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伴随着“停课不停学”的推进,思维导图这一新鲜事物悄然走进了学生的课堂。思维导图是由东尼.博赞发明的,现在它已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3月5日,孙吴县第四小学五年二班线上教学课堂带领学生一起认识了思维导图,教师讲解了思维导图的用途和做法,师生共同欣赏了优秀的作品。</p> <p>“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首先,教师讲解了思维导图的入门知识。从分支结构到要素组成,从发明者到应用。图片简洁明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掌握。</p> <p> 接下来,师生共同解析《白鹭》这幅思维导图。教师提问:这幅图一级分支有几个?学生们在控制面板上快速回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继续追问:二级分支有几支?你能看着这幅图理清文章内容吗?按照:《白鹭》这篇课文是从()四方面描述的,在()方面详细描写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学生又试着解析了《猎人海力布》这幅图。</p> <p>《将相和》这幅导图更复杂些,学生们在理清文章脉络之后,进一步思考:还可以怎样画?快来试试吧!</p> <p> 学生兴致极高,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纷纷要求连麦,来不及连麦的同学就在控制面板上发言。新颖的方式,漂亮的图画,给他们带来视觉的冲击。有许多同学甚至指出展示例图中的不足,大有小试牛刀之意。</p> <p> 教师还告诉学生思维导图有不同的形式,也不止应用于课文梳理,还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p> <p>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后作业学生积极完成,家长反馈说孩子们热情非常高,有许多同学翻看了上学期的听课笔记,为了弄清文章的结构,许多学生还上网查寻,真地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看,家长也忍不住上手了。思维导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它将带领学生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