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业务发展两不误、两促进,在持续做好“战疫”决胜工作的同时,近日,郾城区委党校针对全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开展了央视《一堂好课》观学专项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五位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科学利用“战疫”空余时间,充分借助相关载体平台,分别对央视《一堂好课》系列课程进行了认真扎实的观学研思,并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形成观学成果书面材料话收获、谈感想、明方向。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央视《一堂好课》为靶向,大兴向学之风,汇聚奋斗之力,找准切入点,把牢关键点,夯实支撑点,高树标杆,厚积薄发,久久为功,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唱响好声音、打赢主动仗练功备战,以共谋“业务兴校”出新彩助推党校整体事业发展谱新篇。现将五位同志的观学成果材料整理编发,供交流分享。</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凌云</p><p> 近日,我利用防疫执勤间隙观看了由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康辉担当班主任的大型文化电视节目——《一堂好课》。</p><p> 央视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平台优势,邀请到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著名导演陈凯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著名作家王蒙、著名音乐人罗大佑、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花样滑冰伉俪申雪/赵宏博、和速滑教练王濛、演员徐帆、京剧艺术家尚长荣、复旦大学学者张维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共12位业界大咖、名家大师,分别从各自学科领域为年轻学子和广大观众传道授业解惑,分享人生经历,启迪思想、思考人生,涉及学科之多、范围之广、视角之大前所未有! </p><p> 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皆学问。各位老师从“小课堂”出发,延展出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鼓励新时代的年青人在各自的岗位和专业领域献身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大业。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同行业的各种人才,每种工作、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去做。也许,我们大都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最为普通的职业,但平凡之中彰显伟大,只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把工作做到极致,一定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金一南教授一生就是在不断的突破中,从别人眼中的天生的好车工、天生的好技师、天生的好馆员、天生的好教师,一步一步“逆袭”成为了教授、少将,一位能与基辛格先生会谈并接受他道歉的人。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也不难想象,所谓的“天生”“好”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艰辛,做了多少难事、接受了多少考验。</p><p> 12节好课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每位大师的专业造诣、丰富阅历、独到讲解固然重要,课堂的组织形式也令我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党校课堂借鉴和党校教师学习。为更好的走进青年人,节目组邀请到黄晓明、黄景瑜、郑爽、黄豆豆、鞠婧祎、霍尊等流量明星担任值日班长、课代表,利用明星效应和感召力唤起青年人的向学之心、求知之欲。每节课分上下课时,有老师讲解、学生提问、课前预习、现场表演、师生探讨等多个环节,形式多样、教学相长。课堂没有设在演播室,而是走进大学校园,走到学生中间,夜幕降临后,伴着灯光辉映,在室外以一种全新的场景和形式将学科知识输送给青年学生,带来不同领域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带来不同学科与思想的启蒙。班主任康辉温文尔雅,像邻家大哥一样亲切、温暖、宽厚,妙语连珠、金句迭出,时刻链接着主讲人、课代表、学生等不同角色,自始至终不看手卡,整堂课如行云流水、顺畅无痕,体现了他深厚的主持功底和文化底蕴,也说明课前准备是如何的充分。</p><p> 每个主讲人都不愧业界大师,每节课都有其深刻内涵、独到之处。观看之后产生诸多感慨,略举一二。</p><p> 关于年龄</p><p> 85岁高龄的王蒙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心态年轻、记忆超强,诵起名家名段随口即来,词句表达精准独到!80岁高龄的尚长荣先生出场步履矫健、发声底气十足,气场强大。