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行略(下,12月)

高瞻祁见祐

<h3>注:对于以往已经在美篇中撰写游记的旅行,接下来会相对简略,择其要目记录,行略的篇幅更多留给之前未被记录的</h3> <h3><b><u><br></u></b></h3><h3><b><u>2016年12月 北京故宫博物院(另有详文记述)</u></b></h3><div><b><u><br></u></b></div><h3>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中国最热门的历史文化景点,没有之一。我1988年去过故宫,后来又去过两三次。2010年后,宫内新开放了不少区域,而且吸引人的特展越来越多。这次是慕名来看《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顺便走走新开放的角角落落</h3> <h3>清晨的筒子河边。从东华门过护城河沿着城墙根向南,绕过角楼向西去午门,这条路比坐地铁到天安门穿过端门到午门要近得多,且可以免去安检排队。听说后来这种走法被禁止了</h3> <h3>一大早无人的太和门广场,静谧而庄重。2020年初,因为“大奔进故宫”事件,这里成了舆论的焦点</h3> <h3>《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即使回顾过去几年看过的特展,这也是最好的之一,主要展出印度笈多王朝和同时期中国南北朝隋唐的代表性佛教造像,可以对比中印两国的作品,凸显中国受到印度的影响;也可以快速浏览到不同年代和地域的风格</h3><div><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h3>首先是印度展品。佛立像,5世纪,出自北方邦马图拉,北方邦马图拉政府博物馆藏。典型的笈多风格马图拉样式</h3> <h3>佛头,5世纪,出自北方邦,北方邦马图拉政府博物馆藏。马图拉风格的佛头</h3> <h3>佛立像,5世纪,出自北方邦萨尔纳特(鹿野苑),北方邦鹿野苑考古博物馆藏。典型的笈多风格鹿野苑样式</h3> <h3>中国方面的展品更为精彩,是各省造像的一次荟萃。图为董钦造鎏金铜阿弥陀佛像局部,隋开皇四年(584年),出土于西安,西安博物院藏。这件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隋代金铜造像</h3> <h3>菩萨立像,北齐,出土于河北北吴庄窖藏,社科院考古所藏。北吴庄出土佛像多用曲阳白石雕凿</h3> <h3>佛立像,北齐,出土于龙兴寺窖藏,青州博物馆藏,笈多风格冥想气质中国化的产物</h3> <h3>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北齐,同样龙兴寺出土,青州博物馆藏。法界人中像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佛像,仅在北朝晚期出现,目前所见的圆雕作品仅有这一件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上海震旦博物馆各一件,弥足珍贵</h3> <h3>周荣祖造像碑,北齐,河南博物院藏。这块像碑的特殊之处是采用减地平钑雕刻的手法,明显传承自汉画像石</h3> <h3>展览所在的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全景。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午门展厅,看得出来已经尽可能改造了,但场地条件还是受限</h3> <h3>看完展,逛逛故宫。紫禁城东南角楼</h3> 东华门紫禁城建筑艺术展厅,图为光绪年间西苑勤政殿的样式雷烫样 <h3>文华殿陶瓷馆精品众多,但是展陈杂乱灯光昏暗。图为明代德化窑观音像,出自大师何朝宗之手</h3> <h3>慈宁宫区咸若馆内的香炉法器供品和度母唐卡,这里是老太后烧香的佛堂</h3> <h3>慈宁宫雕塑馆内,北朝晚期菩萨像,从风格上看是北齐山西的</h3> <h3>慈宁宫雕塑馆的彩绘胡人陶俑,唐代,表情呆萌,西域胡人特征明显</h3> <h3>寿康宫崇庆皇太后金发塔。乾隆皇帝给母亲精心造办</h3> <h3>东六宫的延禧宫灵沼轩,俗称水晶宫,民国初年建造的烂尾楼,现在成了网红景点</h3> <div><br></div><div><br></div><h3><u><b>2016年12月 首都博物馆</b></u></h3><div><u></u><b></b><br></div><h3>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的地方性博物馆,策展思路是地志性展览和分类艺术品展览结果。本身藏品的级别和故宫、国博、上博还是有差距,相对来说,佛造像比较好,陶瓷也还行。近些年中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首博基于新馆舍的良好条件,推出了一些重磅特展,吸引我再三前往。忍不住又要吐槽一下上博,近两年的特展还真是比不上首博</h3> <h3>首博的北京通史基本陈列印象中不大好,复制品比例高了点。图为北京房山金陵出土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皇后的龙凤石椁,浅浮雕水平高</h3> 古代瓷器展。最精美的是这尊元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观音像 首博古代佛像展不错,分为汉藏两部分。汉传造像以北魏太和二十三年佛立像最精美,尤其是彩色背屏浮雕非常难得 藏传佛教造像精品多,听说很多都是从废品站和炼铜炉前抢救下来的。图为明代铜镀金释迦牟尼立像 明代铜镀金东方四供养天女像,貌似是丹萨替风格的。丹萨替寺是帕竹噶举派主寺,在明代形成了强烈的造像艺术风格。寺在解放后被毁,但丹萨替风格的艺术品近些年成了拍卖场上的宠儿 明代铜镀金上乐金刚像局部 <h3>《走进养心殿》特展★★。故宫养心殿近几年维修,因此选了一批文物做了一个复原陈列的展览。