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9年12月26日——29日)</span></p><p><br></p> <p> 经过近4个小时的飞行,当地时间凌晨6点(北京时间7点)飞机缓缓地降落在柬埔寨暹粒省国际机场,到了机场海关闸口,我赶紧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短袖(这里一年只有两季,4-10月的雨季和11-3月的旱季,全年平均气温30度)。出了闸口,踏在异国的土地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终于第一次走出国门了(护照办了8年后第一次盖了戳)。</p> <p> 简单用过早餐,上午去国王行宫和姐妹庙,典型的东南亚建筑,这里有一棵大树,上面挂有几百只巨大的蝙蝠,阳光下随着微风飘荡,偶尔有几只被惊起围着大树盘旋,仿佛不愿舍得姐妹庙而去。这里有很多向游客索要糖果饼干和钱的孩子,一路纠缠。看着那一张张黝黑稚嫩的小脸,真让人五味杂陈。当游客举起镜头时,他们神情自若,甚至有时还很娴熟很配合地做出V形手势。下午早早回到酒店休息,酒店有室外泳池,我在腊月的泳池中畅游了一下午。</p> <p> <b>吴哥寺</b></p><p> 第二天早起来到心心念的吴哥寺(小吴哥)。吴哥寺是柬埔寨的象征,它的形象已被符号化地印在了柬埔寨的国旗上。</p> <p> 也许永久地隐居于森林之中是众神们的约定,然而在度过了四百年的隐居日子后,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在一只的蝴蝶的指引下,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元代遣吏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曾经记载了吴哥王国的繁荣,这里在盛时曾拥有100多万人口,吴哥的开创者苏利耶跋摩二世信奉印度教,这里曾是高棉王朝印度教的中心。现在这里却找不到一丝生活过的痕迹,吴哥的创建是个谜,吴哥的消失是个谜,吴哥的发现是个谜,吴哥本身就是个谜,几百年的历史,悄无声息地躲进了时间细微的褶皱之中。</p> <p> 在前往吴哥寺中心塔的长道两旁有七头蛇神纳迦(Naga)和神鸟迦鲁达(Garuda)的守护雕像,这里的建筑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堆积而成,没有用任何水泥,连续处却严丝合缝,平整光滑如镜面。在中心塔地面正中有一洞孔,据说每年春分之际,太阳、大门、中心塔尖三点一线,太阳光线从门廊穿进,会正好落在洞孔上。中心塔高65米,地面下也镜像有65米的基座,因为信仰的关系,全暹粒省所有建筑物不得超过中心塔的高度。听导游讲,联合国文物保护组织用仪器发现在吴哥寺下面约200米处,还有一座巨大的王宫,年代更加悠久,规模更加庞大。</p> <p> 在回廊墙壁上,刻有叙事壁画,另一侧用柱形、开窗等形成透射和遮挡,光影婆娑地洒在壁画上,我徜徉在一道道石门、一条条长廊、一座座中庭之中,“借光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忽动忽静的光影之路,仿佛时光在诉说着积满神秘的传说和岁月的往事。</p> <p> 吴哥寺的建筑决定了吴哥的道路,因为是神灵居住的神界,所以它不能和我们凡人世界一样建在陆地上。吴哥寺的道路一种与视线平行的路,这是水路,即桥。另一种是垂直于视线的路,这是天路,即梯。其他建筑里面的回廊和通道,即是水路和天路在建筑内的延伸。吴哥寺建在海拔约2米的平原,所有的宫殿都筑有高高的台基,当汛期水满四溢时,建筑即可完整地映照在如天空一般的水面上,既是在水中,也是在水天之上。</p> <p><b> 通王城</b></p><p> 下午坐车来到不远的通王城(大吴哥)。大吴哥的开创者是年过半百的佛教徒阇耶跋摩七世,他在一部分老城之上修建了占地约11平方公里的更大的吴哥城。他在皇城的南门用“菩萨”、“觉者”的形象刻画了自己,以此表现欢迎从四面八方涌来朝圣的人。吴哥通王城是以宇宙为模型建造的,象征着“这座宇宙之城将会和太阳月亮一样永存”的含义,而踏入这座大门就有走入神界之意。在城中,有斗象台、十二生肖塔等遗迹。</p> <p> 在通王城漫步,随处可见一棵棵直入云霄的大树,它们的树根或盘绕在石山的中间或骑在石墙上,抱石而生,延石蔓延,躯干遒劲,如巨蟒盘缠,如飞龙在天,乱石间自有其苍劲顽强又呐喊于苍天的狂傲不羁,凛然不可侵犯。也许在几百、几千年之后,通王城将会被这些力大无穷的植物彻底改头换面,一个由这些绿色精灵创造的通王城将重新诞生。通王城在自然中创造、在自然中消失、在自然中改造、在自然中再生。</p> <p><b> 巴戎寺</b></p><p> 通王城的中心便是巴戎寺。吴哥从前一直是以印度教为国教,信奉湿婆神,阇耶跋摩七世打败了入侵的占族人后,改国教为佛教,建造了信奉佛教的巴戎寺。