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能够静静的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便觉得很惬意。但静默久了,便喜欢出去走走,或步行,或骑车,亦或想走远一点,便开上车,有些漫无目标的随意到乡间跑一遭。在哪个路边随兴地停下来,一座普通的小山包,一块或青翠或荒芜的农田,都足以唤起内心无限的喜悦。 也许日常的工作习惯性的让人倦怠,这平淡无奇的山野田园就如美味佳肴般在心中漾起渴望的波澜,大自然如此这般无穷的魅力,每每使我流连忘返,日落西山竟也不欲归程。 这是一座土质山包,顺着山势,人们开发出层层梯田。上下田块之间,有的借着原来的土坡分割,有的精致一些,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地堰,形成一道一米多高的石墙,石墙长长的伸向远方,护卫着土壤不被雨水冲刷流失。 这样的地块梯次排列,一直到山脚,垒堰用的石块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当初应算一个浩大的工程。过去那个年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求生存,战天斗地,把荒山变良田,留给后人世代耕作的物质遗产,但老一辈人吃苦耐劳、人定胜天的精神财富,才更需今人继承和发展。 地堰上的一丛枯草,挺立着不屈的身姿。它们从春天蓬勃而发,历经夏的灿烂,秋的辉煌,直到冬的凋零。它们没有绝望的倒下,而是坚强的立着,任凭风霜雨雪肆意摧残,只为心中一团永不熄灭的重生烈火。固然草木的生命,平淡无奇,很少有人去在意,更少被人谈起,但绝不意味着卑微、渺小。它可以被折断,可以被燃烧,但绝不腐朽糜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满野重新铺满青翠,世界再次鲜活起来,极目远眺,无限生机,你是否会感叹,生活真的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的梦想? 在一块地头丛生着一片野山枣,可能由于水肥充足,长得十分高大,远非荒野乱石中的野山枣可比。每到山野游玩,常看到地堰或地头上似乎被主人刻意留下的野山枣,不知为什么不砍伐掉。野山枣满身布满尖利的木刺,不小心刺一下,钻心的疼痛。也许砍了它实在没多少用处,不能当材料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还要冒着被刺的危险,索性留着它随其生长吧,好歹也是天造物种。但我看来野山枣实在是值得赞美的,你看它不声不响,不喧不闹,伴随着斗转星移,只专注着自己生命的生长,守护着自己应有的世界,让生命多了一份可敬可爱。这不值得赞美吗?我想,再过些日子,这些野山枣又该绽放出新叶了。 走到地里边,弯下腰,便看到肥美的荠菜静静地扎在土壤里,铺散着灰绿的叶子,仿佛等着人们来采挖。荠菜大概是北方人们最熟知的野菜,也是最喜欢拿来各种调理的美味。最常见的是荠菜饺子了,合上韭菜、木耳等辅料,加上猪肉拌馅,如果女主人手艺精巧,味道调的鲜美,饺子包的利落,不用多久,一盘让人垂涎欲滴的荠菜饺子便出锅了,咬上一口,保准让你满口生香,大快朵颐。当然,如果不愿麻烦,洗干净直接蘸着豆酱、蒜泥吃,也算爽快,不过我看来那是有点拿豆饽饽不当干粮,暴殄天物了。 有了这等攫取美味的机会,我自然不会放过,车里的挖菜工具是常年备用的,随手拿来便可。地里的荠菜多的让我惊讶,以前专程寻找往往不可得,今次却如送到你面前,怕你舍它们而去似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概挖了一个时辰,便有了满满一袋子的收获,足够变着花样各种吃法了。 <p><br></p> 自然界就是这样无私馈赠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礼物,不管人类如何索取,它总是默默的倾其所有,矿山、能源、木材、食物……愈是如此,人类愈要心存敬畏。物极必反,无限度的攫取,肆意破坏自然法则,何尝不会招致自然的报复。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瘟疫……地球病了,或许已经不堪重负。如果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永远美丽多彩的地球,万类霜天,竞相自由,那请善待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