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常言道:“幼儿的智慧集中在手指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因此,为幼儿提供各种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智力水平。但是现在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幼儿动手能力操作的机会很少,很多孩子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做事的依赖性很强,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我在《抖音》收集了一些素材整理如下,相信会对你有所启迪和帮助,这也是我的初衷!</p><p><br></p> <p>现代的幼儿教学要求幼儿教师从传统的识字、数数中跳出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p> <p>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心灵手巧的小朋友关键还是在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创设良好的动手环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渗透到幼儿动手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中。</p> <p>在幼儿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动手环境,让孩子动起来,做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特别要在日常教学中去渗透。</p> <p>在美工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基本上处于涂鸦期,喜欢在纸上随意涂画,这就需要我们给予幼儿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认识、接触,尝试;这不但锻炼其手部的协调能力,掌握用笔技巧,还可以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撕、拼、摆、贴等;中班幼儿经过小班阶段的转化之后,他们已掌握了简单的形状,这时可让幼儿进行想象自己动手作画,也可用树叶、种子、水果等进行较复杂的粘贴、穿插的制作,如用土豆做“机器人”,用树叶拼“金鱼”;大班幼儿则可用纸、线、浆糊、透明胶带及易拉罐等废弃物品来做玩具。</p> <p>所有的幼儿都有某种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础上发现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创造出新的作品,幼儿会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通过操作区的活动,对于那些经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使得他们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p> <p>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p> <p>“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环境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p> <p>我们要充分利用存在于身边的各种自然资源,比如秋天了,可以让孩子从身边自然界的变化逐渐发现和感受秋天的到来。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从小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