我查了查12期主讲人的年龄:戚发轫 1933年(87岁)、王蒙1934年(86岁)、尚长荣1940年(80岁)、金一南1952年(68岁)、陈凯歌1952年(68岁)、单霁翔1954年(66岁)、罗大佑1954年(66岁)、冯双白1954年(66岁)、范迪安1955年(65岁)、张维为1957年(63岁)、徐帆1967年(53岁),其中80岁以上3位,60岁以上7位, 50岁以上1位,除体育课主讲之外均年过半百。但他们都状态年轻、神态年轻、心态年轻,创造着各自精彩的人生。对比自己,人未老心先老,缺乏人生目标和方向,缺乏生活情趣和生命依托。细想,虽年过50,但余生还有几十年,还是要打起精神、鼓足劲,保持年轻的心态,开心充实的度过每一天。</p><p> 关于活法</p><p> 过去30年,基本处于压力不大、动力不足、进步不多的状态,满足于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没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和依托,领导不安排,大量时间花在浏览、追剧、浅阅读上,也看了好多东西却什么也记不住,人家说起也知道,自己说又说不好。长期不登讲台也磨灭了自信和勇气,于是就随波逐流。</p><p> 一堂好课上,各位名家大师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聊天似的侃侃而谈、仪态大方的温文尔雅、精准恰当的语言表达,高超娴熟的讲稿驾驭,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好好学习、深刻领会。</p><p> 陈凯歌讲到“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对比自己,真是惭愧。正是由于长期不登台、不讲课,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总是怕讲不好,怕丢人,不敢上讲台也不愿上讲台,不愿接受挑战,这种“怕”的心理需要努力克服。</p><p> 年过耄耋的王蒙先生依然笔耕不辍,仅去年在85岁高龄就出版了5部不同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愿望依然非常强烈,似乎多少支笔也写不尽他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无限的热爱。还有先生背诵名家名句时那种烂熟于心的自信让我叹服,老人下了多少的功夫、看了多少遍,才能达到这种了然于胸的程度。对比自己,总是强调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了,什么也记不住了,真心感到汗颜。</p><p> 关于金句</p><p> 回味好课,大师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金一南的“卢沟桥是中日战争全面战争爆发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忘记过去不但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将来可能还要重复”“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中国共产党是从灾难走向胜利”;单霁翔的“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王蒙的“要读一点自己看不太懂的书,读一点费劲的书”;张维为的“中国人要自信,中国年轻人更要自信”;戚发轫的“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的、苦难的历史,会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康辉的“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罗大佑的“一个好的音乐人,一定是好的聆听者,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是好的阅读者”……句句充满了哲理和思辨。</p><p> 名师们在课堂上驾轻就熟的风采,我们以为的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实则出自大师们不断的推敲与修正。大家一遍遍地沟通、确认、磨合、准备,一遍遍的修改PPT,一遍遍的斟酌每一个用词的精确,这种敬业精神尤其值得我认真学习、好好借鉴。</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豆文奇</p><p>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个问题无疑是每位师者普遍关切的命题。当然,作为一名基层党校教员,我更是概莫能外。常常为此困惑过,曾经也有迷茫时,好像仍没寻得到姑且能令自己满意的破解之道。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尚未领略过真正称得上是“一堂好课”的庐山真面目吧!然而,就在庚子初春“战疫”决胜之际,幸得校领导精准点拨、科学指引,便以一颗向学求道之心观看了央视《一堂好课》之思政、文博、青春文学三期课程,瞬间,柳暗花明之感渐生,原来一堂好课就在灯火阑珊处呀!</p><p> 且勿论央视《一堂好课》节目编排形式之活,也不提每期课程几个星星课代表的面孔之鲜,更不说台下新时代大学生的听课劲头之足,单就三期课程每位讲者的人格魅力和授课风格,那种大家、大咖、大腕、大师之范,着实令我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思政课,聚焦爱国主题,气场十足。提痛点让人扼腕叹息,谈泪点让人不禁潸然,论支撑点又让人鸡血冠顶、群情激昂,一句句走心的话语催你感受思想的力量,一个个硬核举例动辄燃爆全场。正如主持人康辉所言——金一南将军的课好,好就好在他不光有理论,还有一肚子的故事。