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蒋老师的古诗教学,没有丁点儿的花架子。教师引,学生畅谈,教师再引,补充,一切看似无意,细想却处处匠心。结尾,助教的评课画龙点睛。教学有法,法从何来。法来自诗的自身,因诗而定,因人而异,教师有扎实的古诗词修养,才会扎实中显示质朴,才会出现教无定法的自如境界。虽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循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p><p>一、一篇组多篇</p><p> 本节课最初读诗题《入若耶溪》,后来在李白的《峨眉山歌》中找地名,在这里未做过多纠缠,目标明确,串地名是为了帮助理解古诗。这两首古诗都在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做铺垫。杜甫行动路线交流时,师问古诗里边你还见过哪些地名。一生说“长安”,另一生说“楼兰”,还用诗句加以说明。课堂无拘无束的交流,交流的孩子眉飞色舞,听着的孩子也准会受到濡染。</p><p> 课中交流杜甫的喜悦表现时,一生说“即从巴峡向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同样表现高兴,李白也有过同样的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些都还不够深入,只是在由此及彼,做了理解诗人心情的一个过渡。</p><p> 杜甫一生写了两首表达喜悦心情的诗,一首《春夜喜雨》,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梁老师点拨。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为什么如此高兴?蒋老师引入三首诗《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诗都标注时间。五年级的孩子们,虽然理解不够深,但是模模糊糊大意还是知道的。尽管是猜,尽管猜得不够准确,那又怎么样,孩子们在诗词王国里体味着别样的意味。杜甫这过度的狂喜的背后,透着无限的心酸。在老师的点拨下,孩子们对杜甫的认识加深,这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诗人,怎能不让人敬仰?</p><p>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会写些什么诗?蒋老师拓宽诗作的境界,引入《江南逢李龟年》,后两首《登岳阳楼》和《登高》,抓重点句让学生体会,以安史之乱后,杜甫为什么难过收束全篇,教学效果充满了无限的张力。孩子能理解的,知道杜甫现在的喜,更衬托他一生命运的多舛和人格的伟岸。</p><p> 一组组诗,串联起了这节飞扬的好课。诗歌教学,虽然应该因诗而定。但是单单为教一首诗而教一首诗,是实在不可取的。毕竟,诗歌与诗歌,诗人与诗人是有那么多邂逅的地方。</p><p>二、组诗归类</p><p> 现在的部编本教材,在组诗教学方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村居》和《咏柳》,比较两首诗的相同处,都在歌咏春天,里边都描写了柳树,柳树婀娜多姿的风韵一样。不同之处是,《咏柳》专一写柳,诗人贺知章多用修辞,比喻、拟人、设问,将柳之神韵和风之魔力表现极致。组织教学时可将两首诗放在一起教学,学生肯定能快速体会到春天的勃勃生机。但关于柳,我们还可以引入别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雨霖铃》,里边的折柳相送,孩子肯定觉得有趣味。同是写柳,此诗非同彼诗,孩子离古诗又近了一程。虽然是二年级学生,我觉得浅浅的了解点儿意象也提升孩子阅读的兴趣。</p><p> 去年暑假,武凤霞老师送课到滑县,当时讲的是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一首《元日》,一首《清明》。这两首诗都是写节日。武凤霞老师讲时放在一块讲了。我们还可以搜集其他关于节日的诗,学生欣赏后,许多传统节日传承下来的文化,孩子就会知晓,文化滋养利在少年。</p><p> 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基础,并且具有了查阅资料的能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节课,学生查阅了许多资料,老师引入关于杜甫的许多古诗,教师组织学生试读,试理解,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同学们穿越唐朝末年那动荡的年代,和诗人产生共鸣,体恤百姓的疾苦,为当年的那个朝代悲哀。杜甫,这位大诗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之后,他有那么多知音?杜甫的一组组诗,正是诗人一生的心路历程,是他一生坎坷不忘忧国的写照。</p><p> 组诗归类,并没有一个什么统一的分类标准。写同一种事物的诗归为一类也行,同一诗人的几首诗放在一起学习也行,根据题材的不同归到一起也行,这主要因诗而定。串联的诗可以相互服务,都是朝着一个目标进发,最终拓宽学生学习诗歌的田地。</p><p> 蒋老师的课例,犹如一盏明灯,为古诗教学开启了新的方向。古诗教学应该放在一个宏阔的空间里,学生沐浴在魅力诗歌的芳华里。蒋老师的四两拨千斤组诗教学,让学生时而感叹,时而忘乎所以。这就是唐诗宋词,牵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踏踏实实走了几千年。</p><p> </p><p><br></p><p> </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