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吟诗 第一篇

Bonnie.F.B

<p>  小的时候我背诵古诗会得到大人的表扬,但自己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古诗的意思,等长大后,才真正体会诗句,是那样真切和贴合,由衷佩服古人遣词造句的功力,以及对意境的把控。</p><p> 我赞同孩子们背古诗,白话文非常方便简练,但美的诗,却可以用寥寥几句来表达我们百转千回的喜怒哀乐。</p><p> 现在,海、龙也在背诗,我不希望他们“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真正理解诗句。我们通过布置、拍摄“小人”吟诗的场景,让诗在他们心里立体起来,既有趣,又深刻,也让背诗不再“枯燥”。</p><p> 长大以后,是不是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呢?</p><p><br></p> <p>  我们用纸板箱改装成了一个简易的摄影棚,开始了拍摄。虽然是手机,但也能做一些大光圈、景深的效果,妈妈还教我们如何构图和简单的图片处理,真好玩!</p> <p>下面是我们的一些作品:</p> 题西林壁 <p>宋•苏轼</p> <p>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 <p>  这即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不仅赞美了庐山的奇雄景观,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耐人寻味。</p> 江雪 <p>唐•柳宗元</p> <p>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p><p>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p> <p>  作者用及其洗炼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清新的“寒江独钓图”。而诗人之所以刻画这样一个不畏严寒、不怕孤独的孤傲的渔翁形象,是用于抒发自己被贬后不同流合污、超然物外的一种思想境界。</p> 鹿柴 <p>唐•王维</p> <p>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p><p>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p> <p>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p> 敕勒歌 <p>北朝民歌</p> <p>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p><p>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p><br></p> <p>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境界开阔,音调雄壮。</p> 乡村四月 <p>宋•翁卷</p> <p>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p><p>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p> <p>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p> 出塞 <p>唐•王昌龄</p> <p>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p>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 <p>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p>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p>唐•王维</p> <p>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p><p>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p> <p>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p> 将进酒 <p>唐•李白</p> <p>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p><p>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p><p>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p><p>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p> <p>  这首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p> 从军行 <p>唐•王昌龄</p> <p>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p><p>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p> <p>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p> 望天门山    唐•李白 <p>唐•李白</p> <p>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p><p>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p> <p>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就呈现出了跃跃欲出的动态。</p> 清平调其一 <p>唐•李白</p> <p>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p><p>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p> <p>  作者以流云比衣裳,以花朵比容貌,拟在写花,实是写人。全诗塑造了一个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在具体描述时,诗人巧妙地采用了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等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p> 古朗月行  唐•李白 <p>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p><p>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p> <p>  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比喻月亮的形状和皎洁明亮的颜色、光感,贴切而传神,让人从无限的联想中感受月亮的可爱。又以“呼”、“疑”两字,逼肖地传出儿童初见月亮升起时的新奇感和美好感。这四句诗,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情采交融,令人神往。</p> 饮湖上初晴后雨 <p>宋•苏轼</p> <p>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p>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p> <p>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p> 出塞    唐•王昌龄 <p>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p>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 <p>  这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没有永久的和平,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p> 江南 <p>汉乐府</p> <p>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p><p>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p> <p>  这是一首彩莲歌,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人们的欢声笑语,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p> 静夜思 <p>唐•李白</p> <p>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p><p>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 <p>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p><p><br></p><p><br></p> 赠汪伦   唐•李白 <p>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p><p>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 <p>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p> 悯农一 <p>唐•李绅</p> <p>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p><p>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p> <p>  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p> 悯农二 <p>唐•李绅</p> <p>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p><p>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 <p>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p> 江城子·密州出猎 <p>宋•苏轼</p> <p>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p>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贝望,射天狼。</p> <p>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p> 游园不值 <p>宋•叶绍翁</p> <p>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p><p>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p> <p>  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p><p><br></p><p><br></p><p><br></p> <p>未完,敬请期待第二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