诚然,金将军讲课有一肚子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大多是他亲身经历的,但我认为,妙就妙在每一个故事完毕,他随口喷出的极富接地、入脑、走心并高度契合当前高层治国理政理念的那么一两金句总结,这不就是“论从史出”的生动体现吗;故宫学院单霁翔院长的文博课,由当前社会痛点切入,讲现状,摆事实,阐理念,谈举措,有情怀,有温度,接地气,触心灵,尤其是他那性情贯口之余偶尔来个冷幽默,让人又哭又笑,心境相融,他不仅把文博做活了,也讲活了;原文化部长王蒙老先生的文学课,一个耄耋老生讲青春文学与人生,还是那么潇洒自如,古今中外名家名段信口拈来,他那诗一般又稍带俏皮的语言,谦虚活泼,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给观众持续构筑一幅幅文学与人生的通透意境,让人急于进去却不愿出来,语言措辞和态度令人折服,观众享受,老爷子更享受。总之,三位大师的一堂好课虽各有吸精之处,但其共通之点就在于形神兼备、道术结合,通过极具深意走心的话语体系让人感受其诚挚充沛的家国情怀和深邃朴素的思想表达,吸引力、渗透力、感染力溢满,可谓是一盘盘越品越香的家常菜,一碗碗熠熠发光的大补汤。</p><p> 羡慕之余,不禁发问,为什么他们能讲出一堂好课?“唯有经历才能使人成长,唯有总结可以成为经验”随即再现脑海。准确与否,可以商榷,但从三堂好课及三位讲者的自述中,我还是隐约感受到了这一点。可以说,三位讲者都是专业人干专业事、讲专业课,这是不争的事实。丰富的人生阅历、厚重的经验积淀,再加之深邃的世事洞察,涅槃了个人的内涵魅力,也塑就了其独特的授课风格。只有初中学历的金一南将军,从北京一个街道小厂的学徒工做起,到车间技师、大学图书管理员、讲坛名师,加之47年的军旅岁月;单霁翔院长长期的故宫管理及文博研究职业生涯;王蒙老先生19岁开始创作,至今虽已66年但仍笔耕不辍,这就是他们的成功之基。纵观他们的课程所涉案例,大多也都是自己亲手经历的第一手素材。当然,经历、阅历丰富的也大有人在,但为什么他们讲不出、讲不成、讲不好一堂课,关键还在于以上三位大师勤于、善于对自己的阅历、经历以及对世事见闻敏锐捕捉、系统思考总结,进而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这是他们的成功之要。</p><p>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诚然,三位大师是我们的标杆示范,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但关键在于学什么,怎么学,是仿其形还是得其神?实事求是地讲,形不好仿,因为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职业生涯塑就了其独特的气质风格,我们可能也没机会有他们那样丰富的人生阅历,弄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东施效颦,所以,能学的或者说学得到的可能就是他们的授课方法、理念和态度,一句话,就是要得其神。通过观学三堂好课并结合党校教学实际,我觉得党校讲坛上的一堂好课可能要基本具备以下几个要件:一是居高临下才能游刃有余。大凡好课,第一个特色就是游刃有余,而要做到游刃有余,取决于很多条件,居高临下无疑是其中一重要支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简言之,就是武装别人先要武装自己,给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言外之意,知识理论要丰富,眼界视野要开阔。二是融会贯通才能深入浅出。要把理论和实践、中央和地方、干部想和群众盼、古和今、中和外相融共同,变为自己的东西,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看似深刻的思想、深奥的理念讲出来,让学员听得懂、听得进、接地气、能走心。三是丝丝入扣才能引人入胜。要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上下贯通,逻辑性强,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环顾左右而言它,晃得台下学员心发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理不清头绪。四是烂熟于心才能行云流水。讲课关键在于讲而不是念。三堂好课主讲者之所以能够做到脱稿并还那么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就在于三位大师对所讲内容烂熟于心。金一南将军能够把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三句碑文一字不差地顺口而出,单霁翔院长临场回答故宫文物南迁的精准数据比较,王蒙老先生每每提起某个人某段文某句话都是那么成竹在胸,所以,整堂课听起来才是那么顺溜、舒坦。</p><p>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上几点,毋庸讳言,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出好课的前提在于要备出好课,这需要我们静心沉身稳住神,苦练内功。个人认为,一要惜时如金,做时间的吝啬鬼。备出一堂好课非靠旦夕之功,它需要聚沙成塔、水滴石穿,日积月累,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保证。所以,不要什么都在乎,就是不在乎时间,什么都舍不得,就是能舍得时间。别人可以热衷于人情往来,教师做不到,别人可以没完没了地追剧、侃大山,教师不行。能够坐冷板凳、避离尘嚣,可能就是教师的人后素描。二要刻苦读书,做书本的痴迷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是教师的属性、是教师的任务、是教师的生活,特别对党校教师而言,要多读、多看、多诵、多记一些经典原著、原文、原理、原话、原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爱讲话,上面讲、下面讲,中央讲、地方讲,白天讲、晚上讲,国内讲、国外讲,并且讲得还很有水平,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大家都爱听,就跟他饱读诗书有密切关系。三要勤于思考,做思想的永动机。