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新疆之旅 <p> 2007年9月5日至16日,我首次到新疆旅游。虽然是一个人独闯西域,但因得到新疆文化厅的老同学热情帮助和精心安排,行程十分顺利,走遍了北疆和南疆的主要景点,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2013年6月,我又去了一次新疆,走的是不同的线路,同样收获满满。现将第一次去新疆的资料整理成美篇,权作留念。</p><p>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首府乌鲁木齐市。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p><p>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8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p> <p>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p> <p> 乌鲁木齐市貌。</p> <p>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p> <p> 乌鲁木齐的二道桥。</p> <p> 人民广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p> <p>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p> <p> 在新疆博物馆参观时与小马同学(中)、刘副馆长(右)合影留念。</p> <p> </p><p> <b style="font-size: 20px;">小马同学</b></p><p> 石头哥</p><p> </p><p> 小马其实并不小,都50多岁的人了。他姓马名迎胜,因为他是我们这一届同学中年纪最小的,所以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小马。这一称呼并没有因为他年岁的增长而改变,也没有因为他职务的升迁而改口。</p><p> 小马工作的地方离我们太遥远了,自从1976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他就去了新疆。毕业后的好多年同学中都没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址,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联系电话。我的印象中也只记得他那小小的个子,还有就是他爱好音乐,经常在校园的林荫下拉手风琴和二胡。但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时他却回来了,还带来了一首专门为同学聚会而作的歌曲《想》,并在晚会上亲自演唱,把同学们感动得不得了,同学们围住他问长问短,仍然亲切地称他小马。</p><p> 去年9月我女儿孝敬父亲,买了机票叫我到新疆自助游,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马,因为他确是我在数千公里外的边塞认识的唯一的人了。我知道他很忙,不敢轻易打扰,只想向他打听一下新疆的情况,但小马非常热情,除了亲自到乌鲁木齐机场接机外,还执意带我品尝新疆最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并为我设计了一条既能全面了解新疆风貌又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按照这条路线,我从北疆到南疆,从无际的大草原到茫茫戈壁,从美丽的喀纳斯到充满维吾尔风情的喀什,几乎走遍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这都应该归功于小马的帮助。</p><p> 那天,他把我接到一间很有民族特色的餐馆,就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起新疆的各种民族风情,俨然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望着这位30多年前同窗共读并年过半百的小马同学,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校园生活,很自然地就问起他当年为什么要到新疆去的往事。也许是年代太久远了,也许是往事不堪回首,小马喝了一口当地的啤酒,神情凝重地望着窗外,说起了许多我从未知晓的事情……</p><p> “那一年,我们终于毕业了。那时还是‘文革’后期,我的思想单纯得就像一张白纸,对于一切都充满幻想。当时党号召大学毕业生支援边疆,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给入学前所工作的学校党支部写了一封要求支边的信。但真正促使我作出这一决定的还是受了当时一本教育杂志的影响,那本杂志介绍了新疆一所马背小学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还有就是毕业前我在广州看了一场新疆歌舞团的演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新疆歌舞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当时的理想就是到新疆也办一所马背小学,为牧民培养一代有知识的学生。本来当时华师是已经内定让我留校的,这是学校批准我支边后带队送我们去新疆的工宣队长告诉我的,他问我后悔不后悔?我说,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走下去。”