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让我们荡起双桨,多么熟悉的旋律,歌声悠扬,画面美丽,真心期盼心灵的春天早日到来,让纯真的童声驱赶心头的雾霾。我们有希望,有胸怀,有信心,有力量,有热情。我们还有神圣的育人职责,我们工作着,辛苦着,也快乐着。</font></h3> 学生的学<div>教师的教</div><div>值班</div><div>消毒</div><div>物资筹备</div><div>校园及各室清理</div><div>方案计划</div><div>安静的心,温暖的情,美丽的画,</div><div>线上培训</div><div>线上宣传</div> 自2月10日开始进行线上教学以来,我们不间断地进行教学监控,通过认真筛选,保存了最能体现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音像资料,目前共累计图片494张,视频42个。<div>这些珍贵的资料,不但记录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还真切地记录了下疫情发生发展期间教师们临危不惧,冷静严肃,科学对带的良好精神风貌。</div><div>这些记录,是老师们的心血与汗水,是老师们的情怀与意志,是老师们朴实无华的足迹,是一个个纯粹高尚灵魂的真实写照。</div><div>我很想把袁枚的诗倒过来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正是这一个个微小教师群体,耗尽自己的青春,换得学生的青春。他们应该是抗疫后方最稳固踏实的防线,让烦躁不安的家庭安静下来,让知识的清流润泽慌恐的心。</div> <h3>返聘教师的敬业</h3><h3>吃奶孩子的妈妈</h3><h3>身怀六甲的准妈妈</h3> <h3>我们也曾困惑焦虑,面对突发的疫情,我们有一颗坚毅的心,我们很快感到疫情对教学的冲击,教书匠本能的意识里有了许多的思考:什么时候开学?延迟开学怎么办?教学内容堆积怎么办?教学内容要不要调整?有什么方式弥补学生居家造成的时间流失?网络平台如何作用?家长的配合是否顺畅?等等。</h3><h3>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目光高远,瞄准学期计划,</h3><h3>知识的获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h3><h3><br></h3> <h3>不急不躁,徐徐前行,我们深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疫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教学也立足长远,不搞一时一地的形式,而是按部就班,细致谋划,全面铺开,要求教师切勿侥幸,以持久战应对。</h3> <h3>虽是偏远小学,亦傲然前行。离开了粉笔讲台黑板,我们曾一时手足无措,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如山倒路断,在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我们是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那一波,有的年龄大的老师甚至没有智能手机,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无从谈网络授课。尽管如此,有些老师创造性的建立了家庭互助学习小组,相互守望,互通信息,携手前行。在这个阴云密布的春天,我们的师生艰难地奔向生机盎然的春天,等待山花烂漫的山花映红求知的笑脸。</h3> <h3>化作春泥更护花</h3><h3>教师的辛勤如微雨润物自然而然,如腊梅初开暗香浮动,学生的成长如春起之苗日有所增,如滴水穿石镌刻心路历程。</h3> <h3>勾勾划划圈圈点点,作业批改一丝不苟,朝朝暮暮时时刻刻,内容讲解有条不紊。教师的天性就是不怕粉尘飞扬,不怕口干舌燥。一个笔画,一个数字,一个字母,都不是小事,稍有偏差当立即纠正。时空隔阻,师生心灵相通,始终在学习的基准线上前进,再前进!</h3> <h3>拐个弯,见到你。这是我们学校的返聘教师张在玉的话。他没有智能手机,网络教育是个盲区。但是有情怀,总有办法。,把每天学习任务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至每位家长,然后他主动找到班主任,希望得到协助,帮助他监控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很感慨于他痴迷于教学的精神,这才真是民族发展的基石甚至是民族的脊梁!</h3> <h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似乎是高大上,似乎很不与我们相关。其实,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尤其老师,成为了这重大事件的枢纽角色。教师的教育渗透,为稳定家庭冲淡恐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家国,本是一体两面,对于家庭的贡献,谁能否认这浓厚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呢?</h3> <h3>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学校每天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梳理统计,对讲授内容质量,进度,学生接受程度家长满意度等进行细化量化,作为学期结束时考评依据。</h3> <h3>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监控中,共采集梳理图片,视频,文件,</h3> <h3>卧室变教室,书房变直播间,这是一个独特历史阶段,我们的老师自然希望条件好一点的,有个像样的书桌可以安放教材资料,有个时尚的房间直播,让学生有个舒适的视觉效果,可是,这高端高端大气的条件我们真没有,然而我们的进度在有序推进,我们的计划在如期进行,我们有很偏远且条件简陋的老师,这就真应了刘禹锡的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山深处安放着一颗宁静执着的育人之心。</h3> <h3>我们也有高雅的情怀,也有彩色的梦想,只不过都寄托在学生的心中,我们无暇去欣赏吐绿的青草和姣美久违的原野,但心中的诗已有了万千行: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那河畔的绿柳,是餐桌旁的学生,那网络传递的智慧,是老师的梦,揉碎在学生心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