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水乡骑行访古之一(大云禅院 臧兵洞 原起寺)

天涯

<p>  早有沿山西s324公路(沿水乡走的一条公路,也是豫晋大通道)边骑边寻访的计划,今的空闲成行。</p> <p>  太行水乡景区起于平顺实会桥,至于河南林州河口桥,全长53千米,区域面积4397平方千米,从上而下,依次有大云寺风景区、南垴山风景区、柳树湾风景区、天鹅湖风景区、太行三峡风景区、月亮山风景区、恐龙谷风景区,世外桃源风景区、芦苇荡风景区等九大景区,这里有六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汉寨、唐堡、赵长城等1566处文物古迹。天台庵为全国仅存的四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寺,为国之仅有;大云院的五代壁画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还有3000亩原始次森林,太行溶洞等。这里集北国雄姿与南疆旖旎于一体,融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于一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珠联璧合。</p> <p><br></p><p> 大云禅院,又名大云寺,深藏在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的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寺内碑文记载,其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旨改寺名为“大云禅院”。大云院以五代的弥陀殿建筑、精美壁画和寺外的后周八角石雕七宝塔闻名。</p><p> 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采用了传统的中轴线布局,天王殿、弥陀殿、三佛殿一字排列于中轴线上。紫壁巍然的弥陀殿是大云院的主殿,仰望估测,台基高约1.3米,青石垒砌,殿前无月台,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脊用瓦条垒砌。檐下四周施有檐柱14根,柱头上施有圆和的卷刹,柱础青石雕造,上雕有宝装覆莲。檐柱以上阑额普柏枋,叠交成丁字形,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普柏枋斜向搭交,形成稳固的方形框架体系</p> <p>精美壁画</p> <p>残碑</p> <p>托碑力士</p> <p>  七宝塔在大云寺前。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建。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原为七层,现存五层,高6米。下三层平面八角形。第一层雕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p> <p>  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伴奏者栩栩如生。</p> <p>  第三层转角处雕绞龙柱,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共命鸟等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面券门上双龙戏珠,门侧侍立二天王。后面比丘半掩门。两次间二力士分立左右。</p> <p>比丘半掩门</p> <p>  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p> <p>  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此塔设计精巧,雕造颇佳,独具匠心。</p> <p>  大云院,就是山西保存下来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中的一个。古人建造寺庙,往往选在深山幽谷之中,大云院也是如此。从高处俯瞰,龙耳山的九条支脉好象九条巨龙从三面环抱而来,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圆环,圆环的正中有一座小山丘仿佛一颗硕大的宝珠,大云院就座落在这颗'宝珠'下,因而古代的文人墨客把这里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p> <p>  藏兵洞位于山西平顺县实会乡,距长治市45公里。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第66期,曾以《探访神秘的藏兵洞》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藏兵洞相传是三国时马超所筑,隋末唐初大将马三保又进行了扩建。共有八十多个洞穴,洞洞相连。按功能分有瞭望塔、作战指挥室、宿营室、射箭场、陷人坑,上下工分三层,迂回曲折,犹如迷宫,因此被称为“空中地道”。</p> <p>  原起寺是一座古寺,位于山西省潞城、平顺交界处。因此山孤峰突起,两侧平缓下落,形似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山。主峰东临浊漳河,南跨晋豫公路,西接辛安村。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建青龙宝塔。寺内石刻楹联曰:“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 该寺由大雄宝殿、三佛殿、青龙宝塔、香亭、经幢五部分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座北朝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呈方形,柱有侧脚,升起明显,梁架为三椽栿对后 牵,四铺作华栱出一跳,耍头砍成昂形。梁枋用材规整,屋坡举折平缓,出檐深远。虽经历代修葺,仍不失唐宋风格。</p> <p>  寺院周围有砖砌花栏围墙,院内佛殿三间琉璃脊屋九盖,飞檐斗拱,雅致古朴,十分壮观。殿前有正方形香亭一座,亭下有八角青石经幢一座,前刻陀罗尼经及建幢建寺的“铭记”。幢座八面雕刻的使女乐人个个风姿动人。</p> <p>  殿西矗立着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 巍峨凌云。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形状各异。塔顶八角安装8个铁人,个个威风凛凛,闪闪发光。每个塔角各挂一个铁铃,风映铃响,叮铃不止。</p> <p>七层斗拱层层不同</p> <p>八铁人因被盗,后补修。</p> <p>精美构件</p> <p>龙型斗拱</p> <p>  提起原起寺的来历,前人留下了美丽动人又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p><p> 明朝弘治年间《潞州志》载:凤凰山一名“天冢岗”。相传神农时常有凤凰栖息于此。传说,遥远的古时候,天宫一位仙女不慎触犯了天规,玉帝一怒之下,将仙女降下凡界。那时候这里荒山遍野,人烟稀少。仙女来到人间,找不到栖身之地,饥渴难忍,走到此地忽见漳水清澈见底,便欲吸饮解渴。正吸饮之际,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仙女当即化作一只凤凰,呈展翅之状卧于此。这只凤凰有头、有眼、有脖项、有翅、有尾、有身躯,十分逼真奇特,后人便起名此地为凤凰山。并说此山水、风脉主贵,日后必出皇后、皇妃。星移斗转,几经改朝换代,历至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西之前,收了一个妃子武媚,宠爱有加。太宗殿前有两个大臣,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学识渊博,通古达今。一日,太宗上朝无事,便问袁、李二位爱卿,你们通晓天文地理,测测大唐江山日后会归何人之手?二人沉思良久说,我主圣驾,将来大唐李氏江山,必失武姓之手。唐王太宗一听急了,说要把天下姓武的一并杀尽。二人忙说,我主万岁,不是的,你的江山实际要失于宫中武媚之手。唐王疑惑,难作主意,后出于万般无奈,勉强把武媚逐出宫去,入庵为尼。而太子李治早于武媚乱了宫。太宗驾崩后,李治登基不久就把武媚接入宫中,由妃转后,李殁后,传太子李显,因武后干扰朝政,李显执政不到一年,又传李旦,李旦被武后篡权。到载初元年(公元690)武后正式篡权登基,改国号周。历二十馀载,武殁后,李显又复唐国号。到李治曾孙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日夜思虑,生怕再把大唐江山陷入类似武姓之人手里,便将精通天文、地理的文人隐士召集起来,分赴各地查访名山贵地,修寺镇脉,以防后患。查到武氏生地山西,李隆基委任别驾到潞州府潞城县地界,发现了漳河畔的这座凤凰山,认为此山不仅山势奇特如凤凰展翅,地脉主贵,确认日后必出贵人,不是皇后,便是皇妃。查访者回奏皇上,李隆基毫不犹豫,传旨修寺,并于天宝六年竣工。</p> <p>骑行拾景</p> <p>可口农家拉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