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惊蛰情思

肥乡区常耳寨中学

<p><br></p><p> 古人云: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因而,我特别盼望惊蛰节气的到来,期待2020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散,也好让禁足许久的我能够自由自在地走出家门。</p> <p><br></p><p> 近日网上多是向好的消息。我今天要去单位值班,这是蛰居月余后,出门最长一段路程,虽然疫情未散,但理由充足,竟有点迫不及待,有点欢呼雀跃。出门戴口罩、戴手套,早已成为习惯。外面,蔚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醉人的阳光……俨然一派融融的春光!</p><p> “惊蛰至,万物长”,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气温回升,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也该醒了,是否在惊觉欠身、抖擞精神?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植物们已受了雨水的滋润,抢先睁大眼睛,看:路旁的柳树树冠全部呈现绿色了,泛青的杨树枝条快要长出“毛毛虫”的穗子,桃树、杏树上的花骨朵每天变着花样儿,都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嫩芽绿意在人们的眼前迷离荡漾 。度过了漫长冬天,匍匐在地的麦苗,抬起头,伸着身,绿意盎然,给一望无垠的大地铺上了绿地谈。田间地头野草、野菜,探头探脑,竞相发芽吐叶,万物争荣。空气中弥漫着万物萌动的生机勃勃的气息,以及呼朋引伴的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大自然一下子生动了许多!我也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p> <p><br></p><p>  “惊蛰到,春耕忙”。防疫农时两不误,抢抓春耕好时光!“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各级各部门防疫不松劲,春耕不耽搁,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p><p> 看,那边植树火热现场:三五个人一组,刨坑、扶正、填土、踩实、浇水,道道工序都做得认真,干得起劲。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一番忙碌之后,一颗颗树苗迎风招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植树造林,人人有责,迎接3.12植树节!”红色条幅十分醒目。前人植树,后人乘凉。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人,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p><p> 由此我又想到这场疫情,正是这场灾难,让十四亿人中国人瞬间聚集起了伟大的能量:精诚团结、无私奉献、勇于牺牲 。当疫情汹汹时,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亲自披挂上阵,带领着科研团体驻扎武汉,研究救治方案;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逆行武汉,奋战在疫情一线救治病人;是环卫工人不顾风险,为城市做清洁、除病毒;是快递小哥在病毒肆虐的城市中穿梭,为居家隔离的市民带来舒适方便的慢生活;是的哥和普通市民,冒着危险义务接送医护人员和急需就医的居民……是他们在灾难来临时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生与死的关头,每一个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与担当。一幕幕与死神抗争的救治;一封封心怀大爱的“请战书”;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声援日记”;一次次爱的奉献与援助。这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我的中国:有一份力出一份力的“同心协力”;有一颗心奉献一颗心的“万众一心”;有一座城援一座城的“众志成城”。</p><p> </p> <p><br></p><p> 想着这些,元气满满,我也要做好我自己该做的事情。在手不能牵手、面不能见的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病毒可以猖獗,但教育不能耽搁 。作为教师的我们,担当起了隔空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命令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再大的困难,必须一一解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起来几句话,做起来那是日夜不辍、辛苦伏安的结果。特殊时期,也许每个人都是战士呢!</p><p> 惊蛰,不只是惊醒了动植物,也让我意识到:城封了,爱没封:病毒隔离了,爱还在流转。成长的精彩,绽放在时光里。期盼疫情早日消除,春暖花开,战士平安归来!庚子惊蛰,注定不会平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