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侧记

小雨

<p>  我的第二节现场直播课,于今早结束了,先不管好坏。</p><p> 其实接到“酒泉教育在线教学——学科拓展课程”的通知,我更多的是茫然,像极了无头的苍蝇,搜烂了整个脑海,翻遍了储存的几本书籍,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年,充其量自己也就是个文字的搬运工,捧着教科书,守着PPT,慵懒安适的过活着。要说拓展,要拓展的方向在哪里?拓展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把握?拓展的内容该怎样提炼?拓展的语言要怎样组织?我无所是从!</p><p> 李珂老师“阅读,让青春飞扬起来”,“朗读,让文字悦动起来”,“精读,让思维活跃起来。”要知道,李老师读《春》时的迫切;读《安塞腰鼓》时的恢宏;读《唐雎不辱使命》时的傲慢……那气势、那技巧,又岂是我所能触及!平华老师“从陶渊明的经典诗词探寻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之抱负与追求”,那完美的文学积淀,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哪是我这般肤浅女子可以自如把握!党校长,语文学科首席,他的拓展主题“中学语文影视课”,光只是听听就觉得高大上,更不要说做他的学生,那该有多么享受。而我,内心独白一下,人到中年,就连睡觉都变得不再擅长,漫漫长夜瞪着双眼属羊到天亮……</p><p> 急等米下锅的我,擅长什么,拓展什么?借用一句网络名言吧,我太难了,真的太难。</p> <p>但即便如此,我实实不想让自己乱拔毛,上完这节而不知下节,更不想让屏幕前的孩子们和我一样,腹中空空。那么来点实用的吧,总不能让孩子们随着屏幕的关闭一无所获。于是,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没有特长,那就从我的弱项讲起吧。对,讲写作,虽然谈不上技巧,但至少却有了主题,有了方向。在这么些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怕的就是给学生上写作课,每每遇上也只是读两篇范文就匆匆结束。而学生,当然也是绞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个词语。于是我的主题终于从我最不擅长的写作讲起。写作技巧分析——“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会抒情”、“抓住细节”……</p><p> 之后的备课之路想想就艰辛,我似一个初学者,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平板搜集资料,电脑书写讲稿,笔记本制作课件……如此,我的第一节直播设计终于出炉了。我从这次肆虐的“新冠肺炎”领起,从《非常时期的非常细节》入手,我从新闻报道中的《普通菜农》过渡,我从《疫情中的暖心事》感知,最后以《让我们以“静”致“敬”》做结,教给孩子们“写出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并通过片段练习,让他们学以致用,让那些在这次“战疫”中坚守的、逆行的英雄们的形象,在孩子们的笔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p><p> 走出直播间,我竟在油田二中空荡荡的校园徜徉了一会。我问自己:满意吗?回答我的只有那迎面吹来的凉风,和轻轻的一声叹息。面对发着幽光的摄像头我自话自说,没有了孩子们的课堂生成,我变得机械僵硬,甚至出现词不达意,最终只能再次充当“搬运工”,照着笔记本开念。唯独能让自己欣慰的是,环节没有出错,时间没有拖沓。要说紧张嘛,其实去年那一场从区到市,再到省的课赛,早已把我历练的有些百毒不侵了。</p><p> </p> <p>  驾车回家,立刻又投入到第二节课的设计中,丝毫也不敢懈怠。此时的我真就应了那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以前的我真的是欠账太多……</p><p> “学会抒情”,我原本的思路还是想从教材入手,叶圣陶不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让孩子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从而来区分类型,借鉴技法。但这样下来,每一次梳理流程,总隐约觉得甚是不妥。“融情于景”、“融情于物”、“融情于理”,这样的概念把我自己都搅晕了,我又该如何让那些守护在大大小小、宽宽窄窄的屏幕前的孩子们来理解呢?</p><p> 无异,我还得变。</p><p> 试试从古诗词中包含的情感入手吧。古诗词以其最凝练的语言、最浓缩的情感,在文学的宝库中熠熠生辉。只是这样的话,我又得从自己的弱项开始了。早在参加区上课赛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就曾经建议,让我从古诗词入手组织群文,我毅然拒绝,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断断不是我能轻松驾驭的。这次,挑战一下自己,挑战一下课堂!我从诗人白居易的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导入,接着引领孩子们感悟古诗词中的不同情愫,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一路倒也顺畅!从“处处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到“情到深处笔自华”的写作;从“情贵乎真”的范读,到“情由心生”的结语,倒也应手……</p><p> 再次走出直播间,再次徜徉于二中校园,我又一次问自己,满意吗?这次回答我的竟是微微上扬的嘴角。至少比第一次从容了很多,至少加进去了对课堂的理解,和镜头的互动……</p><p> “停课不停学”,学,真的不能停止。于我,更是一样!</p><p><br></p>

古诗词

拓展

孩子

入手

抒情

自己

写作

课堂

屏幕

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