上,我预留了六幢家属宿舍的地块。但开发区管委会不同意建宿舍,说利江花园的商品房就卖不掉了。好在地块留着,上面集资盖房成了“莱顿小区“。</p><p> 當时开发区优惠引进项目。实行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每亩4.5万元,72.6亩计3OO多万元。</p><p> 巜九江窗口》为工厂总体搬迁到九江打好了基础。</p> <p>在西二路上高耸的"莱顿大楼"(當地人看成菜顿大楼),成为中港合资的莱顿锅炉公司。但90年代以50O万元被总公司收购并作为兄弟厂所有。 </p><p> 1999年开始实行政策性破产,工厂易名为"海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整体搬到九江。原西二路的土地(除小区外)及设施以9000万元的价格置换成新厂址。</p> <p>这是如今的海天公司的雄姿</p> <p>国营第四九一厂:</p><p>1.江西井冈山机械厂</p><p>2.福州军区214工程491工地</p><p>3.九江船用机械厂</p><p>4.海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p> <p>陆富荣制作</p><p>202003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