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这个全民心目中公认的吉祥年,并未如期给我们带来一帆风顺。迎新之际,突发新冠疫情,举国上下仓皇一片。抢购口罩、物资、双黄连口服液;李文亮医生由造谣者变成“吹哨人”,势利小人利用民众恐慌心理诈骗,武汉红十字会各种不作为……各种口诛笔伐。闹剧沉寂之后,大家都趋于冷静,回归理性:埋怨,责难,讨伐,都于事无补,当下最重要的是全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度过难关。绝大多数人们,没有专业知识,不能参加一线战斗,宅守家里,成了最好的抗疫办法。 </h3><h3> 其实,这次疫情何尝不是一次极好的现实版的教育题材呢!<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开学在即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响应教育界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我把课堂驻进生活,把生活引进课堂。</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h3> 学到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带领孩子们掌握古诗和现代诗的特点及区别之后,于是我便顺势布置让孩子们结合这次疫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所思所行,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能配上适当的背景,制作成一幅电子作品。</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一首首诗是孩子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独特的笔触记下的文字。虽然不乏稚嫩,有些甚至笨拙,但相信都是记录下孩子们最真切的感受。这一幅幅美伦美奂的作品背后,一定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和汗水。</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 这是胡清然同学的第一稿,内容虽然不是自创的,但经过这一折腾,孩子领悟了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第二稿。</h3> <h3> 这是胡清然同学的第二稿,第一稿是在学校征稿时(在班级之前),没读懂要求,以为是纯粹的电子版,内容只是网络上摘录的。当我问询内容是否原创时,孩子很快明白过来,在仿的基础上创出自己的作品,虽然里面的“疫情”一词重复出现多次,有些可以用其它词替代,可避免显得单调。但这个过程,对于孩子自身来说未尝不是一次全新的尝试。</h3> <h3> 煎熬的结局并不一定是颓废,更多时候是破茧成蝶。宅家已一月有余,孩子并未墨守成规,无所事事,而是合理安排课业之余,不断关注疫情发展变化。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早已悄然萌生变化,他懂得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凡人,真正体会到万众一心的力量。</h3> <h3> 吴镇涵同学在妈妈的帮助下制作成功,在老师的引导下几经修改,终于呈现上满意的作品。</h3> <h3> 下面都是孩子们努力后的作品呈现,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是尽全力去完成,都有各自的收获。</h3> <h3> 虽然,由于各种因素,我未能制作成电子作品,但我依然用心。</h3> <h3><b>怎么样,我们个个都是小诗人,没错吧😊附上几份电子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