巴戎寺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面佛像”,巴戎寺共有50座佛塔,每一座都刻有四张面孔的佛像,共200张面孔,居高临下,面向东南西北,据说四面佛就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孔所刻,他要像佛一样守卫着自己的疆土,注视着自己的臣民,“别做坏事,你逃不出法眼”。他把巴戎寺建成了吴哥唯一没有围墙的寺庙,可以公开接受臣民们来此朝拜,从此神庙就不再是安放已故国王的陵墓了。</p> <p> 我沿着石块的夹缝上下前行,在神庙的石缝之中爬满了脉管般的树根,巨树骑在石块之上直入云层,据说这里曾是《古墓丽影》的取景地。人站在树根下,无论你认为自己是多么的魁梧,力大无穷,在它的脚下你也只能对着它最细的树根,感慨人的无力和渺小。</p> <p> 从神庙下来,在草坪上意外见到几只小猴子,或许已沾有佛性,一点不怕人,自顾自地嬉戏。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几百年前,这里的美猴王曾率领群猴助王子从敌人手中夺回妻子,不论故事真假,这里猴子和人一直和谐共处着。</p> <p><b> 巴肯山比粒寺</b></p><p> 傍晚,我沿着陡峭的石阶爬上巴肯山顶,在比粒寺周围的地上早已坐满了从世界各地涌来守望日落的人。比粒寺曾是吴哥王国都城的中心,也曾是吴哥王国的国庙和吴哥多位君王火葬的地方。这里是通王城的最高点,你可以像神灵在天空俯视大地一样俯瞰吴哥平原无限伸延。在远处大地的上空,一轮圆圆的落日正向地平线靠拢,它带着对白昼的依恋和对夜色的期待缓缓地投入到大地的怀中,残墙断壁的比粒寺废墟孤寂地沐浴着夕阳的余辉中。</p> <p><b> 小天使皮雕孤儿院</b></p><p> 第三天参观了小天使皮雕孤儿院,它创建于2002年,收养了80多名无家可归的孩子,这群孩子白天会在工作区学习皮雕技术或是现场雕凿牛皮,傍晚则会利用时间读书学习。这是由政府开办的孤儿院,接受了许多国家志愿爱心人士的捐助,许多孩子成年离开孤儿院前,都能学得一门可以谋生的手艺。</p> <p><b> 丝绸农场</b></p><p> 从孤儿院出来,参观了丝绸农场,该农场是由联合国科技文教组织负责开发和管理的,这里包括养殖、采撷、取丝、纺纱、成品制作、销售一条龙作业,院子里的桑树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多国品种,但蚕宝宝吐的丝却全部是金黄色的粗丝,不是中国常见的白色细丝,可作丝绸原料,这里的丝只能做富有民族特色的水布等。</p> <p><b> 大榕树民俗文化村</b></p><p> 第四天早起参观了富有传统特色的大榕树民俗文化村,这个村仍保持着原始的高棉人习俗,是母系村落,谁家中生女孩了,孩子从出生就可直接可以分到一个房子,男孩则没有,男孩长到七八岁,要不去当和尚,要不自谋生路。长大结婚时,是男孩嫁到女方家,家中的财产和生活开支统一由妻子支配。所有的房屋全部属村子共同财产,由村子统一分配,所有人只有居住权,没有继承权。这里的银器非常出名,女孩子从出生就会配带银饰,并且全村聚餐庆贺。这或许是因古时高棉人较少,生存环境差,崇尚生殖图腾有关。</p> <p><b> 洞里萨湖</b></p><p> 下午来到洞里萨湖(金边湖),这是柬埔寨最大的内陆湖,长约500KM,宽约110KM,从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洞里萨湖字意为“巨大的淡水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也是“黑人”聚集地。越南曾经多次入侵柬埔寨,留下了大批越南人,后来这些人回不去了,成为越南不要,柬埔寨不承认国籍的一群“黑人”,他们只能窝居在洞里萨湖,柬埔寨政府也没办法将其驱逐出境,但规定他们不准许上岸生活,只能在湖岸卖鱼、购物等作短暂停留。</p> <p> 坐上游船,船上有个黑瘦的越南小男孩满船到处奔走,给游客捏胳膊捶背,来换取游客的小费。随着船队的推进,河道两旁的红树林开始出现零零星星的水上木屋,传说中的水上人家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游船继续前行几公里,河道收窄进入一片芦苇荡,这时就可见到水中各种简陋破烂的船屋、浮楼,狭长的柳叶舟在周边穿梭,赤身裸体的孩子脖子上缠绕着蛇,在船头嬉戏,当有游船载着游客经过,他们就开着小船来卖饮料、水果、鱼干,或者带着小孩过来讨要小费。这些越南难民家家户户都有船,随雨季和旱季的轮换而改变着系泊地点,在偌大的洞里萨湖漂泊流浪,风吹日晒、生死由天。这是一个处于漂浮状态的村落:水上船屋、水上学校、水上餐厅、水上教堂……</p> <p> 水上人家的生存状态的确让人怵目惊心,他们生活异常艰苦,虽然洞里萨湖的渔产十分丰富,但恶劣的环境和落后的医疗条件使这里的儿童死亡率非常高,更可怜的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一代代还得继续过着这种颠沛游离、无根无固的水上生活。傍晚夕阳的余辉照在湖面上,异常美丽,此刻我却再无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