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来自家乡的农情小调查</p><p><br></p><p>(一)引子</p><p><br></p><p> 乡村四月</p><p> (南宋:翁卷)</p><p> 绿遍山原白满川,</p><p> 子规声里雨如烟。</p><p> 乡村四月闲人少,</p><p> 才了蚕桑又插田。</p><p> 诗意:山野葱绿,河流水光映天;杜鹃声声,细雨濛濛如烟雾。农忙的四月,村里无闲人,刚忙完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诗人对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赞美和热爱。</p><p> 宋代与今天的农业农村不可同日而语,但对山水美景的讴歌赞美,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向往,古今相通。</p><p> 本文无意描景抒情,只想对不太了解农村的人们说说今天的农村,反映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农忙闲人少,而且务农的人整体大大减少的现实状况,也是借助小调查,解剖麻雀,介绍我见到的小范围农村农业情况,为长期住在城里的人们换换口味(情况不一定具有代表性)。</p><p>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p> <p><br></p><p>(二)土地、山水、劳动力</p><p>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我国土地先后经历多次改革,即,建国初结束剥削阶级所有转为农民所有;合作化运动,由初级合作化到高级合作化人民公社;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按户平均包分给农户自主经营。</p><p> 如今老家(大塆村民小组)的耕地面积大大减少,除了集镇建房部分占用外,主要是抛荒严重,1978年前,称生产小队,人口260人,耕地面积350亩(不含200余亩旱地、200余亩山场)。如今务农人口不足百人,耕地减少至200亩左右,最明显的是成冲成畈的原高产良田被全部荒废,草树丛生(如下图)。</p><p> 200余亩山场,早前曾划分到户,但因过于分散,难连片经营,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处于无人管理的自由状态,树木自生自灭,自由砍伐,无法管理,山场资源基本被浪费。</p><p> 水利以塘堰蓄水灌溉为主,抗旱能力较以往弱化。近年来虽然修挖了一些塘堰,但随着气候变暖,雨量逐年减少,加之,撒播兴稻导致用水季节加长,丘陵地区缺水矛盾尤其突出,启动大型机泵站抗旱代价过高,多数年份村民都会受到旱不保收的困扰。水资源不足,其养殖效益基本属于空白。</p><p> 劳动力老龄化,后继无人,主要是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家种田的都是无法出门打工的60岁以上的老弱者。</p> <p><br></p><p>(上、下图)让我记忆犹新的黑凹两冲四榜七十亩良田,已多年没人耕种,失去了耕地的模样(2020年3月20日,施方青摄)</p> <p><br></p><p>上图,桐子湾,昔日花生甘蔗果菜园,如今荆棘丛生土地荒。下图,合合冲,忆往昔,早晚连作路边花,看现在,塘破田荒草木深。(2020年3月21日施方青摄)</p> <h3><font color="#010101"><p>山场长着零星的马尾松</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目前耕种着的,都是交通、机械操作便利,水源及地力较好,且就近连片的田块</p></font></h3> <p><br></p><p>(三)农村经济运行大概情况,农业成本及效益,农民负担等</p><p> 种田主要投入成本</p><p> 1,主要生产资料</p><p> 杂交稻种籽价格,每市斤14至24元不等,优质稻种每市斤30至40元左右,撒播亩需6市斤,育秧插秧亩需3市斤左右。</p><p> 化肥,碳酸氢铵百市斤42元左右,复合肥百市斤50至70元不等,磷肥50元百市斤,栽秧下肥一般亩平150元左右。</p><p> 2,机械作业开支</p><p> 打田插秧,每亩120元;机械收割每亩70元。</p><p> 3,请人插秧费用,每人200元一天(供吃管喝)。</p><p> 4,农药按年景不一样,亩平不少于50元。</p><p> 5,电费,亩平30元,由电力部门直接收取。</p><p> 机械、农技服务</p><p> 本村及就近机械专业户,基本可以满足插秧整田农机需要;稻谷收割,都是依靠外地来收割机。</p><p> 科学种田、农技服务、病虫防治等,市乡有关部门,通过分管村干部这个纽带服务千家万户。</p><p> 粮食收入,价格</p><p> 2019年,稻谷市场价格100市斤112元</p><p>撒播亩产1000斤,手插秧田产量略高亩产1200斤左右。</p><p> 花生,棉花,油菜籽多为自给自足。</p><p> 西瓜,蔬菜依市论价。</p><p> 农村教育</p><p> 村里没有学校,每片(原管理区、小乡)一所小学,离村八里路。现在村民子女上学多数通过寄宿或每天乘校车进城就读(含学前班)。有一定经济负担及安全风险。</p><p> 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p><p> 均按在册人口,养老保险人平300元,医疗保险人平250元,由村里统一收齐上交。</p><p> 60岁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00元至150元不等;村民因病住院可报销百分之七十左右医疗费。</p><p> 此事属惠农范畴,但投保收费工作量很大,因打工人多,2000多人的村,数额不是小数,对村干部形成较大工作压力。</p> <p><br></p><p>(四)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p><p> 我国农业农村的现状表明,农业已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并预示,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危机。这也是一个大题目,只能说点粗浅看法。</p><p> 一是要高度重视农业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存亡。八亿农民全部进城就业谋生不可能,解决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依靠进口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极其危险的。必须常敲“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警钟。</p><p> 二是要早下决心,拿出具体措施解决问题。农业农村缺少接班人,反映了分户经营模式下的农业效益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惠农仍显不够,科技投入不足,种田不划算,农民社会地位低。 这一现象不能任其继续蔓延和发展。 </p><p> 三是立足长远,分轻重缓急,先抓主要矛盾,带动其它问题解决。如加快土地整理速度,为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种植打基础;探索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推进集约化种植模式;以点带面,加快步伐,让有实力的企业家当村长,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企业化经营;扶贫攻坚应把握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这个大方向;要积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农村教育,农民素质提高以及土地入股后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等等问题。</p><p> 四是蛋糕倾斜。要将改革开放、城市化及工业化发展成果多向农民切割,并为农业农村振兴作坚强后盾。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农业农村,尤其是投入现代种养业,投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种养业。</p><p> 总之,这个大课题三言两语难说清,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各级专家学者,早有战略谋划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加快速度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但愿我国农业农村不会出现危机,永远是希望的田野。</p><p><br></p> <p><br></p><p>(五)困难与希望同在,问题与发展并存,农村会越来越好,家乡会越来越美</p> <h3><font color="#010101"><p>上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服务百姓的村行政中心。下图:连接城乡的安赵公路穿村而过,集镇发展初具规模。(2020年3月20日施方青摄)</p></font></h3> <p><br></p><p>菜籽黄,插秧忙,2020年插秧己近尾声,父老乡亲期盼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020年5月10日施方青摄)</p> <p><br></p><p> 作者简介:施方青(老马),1954年5月生,安陆市老年文体协会主席、老年大学校长。联系电话:1360729658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