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中国-她一辈子无儿无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林巧稚

所好所乐所为

<h3>她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师,被称为“万婴之母”。</h3><div>她一生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妇幼保健事业,终身未婚。</div><div>她就是新中国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林巧稚。</div><div>令人感动的是,林巧稚临死前留下最后一句话竟是:“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div> <h3>林巧稚于1901年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她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教员家庭。她的一生在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h3> <h3>不仅如此她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虽然她一生未婚,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但是由她接生的婴儿有5万多,因为这个林巧稚被尊称为万婴之母“、“中国医学圣母”、“生命天使”。从人们给她的尊称就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位伟大的医者的尊敬与爱戴。</h3> <h3>林巧稚8岁开始上学堂,之后就在鼓浪屿女子高中读书,1913年时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直到1919年她毕业于女子师范学院并且她选择留校任教。1921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落成,林巧稚考进了这所大学,正式开始学医,这也开启了她了不起的一生。1929年林巧稚就获得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林巧稚也是选择留院工作,她也成为了该院第一位毕业留下来的中国女医生。</h3> <h3>林巧稚一生在医学的很多领域都有研究成果,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不仅如此她也是一个慈善家。对于一些看不起病的妇女,林巧稚就帮她们免费治疗。1983年春天,这个把一切都奉献给医学的伟大的医者因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为人民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不会被遗忘。</h3> <h3>林巧稚被比喻为堕入凡间的天使,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那就得从林巧稚的故事说起。林巧稚是我国妇产科医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这一生经由她手来到世界的小天使有5万多人,真的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所以她也被别人尊敬的称为东方圣母。</h3> <h3>林巧稚成熟的比较早,因为在她童年的时候正是中国被狠狠欺负的年代,林巧稚又是出生在东南沿海鼓浪屿,所以林巧稚很小的时候就看见高达的白人高人一等欺负中国人的样子,这让林巧稚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在她小小的心脏中不甘屈辱的强烈自尊心与浓浓的爱国情怀早早萌芽。林巧稚的家庭还算比较开明,父亲是从新加坡毕业回国,觉得子女就是应该培养成才,所以林巧稚很早的时候就进入学堂正式学习。</h3> <h3>在林巧稚5岁的时候灾难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她的母亲因患子宫癌病故,林巧稚非常的伤心,在还不能深刻记住母亲的年纪就是去了母亲,这也为她以后从事医学研究女性方面的疾病埋下了一颗种子。1921年,林巧稚考进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在八年的学习和残酷的淘汰竞争中,林巧稚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她是第一个获得该奖学金的女性,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协和医院工作。之后的林巧稚一直投身于医学事业,做出了很多伟大的贡献,林巧稚的故事也告诉了人们谁说女子不如男。</h3> <h3>林巧稚是现代妇产科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她为中国妇产科,中国妇女做出了很多贡献,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医者,也是很多女性的榜样。但是林巧稚的成才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途中有太多苦难与困难,但是林巧稚都一一克服了,成为今天永远活在大家心中的林巧稚。</h3><div><br></div> <h3>林巧稚成才的故事,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921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落成,这吸引了一批有志向的年轻人前去报考。林巧稚因为母亲因子宫癌去世的缘故,很小就立志要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由于处于哪个时代女性想成为医生是非常困难的意见事情。刚好遇见协和医大的招生,林巧稚当然不能错过。林巧稚就去往上海报考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在考场上的一个女生不知因为紧张还是身体原因就晕倒了。</h3><div>林巧稚立刻放下了还没有答完的试卷去照顾这个女生将女生送往医院。残酷的是当她回到考场时考试已经结束了,而且这门考试还是她最擅长的英语。林巧稚虽然有一些伤心可是也无可奈何,她已经对考试的结果不抱希望了。但戏剧的是发榜当天林巧稚发现了红榜上有她的名字,原来是她在考试时救人的这种精神打动了协和医院,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爱心和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她都具备了。幸亏是这样中国才没有失去一个伟大的医学工作者。</div> <h3>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专程到医院希望结识林巧稚,想不到林巧稚以工作忙碌为由让彭真吃了一个闭门羹。</h3><div>彭真的女儿傅彦后来说起:“我母亲大概有点不舒服,后来以这个为借口,把她(林巧稚)请到家里来了,我父亲才见到林巧稚大夫。”</div><div>彭真的妻子开玩笑说道:“我这个病人比你这个书记有面子哈。”</div><div>就连朱德夫人康克清回忆起与林巧稚的交往时,也深有感触地说道:“她看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div> <h3>被偶然发现的林巧稚手写病例真迹刷爆朋友圈,获赞无数。</h3><div>它是在北京被发现的,不是在博物馆,也不是在医院的图书馆,而是一位73老太太的包包里头。</div><div>整份病历看下来,简明扼要,句句都是重点,现在的病历虽然都很全面,但反倒经常没有重点。</div><div>再看看那一丝不苟的书写,这种“细节处见真章”的风范真的让人由衷敬仰,值得所有医生好好学习。</div> <h3>林巧稚曾说过:“作为一个医生,既然病人把自己的健康希望给了你,你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在那动荡不安的日子里,林巧稚的诊所整整坚持了六年。六年里,在东堂子胡同10号的诊所,在病人的家中,在烈日当空的街道上,在夜色沉沉的星空下……人们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六年里,林巧稚共接诊上万余人,留下了8887份档案。这8887份档案不仅记录了病人的病史,更记录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见证了一个个新生命、新希望的诞生。</h3> <h3>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巧稚感到欢欣鼓舞,她在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中写道:“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她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医学事业中。她经常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城镇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为了降低我国新生婴儿死亡率,防治妇女宫颈癌,她撰写了妇幼卫生科普通俗读物《家庭卫生顾问》等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林巧稚邀请有关专家座谈,终于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在临床上,林巧稚把帮助妇女生产和护理,变成了一门精湛的艺术。举凡经她的手,绝大多数难产的孕妇,都会化险为夷。林巧稚,凭着爱心和高超医技,赢得了千千万万妇女、母亲和儿童的心。</h3><div> 由于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林巧稚病倒了。这位毕生都在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而奋斗的医学家躺在病床上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她曾说“我一闲下来,就会感到寂寞、孤单,生命就会完结”。林巧稚开始记录自己一生的医学实践探索心得--《妇科肿瘤》。整整耗时4年,她终于完成了这部50万字的专著。然而书完成了,林巧稚却走了。</div> <h3>林巧稚曾说:“我一生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这些哭声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感受到作为医生的自豪,也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快乐。”</h3><div> 为了倾听这美妙的声音,为了她深深爱着的妇产事业,她放弃了婚姻、家庭和作为母亲的权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践行了“爱病人胜于爱自己”的诺言。她的平凡人生也造就了她成为一名书写生命的、受人尊敬的伟大医学家。</div> <h3>(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112280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