这就是小马告诉我的那段故事的开始。</p><p>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小马去的是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新疆!小马的老家在湖南,共有五姊妹,他排行老二,当家长知道他要去新疆时怎么也不同意,母亲为此不知流了多少泪。小马说,当时他是满怀报效祖国的壮志报名支边的,然而,在许多年以后才真正理解了“家国不能两全”这句话的含义。当年,从广东支边新疆的大学生共有10位,被安排到距乌鲁木齐1500多公里的喀什去工作的有6位,其中就有5位是华师的。那时,乌鲁木齐通南疆的铁路还没有修,交通就只有依靠坑坑洼洼的一条沙石路,汽车每天只能走200多公里。小马他们乘坐的大客车从1976年10月18日由乌鲁木齐出发,10月25日到达喀什,在路上整整颠簸了7天。一路上越走越荒凉,满目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他说,他去喀什的这7天路程是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不但一路的颠簸使他浑身散了架,而且无边无沿、杳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根本看不到一点草原,更是凉透了他的心。也许有些读者还不知道喀什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在中国地图上寻找,她就在“雄鸡”尾巴的位置,那可真是一块非常遥远的边陲小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交通和通讯都还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一个广东毕业的青年学生要到那里去工作、生活,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p><p> 小马要求到新疆工作虽然有一时的冲动,但他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义无反顾地扎根边疆,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本职工作,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在南疆喀什工作了17年,先是在行政公署办公室当秘书,后又调到团地委工作,再后来就是到了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叫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地方当了4年县委副书记。这个县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3国接壤,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平均海拔450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3200米,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小马同学没有向我炫耀他在官场上的经历,而是把那里的民族风情讲得非常美丽动听。他说那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很崇拜太阳,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汉族公主和太阳神的后裔(“汉日天种”的传说),并建议我一定要到帕米尔高原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山脚下的卡拉库里湖去一趟,因为去他当“官”的那个县就必须经过那个地方。于是我也就带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从喀什乘车去了海拔3600米的美丽的卡拉库里湖游览,虽然沿途景色与电视画面上拉登可能藏匿的地方无异,但中巴国际公路却是修得十分漂亮,真的令我大开眼界。</p><p> 老同学相见,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我们主要是叙旧为主,没有过多地问他从政的经历。小马已在自治区文化厅工作了15年,任社会文化处处长也已11年,据说今年又改任文化厅的办公室主任,这也许与他在学校就喜爱文化艺术多少有关吧。从县委副书记到文化厅的处长这段经历如何,恐怕也不是一下子能讲得清楚的。说到现在的生活,小马觉得很满意。他说他妻子在卫生部门工作,可爱的女儿则在北京一家证券报社当记者。对于新疆的生活,他已经非常习惯了,而事实上乌鲁木齐这个城市也是非常宜人居住的,生活在这里除了冬天稍冷外与广州也没有什么区别。当年和小马一起支边到新疆的10位广东大学生中,已有5位先后返回了广东。小马30多年扎根新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许多文学家都喜欢用天山雄鹰来形容那些胸怀壮志搏击风浪又取得辉煌业绩的新疆人,但我却无法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对小马的敬慕,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他好人一生平安吧!</p><p> 在新疆的旅行中,由于景点分散且路途遥远,小马同学不能亲陪我到各景点游览,但却无时不刻关心我的行程,每到一处都会收到他的问候短信,这使我非常感动。在我就要离开新疆的时候,他硬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一定要陪我到新疆博物馆参观。