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大 年

宋保俊

<p>  女儿已经五年没有和我们在一起过年了。那是因为女儿出嫁了,按传统习惯需在婆婆家过年。儿子和女儿一样在大连学习工作,前几年每逢春节都要和我们在一起。今年我们早早的办下了年货,并下厨做好了肉丸、素丸和排骨,剁好了饺子馅,买下了儿子爱吃的一些小吃,准备好了酒席菜,专等儿子回来,热热闹闹的过个大年。</p> <p>  儿子也提前十天买下了火车票,打好了行装,准备回来。谁知天降大雪,太旧高速公路被封,儿子不能回来了。</p> <p>  除夕一天比一天挨得近,亲戚和别人的孩子都汇聚在家中,唯独我们的孩子们没有回来,妻子眼睛红了,流下了思念儿女的眼泪。</p> <p>  我和妻子一样,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十分挂念,心理有一种失落感,不免激起了我青少年时过年的心情,使我深深的陷入了回忆之中……</p> <p>姐姐记忆中的妈妈</p> <p>  再有七天就要过生日的我,母亲去世了。我不知道母亲的模样,也不知道母亲声音的高低粗细。听说母亲去世后准备把我送给一个远方的叔叔,因为我三叔不同意并自己非要掏钱把我奶到了温源村奶妈家。</p> <p>三叔援朝时的留影</p> <p>三叔援朝时的照片</p> <p>三叔一家子和我们哥俩</p> <p>姑姑保林哥到山东冠县的留影</p> <p>伟大的母亲——我亲亲的奶妈</p> <p>我和大哥奶妈的合影</p> <p>  我一直在奶妈家生活。奶妈象对待自己的亲身骨肉一样看护我,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每天就让一些女孩们和我玩,从不让我出大门半步。奶妈人长的不高,但很精神,说话声音洪亮。一生勤劳吃苦。她从小就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和婶婶一起过。由于吃不饱,耽误了生长期。年龄小身体又不高的她,每天还的推碾磨磨。她从小就把苦藏在心里,难忍能忍。奶妈要求孩子很严格,脏话不能说半句。由于奶妈的严格要求,从小到大到老,我都不会用脏话骂人一句。奶妈虽然不识字,但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忍辱负重,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甘愿付出。奶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三岁半那年,我正在和一群孩子们玩耍,奶妈让人告我说,我父亲来了,说是要接我回家。我不认识父亲,也不知道还有另一个家。</p> <p>  一个我从来不认识的人突然要把我带走,我不能接受,嚎淘大哭,急得把窗糊纸全部撕烂。我记得当时奶妈没有说一句话,一副无可奈何和发呆的样子。这一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五十二年了,我一直不能忘掉。毕竟是孩子,几口点心让我跟着父亲大概是在黄昏时分回到了李阳。李阳家里人很多,一个也不认识。虽然他(她)们都想让我高兴一点,逗我笑,但我始终笑不出来。我怕每一个人,不想让任何人碰我,晚上我没有吃饭,没有脱衣裳,连鞋子都没脱,说脱了就穿不上了。半夜我喊妈醒来,才知道被一个陌生的女人搂着睡,她们告诉我要叫三婶。三婶很和蔼,对我也很好,但我觉得还是非常生分。我的睡意一点也没有了,我想马上离开她们,去寻我的母亲。好不容易天亮了,吃了早饭,他们让四叔送我回温源。刚到泊里树林子里,我奶四叔已在那里等我。原来,我被带走后,奶妈想我想的闭了气,没办法,他们才把我送回来。</p><p> 八虚岁那年,带着一种想看公路上跑的汽车的心理,我又回到了李阳。这一次我才知道李阳的家里有爷爷、奶奶、父亲、姐姐、哥哥还有姑姑、叔叔婶婶、弟弟妹妹等很多人。这一次我是真正的离开了奶妈。后来奶妈把我玩耍的玩具都给送到了李阳。