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的家平凡而又温馨,我和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儿子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在普通而又忙碌的生活中全家人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p><p><br></p> <p> 家是一块田,种下了理解,收获了宽容,种下了体谅,收获了和谐,一个家庭宽容和体贴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润滑、调节剂,更是促使家庭和谐平衡的重要砝码。在生活中我们夫妻彼此理解,互相照顾,遇到困难互相支持,彼此信任,共同教育和抚养孩子长大。工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p> <p> 岁月流逝,随着双方的老人渐渐高龄,赡养和关爱彼此的父母,成为了我们相对重要的事,因为我们的和谐,双方老人关系也非常和睦,有一次带两个妈妈旅游,妈妈说“姑娘,多给我俩老人拍些照片,等我回家后每天睡觉前都看,现在一天天年纪大了,生怕有一天走不出家门,看不到这么美的景了”。就这样,在老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约定每年利用公休带上老人去祖国的美丽山川大地走一走,让她们在有生之年多享受一下自然风光,多体验一下美好的时光。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关心她们的健康,分担她们的忧愁。</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对自己家人要关心、关爱,而且还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邻居们也要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p><p> 患者对医务工作者是接触最多得人群,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懂得患者的痛苦,明白患者的无奈,对患者的生活上的关心更是医务工作者的必修课,有一次丈夫中午下班回家吃饭,进门就急匆匆的说“媳妇,得麻烦你多准备一个人的饭,我下午带到医院”,我一脸茫然,经过询问,原来是他们科室有一位住院发热的老人,独居,没有老伴,而儿女不在身边,为了让老人能安心住院,作为科室负责人,号召科室党员把老人的一日三餐包干,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甚至当听到他援鄂的消息后,老人流下了热泪</p> <p> 人们常说“家是港湾。”“家和万事兴”。而我却认为家更是源泉。困苦时,家有亲情;悲伤时,家有慰藉;重压时,家有力量;沮丧时,家有坚强。</p><p> 春节期间疫情严峻,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坚持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无畏无惧,逆行而上。</p><p> “记得每天报个平安”这是丈夫出征援鄂时我匆匆的嘱托,在大家送行的队伍中,不知他听到了没有,这既是我的嘱托,也是代表年迈的妈妈的嘱托。因为担心妈妈的年纪大又有高血压,她援鄂的消息没敢告诉老人家,怕她为儿子担心,但是我要把她的嘱托带到,等她知道的时候她才能担心少一些。</p> <p> 回想起听到丈夫援鄂消息的那一刻,除了担心,就是为他高兴,如果不是考虑上有老下有小,我真想和他一起去武汉,与他并肩战斗,为了能够让丈夫安心投入到抗疫战斗中,我能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他准备行李,而丈夫兴奋的样子时刻感染着我。出发的早晨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我的前面,看着他的背影我强忍泪水,我理解他是一名老党员,又是呼吸专业,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这是他的担当与责任。</p><p> 清晨简短的告别仪式后他踏上了征程,看着车消失在视线里心里默默地祈祷“工作累了别忘了休息一下,疲劳的时候不要疏于防护”,我想告诉他:现在疫情并没有让我们分离,而是让我们的心更近了,你在前沿与疫病作战,后方有我照顾家,我们一起打赢这场仗,等你平安健康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