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姑

渔舟唱晚

<h1><b><font color="#ed2308">  我的姑姑,爷爷唯一的女儿,父亲的亲姐姐,她的一生用苦难来形容,似乎有些过于夸张,但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她没有享几天福。</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奶奶的早逝,让做为家中长女的姑姑倍受打击的同时,更增强了责任感。她有三个弟弟需要她的安抚和关照,从某种角度来说,弟弟们更渴求姐姐的母性关爱,奶奶去世时,老叔只有8岁,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的名字和当时所有农村妇女名字一样普通:杨桂荣---朴素得有点掉渣,在我眼里跟那些“花儿”呀,“枝儿”呀一类的名字没有多大的区别。出于情感倾向所致,我认为“桂荣”到是高雅了些,可能也寄托了爷爷奶奶的希冀,让姑姑像丹桂一样飘香岁岁繁荣吧。姑姑是多大年龄出的阁,我不知道,我记事的时候才知道姑姑家离我们杨家湾不远,她居住在离我家二里远的王店营子。</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王店营子于姓的人家有多户,姑姑的婆家就姓于,和同村的于都是本家。姑父叫于春荣,我倒是觉得姑父的名字和姑姑的名字挺有缘分的,可谓“荣荣与共”了。我记忆中的姑父,个子没姑姑高,但浓眉大眼络腮胡,俊朗结实,是个任劳任怨的车轴汉子。姑姑的性格倔强,过日子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时又爱耍性子,那时在我这个孩童的眼里姑姑是他们家的一把手,姑父对姑姑可谓是妇唱夫随了。在于姓的大户里,姑姑是个敞亮人,很强势。是说理道面的人物,故在三邻四舍有极高的威望。姑姑说的话办的事不亚于一个大男人的分量。</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不仅在于氏家族如此,在娘家姑姑更是举足轻重。三个弟弟就这么一个姐姐,血浓于水的情感不言而喻。更何况姑姑对三个弟弟的爱有些霸道,有说一不二的功效。三个弟弟中他对父亲的要求最高,因为父亲是长兄,长兄就是凡事要替弟弟着想,虽然她有时候很蛮,可父亲是个知情达理的人,从不跟姑姑计较,回报姑姑的是更多的尊崇。二叔很得姑姑的偏爱,说出的话让姑姑开心耐听,这姐弟俩算是有共同语言。老叔最小,姑姑从不跟他一般见识。</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在三个弟弟家得到的宠爱地位甚至超过了爷爷。姑姑每次回住娘家,都是挣着抢着往自家叫,假如姑姑今天在我家,明天一早就会有二叔或老叔打发的孩子来叫没起床的姑姑去他家吃饭。受父辈的影响,我们对姑姑也特别的亲,我记得有一早晨我去二叔家叫姑姑今天去我家,二叔说今天不去了,我竟着急的哭了起来,在姑姑的哄劝下,我才抹了眼泪先回家了。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惊讶那时对亲情的执着,如果是现在的人,或许认为不来我家更好,省吃省喝滴。😀姑姑很受用在娘家的优待。她对娘家的侄男哥女也是疼爱有佳,姑姑一言一行让孩子们都是暖洋洋滴。</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那时的王店营子每年春节过后,好像都有几天戏看,模糊的记忆中好像都是村里爱唱戏的人排演的样板戏,但唱的不是京剧而是评剧。姑姑就把我们一群孩子接去看戏。至于戏文是什么我毫无印象,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开戏前有一阵振臂高呼的口号:打倒马良!!此起彼伏,姑姑家的表哥急了。他也振臂高呼:坚决不打倒马良!!!旁边的一个毛头小子发现表哥跟他们唱反调,就虎上来跟表哥撕打起来。我被拥挤的人群拥到这儿挤到那儿,那天的戏没看成,就都回到姑姑家,好在表哥在二叔家的几个表兄弟的协助下没吃亏,那次我亲眼见证了打仗亲兄弟的威力!👍😃可是因为天冷都冻的够呛,姑姑就抱了一捆树枝子,笼了一堆火,我们烤的暖烘烘的,然后就撒着欢地跑回了杨家湾各自的家中。其实我知道表哥为什么不许打倒马良,因为当时我父亲就是马良的支持者,父亲也曾因此受了牵连被停职了工作回家靠边站。文化大革命结束,拨乱反正后马良被平反,可见父亲当年是个多么坚持正义的共产党员。</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表哥于凤泉是姑姑唯一的儿子,姑姑还有个女儿于凤莲。母亲说姑姑曾生了五六个孩子,但大都夭折,最后只剩表哥和表姐健康长大。