</p> <p>  从此,我真正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开始适应这里的生活,在这里上学、过年。那年以后,我又一次失去了母爱,离开了和我一起长大并背着我经常出入大门的俩个哥哥。奶妈家的生活没有我们家好,很难吃上一些干粮。记得,特别是大饥慌那个年代,真的是吃糠咽菜,大便便不下来,还得用小木签从肛门里往出抠。虽然这样,也觉得很幸福。觉得这才是一个温暖的家。回到家以后,我经常看到奶妈家看不到的蒸锅里的金黄色的窝头,但无论怎样饿也只能看而不敢自己拿上吃。不管家里人怎么待我,都觉得不 温暖。而我们家里有时一阵阵闹人的争吵声,爷爷有时横眉冷对的眼睛,奶奶叫哥哥暖暖身到火台上吃糊嘟的情景却永远没有忘怀。每当自己受了委屈而不高兴的时候,总是偷偷的到煤旮旯里哭泣,怕别人看见,不好遮掩。 在家里,和爷爷、奶奶、父亲、姐姐、哥哥在一起过了三个大年。每年的腊月里,我总是盼大年快快来临。因为春节一到,过了大年初一就可以到奶妈家,享受母亲对儿子的呵护,享受兄弟们相互之间的謺爱。过年和平时一样,奶妈家吃的依然没有我们家吃的好。但我就是不想在家。因为我感觉我们家没有温馨,没有欢乐。到了奶妈家,奶妈一遍又一遍的问:“他们对你好吗?打你不?骂你不?”当奶妈问我时,我就想起儿时感觉的横冷的眼睛和偏心的慌言。虽然当时我还没有十岁,但我很懂事,没有把我幼小心灵的感受告诉奶妈,我深深的藏在心里,告诉她我很好,没有受过欺负,没有任何委屈。年过的很快。就像上午和下午。又要上学了,我不得不离开奶妈。我很想读书,又舍不得奶妈。矛盾的心理不得不使我在幼小的心灵里开始作出选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思考、比较、选择的习惯。我经常和自己说话,几乎没有停止过。同时也养成了不愿求人也不想求人的习惯。但在外表给人的感觉是不善言表,以至后来岳母叫我“没嘴”。)我选择了上学。就要离开奶妈了,奶妈给我做了好吃的,坐在炕岩上,一边流泪,一边看着我吃。我在一口一口的吃,但吃不出味道,每一口就像往喉咙里塞着一块块硬物,泪水像泉涌一样往肚里流。我不敢看奶妈一眼,放下碗扭转身就走,我像木偶一样迈着自己的步子,依稀听到奶妈“路上要小心”的哽咽的声音。我每次回家都是在开学的当天吃了早饭才往回走。所以我在回家的路上总是一边哭泣、一边回头、一边跑。我想奶妈在哭泣,我留恋从小长大的地方在回头,我怕误了上学在奔跑。</p> <p>我的父亲</p> <p>我八岁时的一家子</p> <p>我的爷爷奶奶</p> <p>我八岁时的照片</p> <p>我的婶母</p> <p>我的故乡南李阳村</p> <p>这是我在李阳温源跑道上的必经之阁</p> <p>这是我家门口的小戏台,也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教室。</p> <p>  回家三年后,爷爷突然病故。其实,爷爷是个很勤劳的人,要求儿女很严格,也很有主见。他曾送自己的三个儿子去当兵卫国。二叔宋天祚,魁梧英俊,为了抗日被捕牺牲,当时任合山区委书记,在一次开会中由于叛徒出卖被日寇逮捕,酷刑受尽,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一岁。</p> <p>我的二叔</p> <p>思念儿子哭瞎了一只眼睛的奶奶</p> <p>我的姑姑</p> <p>  奶奶想念儿子哭瞎了一只眼睛。二叔牺牲后,父亲又去当兵,后负伤转业,定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三叔转战在朝鲜战场,后转业在山东冠县。就在爷爷病故的前一天,爷爷还在收拾着自己一年勤劳所得的果实。爷爷很节俭,就在将要咽气时,还嘱咐我父亲出殓自己时不能浪费,只能吃菜饭和窝头。爷爷以身受教,给我们传下了勤劳节俭的家风。我十三岁时,姐姐出嫁了。</p> <p>姐姐姐夫和父亲的合影</p> <p>喜欢画画的保林哥</p> <p>  三年后,奶奶病故。