展品本身没什么意思,展览的看点是可以里里外外了解一下养心殿,尤其是不用隔着故宫里那些脏得要命的玻璃。图为养心殿西暖阁复原,就是著名的“勤政亲贤”,雍正帝写的“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h3> 《大元三都》特展★★★★。蒙古贵族妇女戴的罟罟冠,内蒙古博物院藏 舞蹈俑,河南博物院藏,穿着蒙古服饰 彩绘蒙古人驭马俑,焦作市博物馆藏。从本次展出的墓俑来看,元代墓俑尺寸不大,做工比较粗,但颇能表现人物个性 青白瓷戏台人物纹枕,反映了元代戏曲的面貌,做工精致,首都博物馆藏 <h3>景教瓷墓志,内蒙古博物院藏。作为中古三夷教之一,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于唐武宗灭佛后在中国销声匿迹,但在蒙元统治下随着色目人再度传入</h3> <div><br></div><div><br></div><h3><b><u>2016年12月 江苏连云港</u></b></h3> <h3>连云港博物馆★★。通史展平平,比较有特色的常展是《尹湾汉墓简牍展》和《千古之谜--凌惠平展》,后者是双龙汉墓出土的汉代湿尸,从展览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定位于猎奇。另外,好歹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下面这块展板上所谓的“东海庙建筑复原”难道不是佛光寺东大殿么?这样糊弄人不太好吧?</h3> 印象中比较精美的展品是宋代海清寺塔地宫出土石函 孔望山石刻★★★。质朴的汉代大象圆雕 <h3>孔望山摩崖石刻雕凿于东汉末年,里面有很明显的佛教题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造像,说明除了从西域沿丝绸之路外,佛教可能还有一个从海上传入中国的路径。但孔望山石刻不仅是佛教题材,还掺杂了道教和世俗题材,可能在佛教传入时只是作为神仙崇拜的一种。图上左边是门亭长像,右边是佛立像</h3> <div><br></div><div><br></div><h3><b><u>2016年12月 成都博物馆(另有详文记述)</u></b></h3><div><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b><u></u><br></div><h3>成都博物馆★★★★。2016年成博新馆开馆后,亮眼的特展不断,风头一时无两,这次来主要是看《丝路之魂》特展。</h3> <h3>《丝路之魂》特展★★★★★规模宏大,包括敦煌、龟兹、麦积山的石窟艺术大展,以及以丝路为名的全国文物特展。敦煌艺术大展来了8座复制窟,印象中比后来的各类敦煌展览都要多。图为莫高窟158窟复制窟(4/5大小复制),也就是著名的涅槃窟。复制窟有个好处就是随便拍照</h3> 莫高窟205窟盛唐菩萨像复制品,背景为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段文杰临摹),这铺壁画原作现在已经漫漶不清,远没有临摹品漂亮 榆林窟15窟南方增长天王像(临摹),中唐时期作品 近些年由于一带一路概念的推广,文博界很流行搞各式各样的丝绸之路展览,如果以文物等级而论,应该以2014年的国博丝绸之路大展和2016年成博这次大展为最高。国博作为“国家队”的优势可以理解,不知道成博是怎样争取到如此优厚资源的。图为匈奴鹰顶金冠饰,内蒙古博物院藏 满城汉墓出土错金博山炉,河北博物院藏 北宋长干寺出土七宝阿育王塔,这个局部是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生。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克孜尔石窟118窟(临摹),娱乐太子图,据推测是3世纪作品 克孜尔石窟17窟(临摹),弥勒兜率天宫说法图,6世纪作品 麦积山石窟121窟复制品,窃窃私语的胁侍菩萨,西魏作品 <div><br></div><div><br></div><h3><b><u>2016年12月 四川安岳+重庆大足北山(另有详文记述)</u></b></h3> 卧佛院★★★。少见的左胁涅槃像,盛唐作品 涅槃像局部,工匠着力刻画佛涅槃的安详与弟子的哀恸,形成鲜明的对比 千佛寨★★。幽静的摩崖石刻,山间唯有鸟鸣犬吠 千佛寨56窟唐代胁侍菩萨,可以看到下半身已经风化 圆觉洞★★★。分为北岩和南岩,北岩主要是北宋时期的三座大像,图为拈花微笑的世尊和迦叶 南岩有很多小龛,其中最精彩的是五代后蜀时期的地狱十王图 塔坡★★★★。安岳漫山遍野的石刻中,没想到最为动人的竟在名不见经传的塔坡。图为北宋的毗卢遮那佛和文殊菩萨 塔坡文殊局部,端凝秀丽,而又凛然不可犯 高升大佛寺★★★。这里到今天仍是当地老人的活动中心,人神和谐共处 高升大佛寺的力士颇为生动 毗卢洞★★★★★。著名的北宋水月观音 毗卢洞的北宋柳本尊十炼图,太爱这里了,观赏良久,深为十炼图准确生动的细节描绘所震撼 十炼图之炼阴,柳本尊一副人生烦恼从此无的洒脱表情 华严洞★★★★★。北宋的一堂十二位圆觉菩萨非常精美 圆觉菩萨细节 茗山寺★★★★。在无人的茗山寺,山道蜿蜒,一转弯突然出现一尊高大精美的文殊菩萨立像,零距离接触,真是美好的体验 茗山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立像,只有感叹北宋石雕之精美 孔雀洞★★★。最精美的孔雀明王像,还有看庙人老周师傅都让人难忘 孔雀洞后山的报国寺经目塔。还记得塔上镌刻的诗句:“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重庆大足石刻北山★★★★★,主要是唐代到南宋的石刻。在大足石刻各处里,以宝顶山大佛湾最为知名,游人如织,也是旅游团必到之处,北山人要少得多。实际上,北山也自有其精彩之处。图为唐代毗沙门天王 南宋时期的不空罥索观音,在转轮藏窟中 北宋的泗州大圣窟里害羞的侍者 唐代的大型观无量寿经变龛,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