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西苑小学东校区结合疫情居家防控时期的特殊境况,创办“小牛顿”探究实验室,按照孩子们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孩子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发以“观察、探究、发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放下手机和平板,发现生活中科学的魅力,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更好的落实“停课不停学”。</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活动一 【生命教育】</b></p><p><br></p> <p><b>一、活动范围:</b>1-2年级</p><p><b>二、活动准备:</b>容器、土壤、种子</p><p><b>三、活动过程</b></p><p>1.播放植物生长的视频,激发兴趣。</p><p>2.引导孩子们寻找家中可以发芽的种子并种植。</p><p>3.与孩子们一起每天观察它们的生命历程,并在此过程中持续分享种子发芽的相关知识。</p> <p><br></p><p>4.指导学生通过表格及图片做好观察记录。</p><p>5.分享活动收获。</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活动二 【实验:不会倒的鸡蛋】</b></p><p><br></p> <p><b>一、活动范围:</b>3-4年级</p><p><b>二、活动准备:</b>鸡蛋、盐</p><p><b>三、探究过程:</b></p><p>1.活动前预测鸡蛋能不能站立在桌面上。</p><p>2.动手尝试怎样让鸡蛋站立在桌面上。</p><p>3.尝试着把鸡蛋底部的盐吹去,直到只剩下一两粒,看看鸡蛋还能站立吗?</p> <p><b>四、小实验大道理</b></p><p> 因为盐粒会与鸡蛋面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盐粒才能把鸡蛋支起来,出现站立的鸡蛋这个现象。</p><p> 3、4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或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个性质,因此在经过仔细观察及适度引导后,很容易得出原理。</p><p><b>五、活动收获</b></p><p> 虽然这个实验很简单,但是生活中很多的物品、建筑都需要用到这个简单的原理,及时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应用到了这个原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在微信群相互交流,慢慢找出像山地车车架、晾衣架、桥梁上的三角形支架、电线杆等生活实例。引导体会科学不仅仅在课本上,也不仅仅是电视中的高科技,更在我们身边的角角落落,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索生活的兴趣。</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活动三:【实验:风的形成】</b></p><p><br></p> <p><b>一、活动范围:</b>5-6年级</p><p><b>二、活动准备:</b>大塑料瓶、小塑料瓶、橡皮泥(宽胶带)、剪刀、美工刀、记号笔、蜡烛</p><p><b>三、探究过程:</b></p><p>1.将小塑料瓶拦腰剪断。</p> <p>2.以同样的方式剪开大塑料瓶,用记号笔在大塑料瓶上画瓶口大小的圆。</p> <p>3.沿圆弧剪开,用橡皮泥(宽胶带)把小塑料瓶粘上。</p> <p>4.将大塑料瓶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蜡烛要与小塑料瓶瓶口一样高)</p><p>5.观察实验现象:</p><p> </p> <p> 蜡烛火苗明显的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我们没有向洞口吹气,洞口却有风的现象。</p><p><b>四、小实验大道理</b></p><p> 大自然中,风是因为气压的原因才形成的,而气压又跟空气的密度有关,空气密度大的地方会向空气密度小的地方挤压。所以说,风一般是从气压大的地方吹向气压小的地方。</p><p><b>五、活动收获</b></p><p> 像这种抽象的知识孩子们很难理解,而此次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模型,亲自点燃蜡烛后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实验现象,很容易得出结论。瓶内空气受热上升,会从瓶口流出,瓶内的空气因此稀薄,压强变小。同时瓶外温度不变,压强比瓶内高。由于瓶外压强大于瓶内压强,瓶外的冷空气就顺着小塑料瓶口向大瓶内流动,瓶内的空气受热不断上升流出瓶外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流进瓶内。这样就形成了一股由瓶外向瓶内流动的空气,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教学服务中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核:王世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