奶奶是一个被村民称颂的大善人,母亲去世后,一直是奶奶在家里支撑,抚养我们姐弟三个。奶奶终年七十二岁。奶奶离开后,家里就剩下父亲、哥哥和我三个人。大年来临,别人家都是喜气洋洋,鞭炮声声,我们家却是冷冷清清。过了初一,初二我照样到了奶妈家。又过了三年,哥哥找下了老婆,另立锅灶。</p> <p>  这以后过年就只有我和父亲。虽然也要包一些莜面饺子,但却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冷清。我十九岁那年,父亲也病故了,享寿六十二岁。父亲身体魁梧,一世很辛苦,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不怕得罪人。乡亲们家里有什么矛盾都要找他评评理。母亲去世后,奶奶怕留下的孙儿、孙女受罪,不让父亲续妻,父亲也没有再娶。其实当时父亲才刚达四十岁。父亲去世后,我跑里跑外求助,村里给了一副杨木板,公社救济了八十元钱,在乡亲和亲戚们的帮助下,草草的埋葬了父亲。从此以后,就剩我一个人在这个家里支撑、跋涉、生活和劳动……在我成家之前,每逢过大年就我一个人独处;从此以后,别的孩子过年的欢乐,却成了我悲戚的年关。那几年里,春节之日、之夜,我一个人躲在不太明亮的屋子里,落泪伤感。那几年过年时我不愿出大门,也不愿再去奶妈家。和我同龄的同学和朋友,穿着新衣服挨门拜年时,我只能脱去套在棉袄外面的衣服在家伤思过年。我默默的流泪,偷偷的伤心。人来了,我还得显出高兴的样子去迎接。慢慢的这样的情绪使我逐渐的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性——再苦再累再烦再悲也不会在人们面前显现。在人的面前我哭不出来,我也不想去哭。在人的面前我也不会去大笑,因为我的心里还有一丝丝的苦酸在纠葛。我在平定师范读书时,有一年我没有回家过年,在学校里扫雪看门,挣一点上学的生活补助。儿时的朋友知道了,硬是把我拉回家。大家陪我一起过正月,一起谈前景,一起聊希望。我很眼气他们。他们身边有父母,有兄弟姐妹。过年有父母包的饺子吃,有新衣服穿,有温暖的家。我什么都没有。包括我住的家都不是我的。他们告我说,那是三叔的房子。父亲的房是三间南房,是给哥哥的。我是给二叔顶门,只有一间房子和三间地基。父亲去世后,还留下了一点遗产——柜子、桌子和几个大瓷瓮。我在平定师范上学时被四叔撬开我的锁子都拿走了,说都应该是他的。实际上,父辈除给我留了一个放书的小木匣子以外,我一无所有。父亲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我一点埋怨都没有。四叔拿走那些东西我没有怜惜过。因为我觉得那本来就不是我劳动所得。况且人们还说过一句话,叫做“老辈的家产不可争”。但通过我亲手所创而得到的,谁又能争走呢?那时起,我又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遇事不和别人争。因为我懂得,是自己的,别人是争不走的。不是自己的,即便到了手,装在了口袋里,也会从不同渠道再失去。从那时起,我开始梦幻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一个温馨而红火的家。我梦想我的家是温暖的,妻子贤惠善良,儿女听话孝顺,其乐融融。我梦想我的家院座落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前面有清凌凌的河,后面有翠绿绿的山。和风轻吹,丽日普照,是一个藏风得水之地。住地龙砂环抱,挡风聚气;水流弯曲,阻拦邪气。我梦想我的家院院内优美清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花坛之中鲜花夺目,草坪如毯平铺,碧绿如玉。居室之内,装饰的虽不豪华,但却舒适得体。客厅内几盆盆景,不仅增强自己运势的力量,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明亮的窗外,嵌入人眼帘的是,蓝天、白云、丽日;星星、玉兔、桂树;花坛、绿茵、翠柳;青山、红瓦、漳河……。