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两天的培训结束了,从体力到心力都是一种疲惫。</h5><h5> 有时疲惫也许就是一种收获,一种积累,一种在辛苦过程中寻找快乐的享受。</h5><h5> 听着哪些资深记者对新闻与文学的诠释与评断,感受他们话语中透露出的生命在历炼中蓄积的能量与力度,你会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你会为他的学识所敬佩,你更会为他的人格所征服,他们用自己的心倾诉生活,让人感动。</h5><p><br></p> <h5> 大学毕业从事文字工作已有几年了,也许没有收获,也许没有成功,我只是用文字在工作,被动地写作,讲话、材料、信息、写着不属于自己的思想。</h5><h5> 记得大学时当代文学老师刘介耳说过,作为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如果你不能用文字来生活,你也许就妄学中文。</h5><h5>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中文系的毕业生都从事了文字工作,但我至少是得利于中文,因为此,我走进了这个单位,有了一份听起来还算不错的职业。在就业压力如此具大的现实中,在职场竞争近于残烈的时代,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与幸福。</h5><h5> 我不是一个上进的人,于是从来不把文字作为获取或赢得的资本,我只是用文字来工作,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在双重性质的文字组合中寻找自己,也许这种过多而被动去用文字会让人感到很累,但生活本身不就是痛与累吗?文人的悲痛文字的悲哀。</h5><h5> 当把一切看淡了,看轻了,你会从文字中寻找到快乐,也许很平淡,也许很朴实,但真实的生命境界比一切都重要,这正是文字痛与累背后的收获。文字是心灵,文字是情感,文字是一个喜欢文字人的生命,哭时泪是咸的,笑时心是甜的,最真实的自己在文字间流淌。</h5><p><br></p> <h5> 文字是痛与累的,经历几千年的演变与蜕化,蜕化与重生,文字最终没有被消失,并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传递着人类文化,表达着人类思想。</h5><h5> 其实文人就象文字,痛与累的结合体。注定文人在拥有高贵灵魂的同时必须忍受世俗的偏见。</h5><h5> 用一句记得不清的法律名言来说,文人就是用文字来记录真实,用文字来升华生活,然后在贫困与煎熬中慢慢地死去,文字成为最后的也最为隆重的祭品。</h5><h5> 这种观点并不是我说的,太多太多的文坛巨匠用他们的生命证明着这个铁冷的事实与规律,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累死了,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困顿地离去了,还有在向日葵下贫困而消失的天才凡高,他们都在用心表达着世界,表达着感情,然后慢慢地走了。 </h5><p><br></p> <h5> 他们为文字而生,他们为文字而死,但文字也为他们赢得身前生后名,文字是对他们最崇高的葬礼。</h5><h5> 文字的性质其实至少应有两重--艺术性或职业性,一种就是你可以无所顾及的用各种文字组合来表达艺术,那时,你写出的是真诚、是纯洁、是自己、是心灵、是感情,最真的自己最真的生活最美的乐章。而另一种就是你只能被动地作为留声机,用文字来表达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话语,说着言不由衷的自己,死去的文字。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虚伪,生活到处都是歌功颂德歌舞升平。这个年代,没人愿听真话,于是这个年代也就没人敢说真话,先生只属于一人,前有古人却后无来者,文人的悲痛文字的悲哀。</h5><h5> 文字从来都是写给能读懂文字的人的。为什么两天的培训中大家都能安静地去听那些前辈们的经历经验和故事,也许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是从事文字的人。 </h5><h5> 文字写到这儿,我不免又想起那个朋友,一个用文字交流的朋友,一个用文字诉说感情的朋友,一切都是文字,但却真实就在眼前。</h5><h5> 文字是痛的,文字是累的,我在痛与累中坚守自己。</h5><h5><br></h5><h5>2005.8</h5><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