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建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3-7</div> <p> 遣词造句应该认真斟酌。中国历史上就有贾岛“推敲“的佳话。</p><p> 我大学将毕业时流行一首歌,齐秦的《狼》,其中第一句歌词是:“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在我的记忆中,在这首歌之前似乎没有人用“匹”这个量词来指代狼。我的好朋友任向阳同学评点说,如果说“一只狼”会显得它的单薄,而“一头狼”则又把它和“猪”相提并论,有点肥头大耳的感觉;“一匹狼”则将它以“马”来比拟,一个字就显出狼的高大、威猛、迅捷、健美的形象。不同的一个字,其意境真是天壤之别啊!也许就是从这首歌之后,狼这一形象才从经典的“大灰狼”回归到正常的“狼”,一个量词作用可见一斑。</p> <p> 我的博士导师彭少民先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界耆老,曾参与国内最早混凝土教材译本的一些工作。他曾经给我讲过一段轶事。他年轻时候学习外文版的钢筋混凝土,极力主张将现在课本里通用的“塑性铰”翻译成“膝铰”。学习过土木工程的人都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钢筋受拉屈服、混凝土被压碎之前将形成一个单向转动的节点,专业上称为“塑性铰”。彭先生称之为“膝铰”是强调这个结点只能单向转动,而不能像正常的“铰”那样360度回转。另外,“膝”这个词也让人自然地想到人的血肉之躯,进而联想到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受力体系。这一个“膝”字把这个节点的力学性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甚至有点栩栩如生的意境啦。事实上,国内通用的结构翻译却拒绝了这个建议,采用“塑性铰”这个名词。毫无疑问,所有老师讲到这里,都需要反复向学生讲解塑性铰和普通铰的区别。我认为这是本专业领域的一个遗憾。</p> <p> 前一段宋子杨同学来与我讨论河南省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讲解词的翻译问题,其中有一句中文原文是“这层层叠起的文化层记录着先民遥远而清晰的记忆”;英语翻译 This layer upon layer of culture records keep the remote and clear memory (of/to) our ancestors. 子杨同学说他在深圳参观“世界之窗”公园时发现,“世界之窗”的英语并不是of the world,而是 to the world。这里用了一个to而不是of,便把“通向世界”、“走向世界”之意表达出来,比of深远得多,所以他建议译文这里也用to. 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且不会产生歧义。</p> 国人苦信息之杂乱久矣!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理论纷至沓来,疫情防控期间更是真相与谣言并存。甄别真伪,少发空论,认真推敲,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