在这里,我了解了许多新疆的历史,并见到两件珍贵的文物,一件是1980年在罗布泊发现的距今3800年前的楼兰美女干尸,另一件就是出土于当年玄奘西天取经时曾在该地讲经的高昌故城有名字可考的古代将领的干尸。这两件新疆考古重大发现的文物,一般人随团去新疆旅游是看不到的,这使我的新疆之行有了更多的收获,也使我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p><p> 在离开新疆的前一天晚上,我有幸见到了新疆文化厅的刘般若副厅长,这位从北京来新疆挂职的女厅长听小马说我也是舞文弄墨的人,就叫我写写这位小马同学,且对他的工作能力、人品道德以及文采风格都给予很高评价。可小马同学的经历太丰富了,事迹太突出了,精神太伟大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写,也没有办法把他写好的,只能在这里写上一点我和小马同学见面的感受,也算得上是班门弄斧了。</p><p> (原文刊登于2009年的《韶关日报》)</p> <p> 世界魔鬼城。</p> <p> 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外景地之一。</p> <p> 美丽的布尔津。</p> <p> 布尔津公园里休闲的老人。</p> <p> 布尔津大排档卖的馕。</p> <p> 布尔津的烤鱼制作。</p> <p> </p><p> <b style="font-size: 20px;">在布尔津吃烤鱼</b></p><p> </p><p> 去新疆旅游前,素有韶关美食家之称的好友林先生介绍说:“到新疆有3样东西非吃不可,一是吐鲁番的葡萄,二是正宗的哈密瓜,三是布尔津的烤鱼。”还特别强调说,那里的狗鱼可好吃哩!</p><p> 布尔津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小县城,也是进入喀纳斯的必经之地。城镇虽小,但却很有特色,整个城市规划得整齐有序,房子建得新颖别致,每一栋房子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显得绚丽多彩,颇有西方的欧式情调。那天到达布尔津已是晚上9点钟了,可太阳却刚刚下山,整个布尔津沐浴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我放好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河堤夜市,想品尝一下当地著名的烤鱼。</p><p> 夜市所在的街道长不过100多米,两边摆满经营当地美食的摊档,什么烤鱼啦,烤全羊啦,烤馕啦,馕坑烤包子啦,还有卖玉米棒的,卖炒菜的,目光所及尽是美食,处处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也许是刚开市没多久,一些档主一边烧炭火一边吆喝着招呼食客,但更多的档口已坐满了客人,他们把刚从炭火中烤好的鱼放在嘴里慢咽轻尝,吃得有滋有味。许多人还喜欢喝一种叫“卡瓦斯”的饮料,据说是由在当地定居的俄罗斯人传入的一种俄式饮料,历经几十年,味道特别好,为当地居民所喜爱。还有就是喝“酸奶子”,这是当地人用鲜奶发酵而成的酸乳,属于优质浓厚的鲜奶制品。而在这条街上,卖得最火爆的恐怕要算是烤狗鱼了,几乎每一个食摊上都会叫卖这种鱼。这些狗鱼是论条卖的,全是新鲜的鱼,按大小每条50、30、20元不等,也有开价100、80元的,你尽可还价就是了。等你把鱼挑好了,摊主就拿铁签子穿了在木炭火上烤,一边烤还一边撒上调料,只消几分钟功夫就烤好了,趁热吃起来特别香。</p><p> 我因对当地的情况不熟悉,又怕遇上宰客的档主,便不露声色地沿着夜市从头走到尾,不管档主怎么吆喝,先是只看不买,直到侦察了一番后,才在一对貌似诚实的夫妻档主的14号档口坐了下来。这位档主刚开市,男主人正在烧炭火,女主人则热情地向我介绍她家的鱼如何新鲜,什么狗鱼、雪鱼、梭罗鱼,还有什么三道鳞、五道黑,又说这鱼是生长在北冰洋的冷水鱼,只有到春天额尔齐斯河的冰化了才游到布尔津附近的水域,说这鱼确是在河里自然生长的,味道如何好。我于是烤了一条约有巴掌大的25元的狗鱼,再要了一个现做现卖的油馕,还加上一瓶“酸奶子”,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鱼是整条吃的,我一手拿着铁串一边用嘴咬,味道非常清甜,也不知老板在烤制的时候配了什么料,闻之香气扑鼻,进嘴回味无穷。这种产于额尔齐斯河的狗鱼看上去嘴巴特别像狗嘴,牙齿像狗牙一样尖尖地竖立着,长相非常凶。据说狗鱼是吃小鱼长大,都是野生被捕捞上来的,不会有人养殖,肉质紧实但很鲜嫩,且整条都只有骨没有刺,用味料腌制好后烤出来非常好吃。我自认为也算是吃过许多鱼的人,但这种烤狗鱼的味道却是其它鱼无法相比的,难怪对美食研究很精通的林先生要向我推荐了。据档主介绍,烤鱼看似容易,但真正掌握火候很重要,恰到好处的烤法是鱼刚刚熟,肉才是一瓣一瓣的,这样吃起来才鲜美,如果烤出的肉是软绵绵的就不好吃了,甚至可能是不新鲜的鱼。</p><p> 我好奇,见这鱼样子像咸水鱼但味道却是淡水鱼,又说平常生活在北冰洋怎么在淡水河里还能活?究竟这鱼是咸水鱼还是淡水鱼?于是打破沙煲问到底。档主就耐心向我解释,并告诉我当地每到冰河开化的时候,大批的冷水鱼便沿江而上,五十年代以前甚至经常造成河道堵塞,形成半河水半河鱼的奇观,不过现在的河里的鱼已大大减少了。后来我回到家查阅资料,才知道这种狗鱼的学名叫白斑狗鱼,属鲑形目,狗鱼亚目,狗鱼科,狗鱼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生活于寒冷地区水域,为冷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0℃。幼苗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稍大即捕食其他鱼类。