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 <p> 作为一位“老教师”,听完孙主任的深度备课第二讲,忽然有一种跟不上脚步的焦虑,第一讲和自己多年的备课经验还能衔接,那么第二讲的很多思考点都是自己的“盲点”。人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会产生舒适感,安全感。一个老教师往往更喜欢同化的认知方式。鉴于自己多年的思维习惯,我在备课实践中建立了2个联系:</p><p> 一. 将第二讲的内容与第一讲的内容联系起来;</p><p> 二. 将讲座中新出现的思考点,关注点与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联系起来,在覆盖已有的认知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生长点。</p> <p> </p><p> 下面以“因数与倍数”一课为例呈现自己的学习实践 </p><p> </p><p> * 深读单元前的“教材介绍”和单元后的“备课资料”,从宏观上准确定位。</p><p> 四个定位确定了教什么(学什么),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给谁的问题,这是教学的目的地,有的放矢才能使后续的怎么教(怎么学)沿正轨运行。四个定位可以看作教学这件事的本体性知识,是细致研读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的载体。是贯穿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线索。</p> <p><br></p><p> *细读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从微观上具体把握 </p><p> 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是呈现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从微观上具体体现如何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如何把教师的教学策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教学的策略性知识。微观的细致研读要依托宏观的准确定位。</p> <p> </p><p>编写意图--由知识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解读</p><p> 1.读例题呈现,明晰知识结构</p><p> 例题的具体编排:(编写意图1)</p><p> 对9个除法算式分类--出示分类结果--引出因数,倍数概念--举例说明</p><p> 编排思路:(编写意图2)</p><p> 具体--抽象--引出概念--说明概念</p><p> 理论支撑:(四个定位)</p><p> 模型思想:情境--抽象--表征--解释 (依托抽象,概括,推理的思维方式)</p><p><br></p><p><br></p> <p> 2.读问题情境,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找知识的生长点 </p><p> 这相当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听讲座我清楚了每节课的知识生长点就已经在教材的例题中蕴伏。读懂情境就能帮助教师准确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本节课的知识生长点是整除。</p><p> 3. 读提示语,引领学生走向思维的对接点</p><p> 这相当于突破重点,目的是通过点拨,讨论,辨析将学生的思考点接引到知识的生长点上 。本节课的提示语 “你能把算式分类吗”,通过放手让学生分类,交流理解分类标准,把学生的思维对接到整除上。</p><p> 4.读练习题,强化知识特征,精细新旧知识的分化点 </p><p> 这相当于练习巩固。通过分层练习和补充练习强化新知识,针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处强化,帮助学生顺利建构新知识。</p> <p>教学建议---由教学策略到学习策略的解读</p><p> 对于教学策略,我的认识比较模糊,薄弱,自己更擅长设计一个个问题,以问题的推进来完成学生的学习,这与孙主任讲的“先行组织策略”相符,以老师的有意义的讲授为主要表现形式。</p><p>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才更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这种理念,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我也开始关注“认知发展策略”,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发现式学习为主要形式。</p><p> 但对于活动细节的设计,活动材料的准备,课堂的组织保证缺少深入的思考,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精加工,这也是自己理论缺失造成的原因。讲座中,孙主任给我们提供了补习理论的相关参考点,感谢孙主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关怀。</p><p><br></p><p><br></p> <p> 1.读单元整体教学建议,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为老师从整体上选择教学策略提供思路。</p><p> 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这条教学建议也是本节课的编写意图,它遵循了学生内在的心理学习规律,也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方法。这个教学建议告诉我们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按照这条线索。</p><p><br></p><p><br></p> <p> 2. 读课时具体教学建议</p><p> 给出了关键知识点的教学建议,可依此设计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p><p> 教:采用认知发展策略</p><p>放手让学生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延伸思考</p><p>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学习单</p><p>1.独立分类---自己把这9个算式分类</p><p>2.小组交流----说一说分的结果。</p><p>3.对比调整----重新 分类。</p><p>4.汇报---说说分类标准。</p><p> 教师解释,这一类除法算式具有共同的特征,是我们今天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我们来概括它的特征。</p><p> 根据教学建议2,教师可以设计对比练习,有意引导,及时纠正这样的策略来完成。</p> <p> 梳理的过程比较痛苦,这是一个打破重建的过程,但是不破不立。</p><p> 对于学习,正如柏拉图所说,我唯一知道的事是我什么都不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