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因奋斗而熠熠闪光

心血管神经内科

<p>  自湖北省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来,当地疫情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省各地区竭尽全力为湖北做好医务工作者的驰援、防护用品的支援、生活物资的保障,十几亿中华儿女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抗击疫情。</p><p> 在祖国的边陲县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人民医院院领导紧急调整防控方案,将外妇楼1-5楼改为发热门诊,而在6楼的重症医学科,所有医护人员心里都明白,我们是医院救治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新冠”患者亦是如此。因此,科室医护人员在继续救治原有危重患者的基础上,一刻也不敢松懈,每天学习“新冠”的诊疗方案、危重患者的护理、院感的防护,练习穿脱防护服、重温各项抢救操作。</p> <p>  在驰援武汉的4.2万医务工作者中,有2.86万名护士,90后、00后的护士占据了很大比例。同样,在重症医学科护理队伍中,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护士的成长、年轻护士的担当……</p><p> 一丝不苟练身手</p><p> 主人公:重症医学科护士尹娇,21岁,2019年4月入科</p><p> 疫情以来,院感科严抓医务人员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护士长常红梅组织全科护士考核,考核中发现尹娇穿脱防护服操作不规范,为保证“每一个人都不掉队”,护士长陪尹娇单独训练整整两天,一遍一遍,耐心细致。练操作的尹娇因为防护服的闷热满头大汗,陪练的护士长因为不停讲解口干舌燥。</p><p> 等医院护理部的防护组老师来考核时,老师还没落座,尹娇已经准备就绪,迫不及待要第一个考,并且动作规范利落、一气呵成,取得“优”的好成绩!</p> <p>  “千禧宝贝”显担当</p><p>&nbsp;&nbsp;&nbsp; 主人公:重症医学科护士龙涛,19岁,2019年9月入科</p><p> 他性格内敛,不爱说话,科里姐姐们看他年纪小,在工作中他都是“被照顾”的,但在2020年2月24日不明原因的危重发热患者入科时,他作为责班护士,毫不犹豫要穿防护服进隔离区护理病人,科室年长的护士都很担心, 毕竟他那么小,工作时间也不长,严静就劝他说:“你别去了,你还有负责的病人呢,我去”,可他坚定的说:“我是当班护士,就该去护理新患者,我负责的患者治疗已经给完,可以交接给别人!”</p><p> 当他和另一名高年资护士银庭智进入病区后,护士长很担心,一直在监控里看着隔离病房里的救治过程,电话叮嘱他们注意防护!那一天,从16:00到23:00,当他结束7小时的工作走出隔离病房时,护士长说:“恭喜你啊,以后可以保护姐姐们了!”也是从那一天,护士长对他的称呼变成了“儿子”。</p> <p>  “一袭白衣”变盔甲</p><p> 主人公:重症医学科护士赵晓蕊,21岁,2017年6月入科</p><p> 赵晓蕊,作为第二批应急人员于2020年2月24日23::00进入隔离病区护理不明原因的危重发热患者 ,当她在做入室准备时,我想到那个一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时被护士长带在身旁照顾的她;想到大年三十早上下了夜班兴高采烈准备回家,却被告知全员在岗时眼泪汪汪却强忍泪水的她;想到那个在宿舍没有外卖又不会做饭,在妈妈视频指导下做鸡蛋面的她,我忍不住问:“晓蕊,你怕吗?”她看着我,笑了笑说:“怕有什么用呢,怕也得上!”</p><p> 21岁,还是长辈们心头的“宝贝疙瘩”,就因为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白大褂变成了盔甲,脏活累活都无怨无悔。</p> <p>  在重症医学科医护通道门口,有这样一段话:“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奋斗的自己”,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愿你们永远有动力、有方向,朝着心中的向往不懈奋斗,让青春在奋斗中熠熠闪光!</p>

护士

护士长

医学科

尹娇

患者

重症

防护服

护理

危重

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