</p> <p>我们的女儿和儿子</p> <p>  一千九百七十九年四月,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一个活泼大方、质朴健谈、贤惠勤劳、仁慈好学的姑娘进入了我一贫如洗的家门,和我结成了恩爱夫妻。办事时,虽然我们都没有崭新的衣服,没有被装饰过的新房,没有摆饰的家具(当时向同村的朋友借了一个扣盖箱,在联校借了一个三斗桌和一把椅),但我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非常幸福。妻子的到来,给我带来了福气,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和顺,带来了真正过大年的欢乐。</p> <p>  一年以后,我们陆续有了一女一男。儿女们活泼可爱,讨人喜欢。我们家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为了圆我的梦想,使我们有一个自己的新家,大兄哥们在我不在家的时候,给我扎起了七间房的根基,又帮我盖起了七间新房。</p> <p>岳母一家子</p> <p>属于我俩自己家的合照</p> <p>妻子和奶妈与俩个孩子在我们新家的合影</p> <p>三婶和妻子孩子们在新家的合影</p> <p>慈祥善良的岳母</p> <p>  岳母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帮助我们抚养了一双儿女。岳母像亲生母亲一样爱护我,接济我。比较好的饭,总是等我回来才给家里人吃。岳母生来善良,善待别人。十六岁,为了躲避日寇的糟蹋,下嫁给岳父,为人后母。岳母共抚养了八个儿女,并培养了两个大学生。还为妻舅父、舅母共抚养了五个孩子。岳母与人为善,不争不斗,勤劳忍让,有苦咽在肚里,也不愿向人吐露半点。岳母为人母,为人姑,为人祖母,为人外祖母,操尽了自己的心,使尽了自己的力,勤勤恳恳,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百忍成金,一生忍得耐得,进入自在之境。宽容待人,一世树德养德,达到本体圆融。”是我给岳母写的挽联,也是对岳母一生一世的真实的总结。岳母是寿终正寝。岳母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岳母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遇事首先想到别人。懂得了人生一世要记别人的好处,而忽略别人的错误。要记恩不记仇。我写了自己的人生处事格言“事不怕烦善有序,路不怕曲觉中求。友不在多善融心,情不怕浓能超脱。思不在精善智慧,钱不在多能耍活。业不在大抓先机,富不仅事梦中游。职不在高能为民,地不在二能精进。小中求大不记小,大中存小小不留。以德报怨真君子,难忍能忍行大路。”所以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好事、坏事、复杂的事还是闹人的事,都能冷静处理,做到了事不怕烦善有序,遇事循序渐进。并为自己一生的约束写出了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与己和淡泊名利,正己正心正人品;与人和肝胆相照,无求无欲无私情。”</p> <p>  急促的门玲声把我从回忆中惊醒。儿子的两个同学听说儿子没有回来,看我们来了。他们就像儿子刚回到家一样问长问短,好像儿子回来似的。虽然今年儿女们都没有回来,但一日三顿的来电问候,SKype上的一天天会面,就像他(她)们回到家一样。</p> <p>  突然,楼下鞭炮声响起,喜庆的礼花开放在了空中,大年来到了。人们相互的问候、祝福和短信的铃声,把我们也带入了平安、吉祥、红火的过大年的气氛之中。 </p><p>己丑年腊月三十夜</p><p> </p> <p> 2010-2-24 23: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