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光对每个人而言是那样的公允,不因你位高权重而多予,不因你职位卑微而少赋。不是么?从庚子1960年2月22日算起,到庚子2020年2月22日为止,整整一个甲子,时光老人一刻不多,一分不少的给予了我这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告老还乡人。它不欠我的,我似乎也不欠它的,天下芸芸众生,有几个顶天立地悬壶济世?有几个恶贯满盈千夫所指?可不大都是生儿育女柴米油盐,裹挟着泥土气息,从平凡里过来的吗?这不—我也坐着时光之车,悠哉悠哉不经意地步入了老年。</p> <p> 农历2月22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像平常的光景一样,易逝易忘没有什么可流连挂念的地方。的确是这样,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它只是一个时间节点而已,自己平时也是这么想的,并没把这个日子挂在心头。除了儿时父母提示,这是俺二物件的生日,中午吃一顿打卤面或腌肉饺子什么的,好像才感受到今生还有那么个特殊的一天。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走向从军和从政之路,少了父母提示,更不把这个日子放在心上。时光浅浅如飞烟,岁月淡淡似流水。生日挂不挂心它都客观存在,过不过那由个人喜好而定。既然选择了淡忘,那一定收获的是清闲。</p> <p> 有人说,怀旧是珍惜生活的表现,也有人说,忆往是老态龙钟的象征。珍惜生活也好老态龙钟也罢,也许两者兼有,不知咋的从来吃凉不管酸的自己,今天也小资情调起来,总想追寻一下流失已久的模糊记忆。六十年前的庚子之春,据说是个悲情的年份,能见到的文字记叙,多是与天灾人祸紧连一起,通常说的“四两关”三年困难时期,该是指的那个年代,嗷嗷待哺母子饥饿难忍的岁月,由于处在婴幼儿阶段,自然没有一丁点记忆。倒是长大后老母亲常说,鼠年大饥荒时期,那时虽然清瘦,喝口稀汤营养也都走到了怀里,把你养得胖胖乎乎,像个小胖狗似的。年一年二的同代人,我们西韩台村一帮儿的不少,有的姊妹五六个,有的三四个,每个家庭条件不尽相同,但就是那么个特殊年代,从没有听说过有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病死饿死的。这和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三千万的奇谈怪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至今使我一见到这样的文字就不屑一顾,讲这话写这样文章的人,假如不是卖弄自己见多识广的话,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可要考问一二了。</p> <p> 和每个同时代的人感悟相差无几,童年是清苦的,但这份清苦是包含在公平和希望之中的清苦。正是这份清苦注入了新的内涵,才使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清苦中自然少不了纯真和快乐。记忆里最为难忘的是村南蜿蜒曲折的槐河,春季的清潵,夏季的汹涌,秋季的流金,冬季的冰封,不同时节,都有梦牵魂绕的玩法和去处。夏秋之交,多是涨水时节,中午时分,趁着大人午睡,蹑手蹑脚偷偷溜出家门,或三人一伙,或五人结群,定要到河中嬉戏,玩个酣畅淋漓。若是被老师发现,轻则面墙罚站,重则屁股受鞭,尽管如此仍然乐此不疲。当然,也有正大光明的时侯,由各班级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割柳条刨菅草,开展勤工俭学,便是一项劳筋骨悦身心的活动。有时碰到老师童心兴起,还和我们这些小伙伴,分享“打鱼摸虾,耽搁庄稼”那份乐趣,手气好时,弄上五六串小鲫鱼该是不成问题。掂回家中至简处理,铁锅热油或煎或炸,不大会儿一碗美味佳肴便上低桌,放到嘴里连刺带肉,细嚼慢咽,顿时刷新味觉,让你留下一辈子回味。</p> <p class="ql-block"> 学年的时光一样美好,若有几分苦涩的话说,随着岁月的冲刷,健忘的脑子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那是当年响当当的政治口号,也是教育革新的总体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受教理念至今印记深刻。