好课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核心靠思想引人入胜。即使你摆事实、举案例天花乱坠、铺天盖地,点睛之处还是你对事实、案例列举之后的分析总结,可能有时就是那么一两句,但是如果分析总结得精辟、走心、摄魄,就是所谓的金句,就是你的出彩点。所以,要寓事于理,要遇事动脑筋、勤思考。思考就是产生思想,尽管思考不一定就能产生思想,但是,不思考肯定不能产生思想。</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效 晓</p><p> 一堂好课以流动的课堂形式,走进、倾听、理解当代年轻人,引发集体共鸣。好课的内容质朴亲切、生动自然,每堂课的内容都可以理解为是对社会的提问,真正的在青年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这颗种子弘扬爱国精神,感知文化力量,见证时代发展。一堂好课要有态度、有观点、有见地,更需要一些有价值、有情怀、有民族文化氛围的内容,不仅能传递传道授业解惑,更能教会我们进步成长。</p><p>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名师好课,传递思想信仰,传承中华文明,传播时代强音。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遇明师。古往今来,兴衰罔替,唯有名师好课,熠熠生辉。两小儿辩曰、蔺相如完璧归赵、西汉名将陈汤千里单骑浴血黄沙、唐代名相魏征直言敢谏等经典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个人,还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团队,在前进的道路都需要一堂好课。</p><p> 一句“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公民尊严”,让一堂好课的观众心中的爱国之心热血沸腾。一堂好课不光要有深厚的理论,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故事和鲜活的例子。授课人就自己对于课堂的内容的理解进行提问,参与讨论,引导更多的人思考问题,给课堂创造一个开放、包容、有益、有趣的课堂氛围,让主讲人和听课人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互动,有问有答,更形象生动地讲好故事,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让每一堂课成为启发思想,启迪心灵的人生好课。</p><p>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观看《一堂好课》重要领悟的是:身为年轻人,应看见身处时代潮涌中自我的站位,从而迸发出砥砺前行的激情和动力,在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飞飞</p><p> 看过金一南的《一堂好课》后,有两句话,深刻在心里。</p><p> 第一句话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毛主席提笔写下的一句话,我觉得这不仅是一句话,更是毛主席对一个民族的期望,是人民的信仰。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寄托于现实,通过人的情绪,大脑所激发的渴望;是人们的信仰所发展的一种国家文化;信仰其实就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力量好比火,即使力量再小,也可以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第二句话是:“敢于胜利。”“敢于胜利”这四个字中,“敢”是我最敬佩的一个字,不但要追求胜利,还有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都燃起“敢于胜利”这四个字。“不是要求你做到,并且要十全十美、完美无缺,但是要努力做到心中的那个模样。”我心里在这样想。</p><p>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敢于胜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想着这几句话,我仿佛又观看起了《一堂好课》。</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莹莹</p><p>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听一堂好课,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见证历史的变迁。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博士生导师金一南先生带来《从百年苦难到百年辉煌》的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挺身而出,用一腔热血浴血奋斗,终于换来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正如节目中说的那样,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共产党人因相信而看见祖国的未来。</p><p> 央视推出的一堂好课节目使我深受触动,这档节目由康辉担任班主任同时每堂课都会有三个课代表,这档节目让我深度了解自己的责任,并且在课上讲解方志敏等英雄的事迹,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坚守自己的初心,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要坚持、迎难而上,学习英雄的精神,成就自己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