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食,为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公斤。幼鱼集群活动,成鱼分散觅食,行动迅速敏捷,常活动于水草丛中。而额尔齐斯河则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这也是“一江春水向北流”的奇观吧!</p><p> 老板娘告诉我,她其实是四川人,因姐夫在布尔津的部队服役,她小时候就来这里帮姐姐带小孩,后来觉得这个地方好,便在这里成了家。她告诉我这个夜市是1997年开办的,而她们在这里经营也已经10年了。这条美食街现在有档口43个,每档都有固定的位置。别看档口不大,但她们每月就缴交工商、地税等各种费用1000多元呢!由于她夫妇烤的狗鱼味道好,价钱又比较实惠,我从喀纳斯回来再次经过布尔津时特地约了3位在车上结识的山东游客,再次光临她的档口,由我请客,一下子便烤了4条狗鱼,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我想,这狗鱼是否算得上当地最好吃的东西呢?这饮食文化究竟有多大魅力?随着这个小城旅游业的发展,这美食一条街也必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吧!</p><p> 从新疆旅游回来已经快一年了,但每每想起这次新疆行,就会想起美丽的布尔津,想起在他乡吃的美味无比的狗鱼,因为它实在是太令我难忘了。</p><p> (原文刊登在2008年的《韶关日报》)</p> <p> 布尔津大桥。</p> <p> 到达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售票处。</p> <p> 在喀纳斯湖乘坐游艇。</p> <p> 著名景观月亮湾。</p> <p> 卧龙湾。</p> <p> 留下美好记忆。</p> <p> 走进图瓦人家。</p> <p> 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处的风景。</p> <p> 禾木的白桦树林。</p> <p> 禾木风光。</p> <p> 禾木村的小朋友。</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天山天池</b> </p><p> 新疆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处于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山腰,距乌鲁木齐约110公里,平面海拔1928米,素为有名的游览胜地。天池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博格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p><p> 新疆天山天池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盛誉。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p><p> 新疆天山天池属冰碛湖。地学工作者认为:第四纪冰川以来全球气候有过多次剧烈的冷暖运动,20万年前,地球第三次气候转冷,冰期来临,天池地区发育了颇为壮观的山谷冰川。冰川挟带着砾石,循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刨蚀着冰床,对山谷进行挖掘、雕凿,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 天池谷遂成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则因挤压、消融,融水下泄,所挟带的岩屑巨砾逐渐停积下来,成为横拦谷地的冰碛巨垅。其后,气候转暖,冰川消退,这里便潴水成湖,即今日的天池。新疆解放前,由于山高路险,唯有胆大志坚而又精于骑术的才能探游天池。解放后,人民政府专门拨款修筑了直达天池的盘山公路,并在湖畔建起别致的亭台水榭、宾馆餐厅以及其他旅游设施,向中外游人开放了这块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p> <p> 天山天池。</p> <p> 天池边上的风景。</p> <p> 游客在天池边上留影。</p> <p> 达坂城景区留影。</p> <p> 没有看见达坂城的姑娘,只看见风力发电的风车群。</p> <p> 吐鲁番的葡萄沟。</p> <p> 在葡萄架下跳舞的维吾尔姑娘。</p> <p> 维吾尔古村农村自产的品种多样的葡萄干。</p> <p> 幸福的维吾尔族小朋友。</p> <p> 坎儿井。</p> <p> 听导游介绍新疆坎儿井的故事。</p> <p>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p> <p> 向游客介绍生长于沙漠的植物。</p> <p> 高昌故城遗址。</p> <p> 这就是传说中的火熖山。</p> <p> 这些车当地人叫驴的。</p> <p> 喀什火车站。</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喀什印象</b></p><p> 新疆喀什位于中国雄鸡状版图的鸡尾,北连天山,南枕昆仑,西望帕米尔,东临塔克拉玛干,全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9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0%,汉族占8%,其它少数民族占2%,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最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喀什是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是一个最具西域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地方,一块博大而独具自然与人文魅力的热土。