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四十四年前,当我们还是一批风华正茂青少年的时候,为响应祖国的号召,于1973年2月16日,走出校门,告别父母、亲人,在家人的嘱托下,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景山苗圃集体户,开始了与学生完全不同的知青生涯,与前期的老户友们一起开荒种地、抬石头、背水泥、盖房子,到林场修拖拉机道,抚育清树,开始了陌生而崭新的生活,并在这简单而往复生产生活中集结了一种新的情感…………知青户友情。</p><p> </p> <p> 四十四年漫长岁月的洗礼,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是饱经风霜,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时光流逝,隔还断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的记忆。不论过去是否联系,不论现在是否还在一个地方。今天,大家前来相聚新说明了知青的情谊犹在。是知青的这段经历把我们的心联在了一起。苗圃集体户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上山下乡使我们步入了社会,正是知青这段丰富的经历培养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 </p> <p> 四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苍颜浩首两鬓巳斑的“老户友”又相聚苗圃,在此叙说陈情,追忆酣畅淋漓地表达内心的感怀…………知青户友情。</p><p>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样激动和振奋,共同的知青生活让我们度过了那段人生最宝贵、最纯洁、最浪漫的青春时光。</p> <p> 四十四前前的楞头小子,黄毛丫头,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p><p> 景山林场学校同学。</p> <p> 当年的学校体育队。</p> <p> 集体户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p> <p> 汪殿祥和李果实</p> <p>李春利</p> <p>徐乃清</p> <p>王伦全</p> <p>李果实</p> <p>关艳飞,曹女士, 程玉霞</p> <p> 谭秀英</p> <p>胡毓涛</p> <p>刘秀芳和孙华</p> <p>于学东</p> <p>王艳铃和倪女士</p> <p>刘秀芳</p> <p>李春利和王立宪</p> <p>郝月英</p> <p>李春利和陈伟</p> <p>陈爱莲,刘艳秋和高淑芳</p> <p>陈爱莲和杨玉梅</p> <p>张秀丽、张秀艳、谭秀英</p><p>高淑芳、赵美花、 郝月英、</p><p>陈爱莲</p> <p>陈爱莲、杨玉梅、</p><p>郝月英、谭秀英、杨秀芝</p> <p>郝月英和谭秀英</p> <p> 步入离开四十四年的集体户,集体户那段人生经历是那么清晰、真切,把我们花一样年华展现完美瑰丽,抹不去的记忆成为一种动力,牵动着我们无尽联系。她还是一笔无价财富,珍藏在我们心里,并传承给我们子女。</p><p> 我们难忘的大宿舍里共寝在大通铺上的那些欢乐趣事,在农田里、在林区作业现场里拼汗拼搏的轶闻。</p><p> 我们难忘每天早、中、晚三餐的老三样,大饼子、白菜汤和小咸鱼,每次大会战时的大饼子和豆腐汤。</p><p> 我们难忘,春耕种地,早4点半起床上山种地,晚八、九点才下山回来:</p><p> 我们难忘,酷暑的夏季,铲地,参加林业生产的各项劳作;</p><p> 我们难忘,酷热的金秋,收割的秋收大会战;</p><p> 我们难忘,数九寒冬,劳累一天湿透的棉裤和棉鞋。</p><p> 我们难忘,连续几个月搬砖抬瓦,建成的集体户宿舍;</p><p> 我们难忘,年底分红,每人分到的二百多元钱,是一年的血汗钱;</p><p> 我们难忘,一起上山下乡的户友中,现巳有五十多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怀念他们。</p><p> 这一幕幕的难忘,勾勒出我们青春的轮廓,书写出永不湮灭的历史传记。</p> <p> 陆陆续续,到1979年6日26日,我们先后都离开了集体户,那时候,我们人散了,心也散了,上学的,当兵的,招工的,还有的仍然扎根在苗圃安家的,七零八落。当我们离开集体户后,就如一串断了线的珠子噼噼啪啪地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但不管怎样的日后人生,都还曾牢记得我们是知青,是户友。在集体户,有收获,有遗憾,有温馨也有苦涩,有欢乐也有泪水,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但是,今天记住的是收获、是温馨,忘掉的是遗憾、是苦涩和泪水,这就是我们情操的净化和升华。</p> <p> 这些年,集体户的亲身经历记忆犹新,共同的经历让我们追忆着那段不平凡的过去,也让我们又走到了一起,共同缅怀那段久久抹不掉的时光。</p><p> 让我们记住那些年份的春、夏、秋、冬。</p><p> 让我们打开珍藏四十四年的回忆,敞开心扉,尽情地说,尽情地聊吧,痛快的畅谈我们之间的友情。</p><p> 让我们珍惜在那段艰苦岁月中产生的户友情谊,不忘苗圃集体户那片天地为我们结缘的恩情,情同手足的关爱。 </p><p> 户友们,相聚时难别亦难。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才知道时光的短暂,挥一挥手,留下一片真情,带走一份关爱,请多保重,相信我们还会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