因为姑姑的原因,这表兄妹在舅舅家也被高看一眼,那年姑姑回来说要送表哥去广德公读高中,需要父亲他们的帮助,于是乎这家给床毡子,那家给个羊皮褥子,再带上点零花钱。父亲曾出差买回一个胰子(香皂)盒,比较精致好看,被姑姑一眼相中,父亲立马给了表哥,我实在有点爱不释手,但又不好说什么。表哥去了广德公大约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我至今不清楚他退学返家的原因。我那时还惦记着不读书胰子盒去哪了呢?😝我甚至怀疑表哥不读书吃不下苦都是姑姑的溺爱。</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说姑姑溺爱孩子不为过。其实姑姑家的底子很薄,虽然姑姑拼死拼活挣公分干活,日子过得仍是捉襟见肘。即便这样,姑姑对两个孩子从不吝啬,总是让表哥和表姐穿得齐齐整整,表姐只比我大一岁,她的花枝招展的穿和戴让我很眼馋。我对姑姑给表姐做的花杠鞋羡慕的不已。姑姑就让母亲搜拼了些花布甲,她亲手给我做了双和表姐一样的花布鞋。我穿着美美的,脚步都跟着轻飘飘的。可惜有天晚上去张家湾看电影回来过河时,没踩准搭石,踩到河里,弄了一鞋的湿泥,让我心疼了好几天。</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对我的好还不止一双鞋,我在五六岁的时候,可能因为睡凉炕冰坏了,小便失禁,总是尿裤子,母亲愁的不行,姑姑也看在眼里,就帮母亲给我拆洗尿过的棉裤,一次做了两条让我换着穿。还督促父亲和爷爷去找医生买药。爷爷在官地的一个医生那里说明了我的情况,就带回来一付小汤药,真是灵丹妙药,我只吃了一付就好了。这里有最关键的一味药叫桑螵蛸,爷爷记不住这么专业的药名,他就叫这味药“尿臊”。(哈哈哈哈哈)从那以后谁家的孩子尿炕,爷爷都建议去买“尿臊”吃。😄😄😄姑姑不只关心我,她关心家里的每个孩子。大弟的小时候总好闹毛病,有一次病的挺吓人,父亲和母亲带大弟去官地医院。姑姑听说后就哭着跑了回来,发现大弟去了医院后她没停脚就又走着去了官地。直到大弟输液好转她才放心回去。</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说起姑姑的哭,这可能是她一生最为拿手的长项,不论大小事动辄就哭,好像哭成了她生活的法宝。每当在婆家受了委屈或有什么糟心的事他就会回娘家哭诉寻找安慰。记得有一次她从南梁下来,父亲远远就断定是姑姑回来了,索性没进院,在当街准备迎她,谁料姑姑刚过来小河,抬眼看见了我父亲,张开嘴就大哭上了。父亲吓得迎过去问出了什么问题,姑姑哭哭啼啼诉说她的委屈。父亲一边解劝,一边让母亲做好吃的给姑姑。姑姑在家两日,在众人的宽慰下好了起来,父亲派二叔家的二哥将姑姑送回家去。走的时候,母亲又在菜园里摘了各种蔬菜给姑姑带上,姑姑满载而归,也除去了脸上的阴云。 &nbsp;</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的一辈子净苦自己。她总是替别人着想,从来没想过自己,表哥结婚较早,姑姑也早早就有了孙子,姑姑还有个70多岁的婆婆,虽享有天伦之乐。但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里,有一口好吃的都先记着老人和孩子,又很逞强,她是个典型的家庭英雄模范。所以每次她回到娘家,母亲就给她做各样好吃喝。母亲想用这个来弥补她在家的欠缺。姑姑回到娘家也着实吃的好,光她吃咸鸭蛋时那品香嘴里发出的声音,至今让我回味,余音绕梁。😄</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在母亲的妯娌仨中,姑姑和母亲最谈的来,母亲善良朴实。高兴起来,老姐俩放下针线活,弄两碟小菜小酌几杯,有一次她们俩喝的尽兴,互比酒量。结果两人过量,姑姑当即趴炕睡着了,把母亲喝的跑到大西屋的羊草堆里睡了一下午。我回到家里发现了姑姑却不见母亲,喊醒姑姑找母亲,结果母亲还在草窝里酣睡呢,口水都流出来了。😅多少年之后母亲想起这一幕还笑得直抖……</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的针线活好是出了名的。农闲的时候,她有时回来帮母亲和婶子给爷爷拆洗被褥棉衣裤,给爷爷纳底做鞋。记得一次给爷爷做被子,她和老婶在炕上絮棉花,姑姑将她的棉袄脱下来抡到了被垛上,只穿一件薄褂还满脸流汗。我那时不明白她干的又不是多重的体力活,这大冬天的屋里也没那么热,咋还流那么多的汗呢?现在我想那是姑姑的更年期造成的。那个时代的女人没有“更年期”一说。</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对了,我考上师范,父亲留姑姑在我们家多住一天,让姑姑亲手给我做了一套新行李,都是全新的锦缎面,可惜开学的时候我还是没接到入学通知书。父亲着急又跑到教育局亲自打听,才发现我被别人顶替下来,姑姑觉得惋惜。