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看不清你的眼,</p><p>望不见你的脸,</p><p>辨不出你的性别,</p><p>相知咫尺遥远,</p><p>和死神夺分秒,</p><p>与病毒抢时间,</p><p>挥汗如雨的身影,</p><p>穿梭在生命线。</p><p>防护服包裹着一道厚重的闪电,</p><p>写在背后的名字是对你唯一的识别。</p><p>天使在人间,请命上前线。</p><p>肩扛医者人心,托起生命的明天。</p><p>每一个写在背后的名字啊,</p><p>都是一个如山的誓言!</p> <p>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在我院全面打响。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太和医院迅速升级改造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在最短时间内组建团队、筹备物资、院内培训,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准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党委书记罗杰的关心下,在科主任李国义、护士长贾平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阻击战中,其中有10人奔赴抗疫一线!</p><p><br></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听从医院安排,科室3次搬家。</b></p> <p><b style="font-size: 18px;">“医院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坚决执行,坚决听从医院安排”。</b></p><p>在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的升级及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医院急需改扩建隔离病房来为收治更多的患者做准备。正月初四中午当得知耳鼻喉科被征用时,李国义主任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科室被征用,需腾空科室。科室所有员工无一怨言,无论是上班还是休息的,都自觉积极的参与科室搬家。他们一边肩扛手拿,一边照看在院的患者,他们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腾空病房,为医院改建争取时间。诺大的病房,仪器、器械繁多,在罗杰书记的直接部署下,在护理部李龙倜主任和后勤陈滋华主任的协同下,短短一下午时间他们就把干净的病房交给医院。这样的搬家在春节期间科室一共搬了3次,并且在搬家的过程中,未有一例安全事件及患者安全事件发生。他们无怨无悔的执行医院的安排,用自己的慷慨和付出默默支持着医院的抗疫战斗。</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领导带头,挺身抗疫一线。</b></p> <p>“我不仅是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我更是一名十堰市人大代表,我理应站在抗疫一线”,李国义总是这样骄傲的说。为进一步提高咽拭子采集的效率、减少采集者的暴露,李主任主动请缨为本院高危的工作人员采集咽拭子,并在采集过程中对具体的操作进行培训。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人员紧缺后,李国义主任再次申请参与到发热门诊的一线工作中。自疫情防控以来,年过半百的李国义已经连续奋战,承受着体力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但他依然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p> <p>与此同时,科室贾平护士长也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工作。原本已在隔离病房上班的贾平,在元宵节当天被医院抽调负责组建隔离重症病房。重症病房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理工作难、护理人员多,护理管理难度大。而且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有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每当这时贾平护士长都冲在最前,并经常和同事们通宵达旦的加班。为了科室的顺利运行及落实患者的护理工作,瘦弱的她寝食难安。但即使在这么大的压力下,她也不忘关心同事的生活。为了让同事们吃的更好一点,她经常还利用休息时间和耳鼻喉科的同事们为一线的职工们做了可口的饭菜,改善他们的伙食。</p> <p><b style="font-size: 20px;">员工争向报名,要求到疫情前线。</b></p> <p>“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正是科室领导积极忘我的工作的感染,科室员工积极报名参与抗疫前线工作,科室员工争上一线热情高涨。</p><p><br></p> <p>杜海霞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疫情,主动请缨,大年三十前往发热门诊支援,也是我科首批支援护士。在疫情初起时,居民认识不够,电话咨询、门诊咨询人数众多,她以坚强的信念克服重重困难,耐心沟通,进行院外健康宣教,缓解大众的焦虑紧张,圆满完成了支援工作。门诊支援结束后,同事要她休息一下,她调侃到:“自己就是一块砖,防疫关键时期,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经过短暂的休整,她再次申请到隔离病房,继续战斗。</p> <p>朱俊医生是第一位到隔离重症病房的医生。朱俊医生工作认真、负责,经常穿上防护服进隔离区6-8小时查看患者,等他出隔离病房全身湿透。为了减轻他人操作的危险性,他还经常主动的为患者取咽试子。明明取咽拭子是个高危的操作,但是他常说的却是“我是耳鼻喉科医生,取咽拭子我是专业的”。</p><p><br></p> <p>张敏是一名阳光美少女,性格开朗、活泼。在第二救治医院上班的她曾有一名患者因为呆的时间长了,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张敏就与患者交朋友,和他做游戏,反复对他劝导,最终她的耐心、热心温暖了患者的心,使得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出院时患者对于她百般感激、夸赞。</p><p><br></p> <p>高璐璐是科室年龄最小的,但在第二救治医院她却是患者大大的依靠。她除了做治疗还要负责患者生活起居,比如发放餐食、打开水、如厕,如果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还需要帮助喂饭、喂药……甚至还要搬运几十斤的氧气瓶。因为工作需要和疫情的影响,她主动和男朋友商量延迟了婚期。 </p><p><br></p> <p>王书雯家里有不到两岁的女儿,但她仍主动报名参加一线工作,女儿过生那天只能在防护服上写上“女儿生日快乐”来表达祝福。在工作中,她同样尽心尽力。曾有一名患者缺乏生活用品,她到处给患者联系购买,并步行六层楼把物品送到患者床旁。</p><p><br></p> <p>李斐然是一名做事洒脱、干练的小姑娘,工作积极、热情。在重症隔离病房,工作更要繁重、艰辛、危险,但开朗乐观,正能量满满的她却成为患者的“小太阳”,驱走他们内心的阴霾,让他们拾获重生的希望!</p><p><br></p> <p>邹帆是科室党支部的纪检委员,在得知要去抗疫一线上班时,他没有半点犹豫。在隔离病房的他经常到病人床边查看患者病情,细心的询问病史,并耐心的开导患者,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病毒。</p> <p>肖远俊是科室的住院总医师,从一月上任接任以来,便每日家、医院两点奔波。他不仅要协调科室人员配备,完成会诊,安排手术,而且还随李国义主任去为高危人群采集咽拭子。他就是科室里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往哪儿拧。</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妥善布置,临床工作有序开展。</b></p><p><br></p> <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呼吸道疾病,而耳鼻喉位于上呼吸道,并常常需要面对面给患者检查,这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几率。怎样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证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李国义主任与医院联系后给大家准备好了口罩、帽子、眼罩、面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尽量做好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同时对就诊患者认真做好筛查和体温监测,保障群众安全就医。</p><p> 由于科室妥善的安排,科室的其他同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临床工作,每日专家门诊及功能室均正常开放。伍启刚、何超、余滋中、简洁君、田磊等专家们他们坚守着每日专家门诊,陈玲护士长每日查看病房,了解病房和患者情况。在疫情期间余滋中副主任医师参与了高危患儿的抢救,田磊副主任医师为一名急性喉梗阻的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门诊功能室李妮主任及她的小伙伴们保证功能室每日开放,为患者进行电子鼻咽喉镜、听力等检查……</p> <p><br></p><p>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党委和李国义主任的领导下,怀揣着不胜不归的拼搏精神,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坚守在临床工作岗位,传递给大家信心、爱和希望,而这正是我们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的伟大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