</p><p> 喀什历史古迹独特,民族风情淳朴,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雄伟的群山,神秘的高原,流动的大漠,银色的冰川,金色的胡杨,绿色的田野——西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一览无余。喀什不仅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新疆惟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西汉时期,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是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的中心。在这片充满浓厚文化艺术氛围的土地上,哺育了无数维吾尔族文化的名家。喀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天山南北维吾尔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对新疆各民族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笔者在喀什旅游期间,当地灿烂的西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以及喀什人的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喀什人民公园。</p> <p> 喀什的艾提尕儿清真寺。</p> <p> 体现汉族与新疆民族团结的香妃墓。</p> <p> 充满西域风情的喀什风情街。</p> <p> 好甜的无花果。</p> <p> 卖马肠的摊档令人垂涎欲滴。</p> <p> 各种水果比比皆是。</p> <p> 卖馕的摊档。</p> <p> 从事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的维吾尔族姑娘。</p> <p> 喀什民族大巴扎。</p> <p> 卡拉库里湖旅游区的门楼。</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卡拉库里湖</b></p><p> 卡拉库里湖位于冰山之父——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距离喀什191公里,中巴公路从湖畔经过,这里离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营不远。“卡拉库里”意为“黑海”,海拔3600米,湖深30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水面映衬着巍峨又神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景色十分迷人。</p><p> 卡拉库里湖在群山环保之中,湖畔水草丰美,常有柯尔克孜牧民在此驻牧。遇到晴朗的天气,碧水倒映银峰,湖光山色浑为一体,景色如诗如画,使人沉醉迷恋。卡拉库里湖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湖的四周有冰峰雪岭环抱,特别是周围的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更为这个湖增添了神奇而美丽的色彩。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皑皑银峰、绿色草原和湖边畜群倒映在湖中,异常优美。每年夏秋季节,这里是登山旅游者的大本营,也是过往旅客参观游览的场所。</p> <p> 前面的雪山是昆仑山脉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p> <p> 中巴国际公路盖孜检查站。</p> <p> 通往巴基斯坦的中巴国际公路。</p> <p> 白沙湖(恰克拉克湖)畔。</p> <p> 公路边摆摊的小朋友。</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中巴国际公路</b></p><p> 中巴公路是指由中国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塔科特的国际公路,又称喀喇昆仑公路。公路从喀什起,经疏附、乌帕、托海、布仑口、塔什库尔干、达不达、红其拉甫、水不浪沟,翻越喀喇昆仑山红其拉甫达坂进入巴基斯坦控制区,再经过巴勒提特、吉尔吉特、齐拉斯、巴丹、比沙姆到达塔科特,全长1036千米,其中在中国境内长420千米,在巴基斯坦境内长616千米。它于1968年动工,1979年建成通车。公路标准为常年候的双车道黑色路面,是世界闻名的高原公路,跨越喀喇昆仑山脉和傍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喜马拉雅山脉,然后沿印度河支流洪扎河、吉尔吉特河而下,并3次跨印度河。线路克服了许多不良地质病害,如跨越冰川末端21个,其中有巴托拉冰川;还克服了泥石流、坍方、滑坡、岩崩、雪崩等地质病害。</p> <p> 中巴国际公路最直的路段。</p> <p> 此视频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向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