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本人从小就听家中老人言湖广填四川的故事,因为我族入川年代久远,又没有文字传承,故不知从何处来,所以老人们就人云亦云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来自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随着年龄增长,阅览书籍越多,知识面越广,对全川人都说自己祖先来自麻城县孝感乡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于是萌生了寻根问祖的念头。<br>由于本族始祖身处乡村,非名人,相关记载基本没有,多年寻根均无结果。直到二零一九年的一天,我通过网络论坛,百度贴吧等渠道查询到我族现用字辈,为湖南省洞口县石背张家老字辈,南轩后裔。祖根终于找到了,迁川始祖来自洞口县石背张家。为了了解更多家族的信息,我找到了发帖人四川广汉张兴云宗亲的联系方式,经过沟通熟悉之后,他引荐我认识了湖南石背张家通熟家族渊源的张治柱宗亲,自那以后,他对我的指导很多,积极为我查询迁川始祖的来源和厘清对接石背谱系。在此期间,还得到了武冈张治木宗亲、洞口黄桥张治新宗亲、泸州张治学宗亲的大力帮助和关心鼓励。期间在成都还多次和来自川内的新都张颂友宗亲、宜宾长宁张颂强宗亲、德阳中江张满林(居)宗亲等进行多次彻夜长谈,研究老谱书的来龙去脉。在洞口石背二斌房张茂林(颂茂)宗亲引荐下,认识了张颂林宗亲,他帮我寄来了石背六修谱二斌房分谱,让我彻底打通了迁川前世系的最后一节。期间还结识了洞口山门水口张氏泌兴后裔张有宏宗亲,让我对张氏的来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家谱完成之际,对大家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br>弄清楚迁川前世系以后,我开始整理迁川后张家沟内部分支世系。这部分内容我必须要感谢我的母亲顾菊芳女士,她生在张家沟,长在张家沟,后嫁入张家,同时她是一个非常细心之人,她对张家沟张氏各个分支各代祖先及其子女的名讳排行事迹都记得一清二楚。家谱的顺利完成,她功不可没。同时也得到了天礼派下邦固房张兴东、颂明房张荣飞、颂恩房张兴元;正秀派下颂良房张兴全、颂贤房张军(女)、张明房张建康(兴)、颂猷房张治润张兴富、克成房张兴辉、邦怀房张治超等对本房支系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在此衷心的感谢。<br>此次修谱为资中双龙云峰张氏首次修谱,从开始整理资料到完成首稿历时一年有余,查阅家谱及正史文献无数。从寻根洞口石背张家开始,细心研读石背心斗谱,张心斗将洞口山门水口张氏后裔元朝吊水张泌文作为石背张氏开基祖,往上依次追述到四川绵竹张氏后裔宋朝宁乡南轩公张栻、始兴张氏后裔唐朝长安南康伯张九皋、战国时韩国后裔汉朝留侯张良,以良公祖父开地公作为我族第一世开基祖。根据这些线索,我拜读了山门水口张氏家谱,对照了山门开基祖秀成公老家溆浦水东张氏家谱,根据三种谱书,我把心斗谱中翔公到泌文公之间的“忠志-万四-梦松-国辅”四代世系修正为“中至-仕龙-必信-国甫”。通过查阅宁乡龙塘《张氏南轩世谱》和《四川绵竹县志》,南轩为始兴张氏唐朝南康伯张九皋之后,综合谱书和史料记载,我把心斗谱中九皋至南轩之间的“杭、仲芳、絃”三代名字中的错别字更正为“抗、仲方、紘”,同时把“崇纪”一代改为“纪”。同时张九皋为唐相张九龄弟,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对其世系有详细记载,始兴张氏为范阳张氏西晋壮武郡公张华之后,张华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这部分和心斗谱差距较大,所以查阅新唐书后,我将张良至张九皋世系全部修正为与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一致。众所周知,张姓始祖为弓正挥公,关于挥公至良公世系,由于年代久远,无从稽考,经查清代张廷辉光绪四年余庆堂刻本《清河张氏宗谱》,为多数族谱所宗,良公为挥公八十世孙。根据其记载补全了张氏先秦世系。<br>正秀公十世孙 居高 拜谢 2019年9月9日 成都</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