几年后,我从电视上,小说里看到,有不少人考学被顶替的,不光我自己,时代的弊端,法律的不完善,投机者有了机会。行李搁置了一年,第二年我考上了乌丹师范,用上了姑姑给做的行李,直到我来红山工作都是这套行李伴我。</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一辈子没穿过高档的服装,她最好的衣服是一件鸽子花蓝的带大襟的上衣,老式的黑裤子,家做布鞋。其实姑姑是个美人胚子,大眼睛双眼皮儿,方脸盘高挑儿个。可惜受时代的局限,从我认得她时就终日里梳个攥,二姐叫它疙瘩揪子。生活的重负让她头发过早地白了好多。我曾幻想如果给姑姑穿上旗袍,她或许有宋庆龄的气质。姑姑没能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她没能享受到改革后的春天。她只活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初期,刚刚落实生产责任制。她除了忙家里的责任田,还给别人帮忙。有一次我去头段地途中就亲见她给她小姑子(王俊岐)承包的地里间苗。脸晒的黑黑的,看着让人心疼。我回到家还在父亲面前埋怨姑姑那么大岁数大热天还帮别人干活,就因为王俊岐是乡长吗?指使人不睁眼啊。</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是在1986年去世的,年仅50出头。姑姑的病因是缘于脚上划破了皮被感染。起初时姑姑还咬牙坚持,吃点止痛药将就,结果导致病毒性脑膜炎,严重了父亲和叔叔们才知道,父亲和叔叔带姑姑赶往赤峰市医院去救姑姑的命,结果医院结论是:急性脑膜炎严重到无法也无药可救的地步。医院下了“最后通牒”,姑姑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如果死在医院就得火化,父亲顾了车,二叔命令表哥抱着姑姑走出医院,瞒天过海一路奔家,姑姑还算争气,她坚持到家咽下最后一口气,母亲也见到了姑姑的最后一面,每每提到姑姑的死,母亲总是感慨万千,想起姑姑的早逝,全家人就心疼,心疼啊……</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姑姑走了,表哥动情地对大家说。眼珠儿没了,就剩下眼眶儿,以后还要亲的厚的多多关照姑父这个眼眶。于是除了年节首先要拜望姑父他老人家,姑父的生日大家也不忘给他庆祝一下。那年姑父去乌丹走亲戚,大姐把他接到家里,姑父刚进大姐家的楼门,观看了一下,鞋还没顾上脱就说:“福都让你们享了,你大姑一天福也没享着啊!”姑父的意思是感慨姑姑一辈子没享福,可这话说的犹言我们抢走了姑姑的福分,听了有点不舒服,为此大姐对姑父的用词在我们全家人面前笑着计较了半天。😃计较归计较,对“眼眶”的关注不能懈怠,大姐给姑父换了个里外从头到脚全新,又烫了热水澡。大姐夫做拿手菜招待姑父,这“眼眶”的待遇总统也不过如此吧。</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于是乎“把福都让你们享了”成了我们全家人幸福时刻的口头禅,关键时刻总有人再说。尤其是弟弟用的恰到好处,我知道“把福都让你们享了”现在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不仅仅是对姑姑命运的感叹和愧怍,还有对每个人幸福的提醒,幸福来之不易,好好生活,珍惜当下,珍惜生命……</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令人欣喜的是姑姑家光景今非昔比,姑姑的孙子于景峰是松北新区小有名气的医生,表哥在老家开了药店,景峰每周末回老家坐诊。表哥虽是半路出家,卖药、打针、输液样样通,戴着一副老花镜,完全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者风范。姑姑的子孙从医冥冥之中好像是姑姑的嘱托,希望儿孙们多多救治像她一样被误了的苍生。姑姑的孙女于艳茹更优秀,已经是科级的领导干部了!这些应该都是姑姑生前想要的她未曾生活过的生活吧!</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一身青兰带大襟布衣,花白的头发梳着攥,方脸大眼,高大的个头儿,右臂挽着个篮子,是姑姑永久的形象。</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仁厚黑暗又</font></b><b><font color="#ed2308">神奇的地母啊!愿你能永安我姑姑的灵魂……</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h3> <h1><b><font color="#b04fbb">提醒幸福,做正能量的幸福人。</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