在这一教育方针指导下,更把培养红色接班人放在首位,从小学到中学,教学的规划、内容、方法,以及开展的课外活动和教学实践,无不贯穿这条主线。记得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课书头三课的内容为:一、*****。二、中国共产党万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之后还有一首儿歌,具体那节课程已记不太清,但大体内容还是有印象的:天上星星亮晶晶,站在大桥望北京,北京有座天安门,天安门广场红旗升……这些教学内容,拿现在观点衡量觉着有点好笑,而一个初入学堂六七岁的学童那知这些,坐在柳木小櫈上,挺胸背手师领生读,朗朗书声穿过花格窗棂飞向窗外。小学四年(本应五年,曾跳一级)转眼即过,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业也一样飞快,十五岁那年,即是1975年腊月,八年的书海学涯从此结束,之后是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便与自己无缘了。每当同学和战友忆起这些,好多人不免流露出几分惋惜和悲催,但我并不觉着学年缺少什么,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引以为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值得称赞。而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学雷锋做好事,自觉向英雄模范人物对标,更应大力提倡和引导。当“三好学生”的奖状张贴在墙上,红小兵红卫兵的袖章圈套到臂上,我想每个人脸上都会流露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总觉得教会做人做事更为重要。</p> <p> 当然喽,命运也有捉弄人的时侯,高中毕业回乡两年多后,国家招贤用人制度改变,重新恢复了十年前大中专考试录用办法。真是坯房草屋挑夜灯,千人万马挤考桥,当时在县医药公司打零工的自己,仓促上阵以0.5分之差名落“高考”孙山。可能是打小喜欢绿色军装缘故,也可能是有意回避复习再迎考,年底经体检政审等环节,走上了从军服役之路,这一走竟长达26年之久。1978年12月底,一场罕至的暴雪成行了我们一帮战友的赴戎路。那一天,已近八十高龄,身子骨依然硬朗的爷爷,踩着一尺多厚的积雪来到火车站台,直到闷罐车开出一千多米,还能望见他依依不舍的身影。新兵集中前,做了一辈子教书先生的父亲,手里提着华东出版社出版的整套,共计17本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抻开拉链轻轻地放进我的提包,送子临别竟无一句嘱咐,但从他和蔼期盼的目光里好像在说:儿呀,你的命运就在这17本书里。时隔不久,远在边陲西藏某部任政委的伯父,也寄语提出要求,长辈的关怀无疑是强大的助推器,时刻鼓励和安抚我不给赵家丢脸,争做一名合格军人。都说军营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是锻炼培养人的好地方。然而,也只有亲自走进这支队伍,才能够深深地感悟磨练成长的真谛。在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里,有精神,有硬骨,有铁纪,有养成,有友情……二十六年的军旅生涯,弹指一挥间。当战士,上军校,提干部,一步步走向团级领导岗位,我算是个幸运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03年,服从部队建设的需要,带着对军营的眷恋转地方民政部门工作。好在主管的优抚安置和干休工作与部队密切相连,轻车熟路一晃十余年,小有成绩但不多,可有一点,凭着多年的工作积累和良知,倒是没给民政工作抹黑添乱。有多少轰轰烈烈谈不上,盘点知足宽心该有余。</p> <p> 庚子二月是个万物萌动的时节,花甲喻示着行将开启新的生活。二月二十二日,假若非要自话自说,三个小二,形似三支小鸭,簇拥着春来江水鸭先知的节度,二个成列三个成行,在碧波荡漾的湖泊里,在涓涓细流的小溪中,在春光明媚的沙滩上,去游去览去感去悟,与清山绿水为伴,与群鱼仙鹤为友,与柳丝茵草为伍,不离不弃直到天荒地老。感谢你,我的三支小乐鸭;祝福你,庚子二月二十二;希冀你时光清浅走,岁月嫣然行!</p> <p><br></p><p><br></p><p>文字:自撰</p><p>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