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陇南,我的蜗居抗疫故事

陇之南 • 微 报

<p>一段特别的生命体验,打乱了日常的生活。</p><p><br></p><p>庚子年春节,中国疫战,在人们心中留下永生不会抹去的记忆。</p><p><br></p><p>1月23日,武汉封城,次日即是大年卅。封闭隔绝,不串门,不聚会,连返老家上坟的计划也只能取消。</p><p><br></p><p>在成都蜗居的月余时间里,于我而言,读书,上网,书法,变着花样搞吃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特殊时期,心怀敬畏,平安无恙的生活着,亦觉得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也是自己莫大的幸运。能正常的悦书习字,食宿不误,亦觉是无尚的奢华。</p><p><br></p><p>四川疫情的确诊数一直排在全国前八,而成都又排在四川第一。</p><p><br></p><p>特殊日子里的冬阳,如似一个未成年的孩童,在正月的晨曦里出奇地明朗,现出温情可人的颜容,给阴霾密布的世界赋予了无限的清气与能量。这样的时刻,站在这样的曙光里,呼吸聆听,静观其变,等待着疫魔的消失,无以言表达忐忑之心自在不言中。</p><p><br></p><p>没有硝烟的战疫已打响快一个月,生与死如此近距离地靠近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平安活着,毅然成了每个人当下最美好的祈望。</p><p><br></p><p>1月30日晚12时,开车到成都天府广场。不见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诺大的广场空荡荡的,看到北侧的毛主席塑像,悲从心来,作诗一首,以慰己心。</p><p><br></p><p>夜游天府广场</p><p><br></p><p>江城遭重疫,天府汇苦焦</p><p>往昔人熙攘,广场赤情烧</p><p>雕像立毛公,仙眼警今宵</p><p>祸福会依数,日月归天骄</p><p><br></p><p>不良人渔利,愚民烹餐超</p><p>生灵皆有序,岂吾辈独消</p><p>敬畏自然始,祈祷雷神饶</p><p>苍生一家亲,寒树绽琼瑶</p><p><br></p><p>午后时刻,客厅外,小区人工湖的水碧波荡漾,阳光散落在花园,一丝余热不舍散去。一切的欣喜、期盼都在心间,化成了抗疫的信心、耐心、决心。</p><p><br></p><p>顺手翻阅手机日历,下意识往后一看,2月19日雨水。心间窃喜,或许是在室内待久了,心田春意不觉萌动起来。傍晚,带着妻儿,去室外春意初起的小区环形道上转几圈,贪婪的呼吸春天的第一缕清新。</p><p><br></p><p>我相信、深信也坚信我们上下五千年饱经沧桑、历经风雨的泱泱大国,在不久的明天,终将战胜这场病毒的侵袭,那些属于我们的绿意盎然,都会如期而至。</p><p><br></p><p>2月26日,疫检测评,开健康证明,几经周折,从四川成都驱车到甘肃武都,至今处于半隔离状态。</p><p><br></p><p>约晚8时到达武都。进入小区,单元门已被封,只能从地下车库进出。登记、测体温、健康系数测评等手续后,被告知居家自行隔离14天。</p><p><br></p><p>继续蜗居,继续抗疫。</p><p><br></p><p>甘肃是全国新冠肺炎确诊数较少,而治愈率较高的省份。这里的疫情较四川轻。我所工作地陇南市武都区,被称为陇上江南,有“早知有陇南,何须下江南”的说法。</p><p><br></p><p>武都仍是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遥远又亲近,温暖又疏离,灯火亦是心安之处。因为,透过灯火,我知道,你们在,我们在,大家都在。</p><p><br></p><p>白龙江水依旧不紧不慢朝东流去,去寻找长江,归位东海。大家静静地等待,用自己的心,触摸着世界的温度。</p><p><br></p><p>每天看央视,看头条,凝视着钟院士含泪而笃定的眼神,感受着无数白衣战士疾行上阵的步伐,瞧见了一批批志愿者们无私无畏的奉献,谛听着地表下万千生命复苏的回响。</p><p><br></p><p>我们都一样,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能保持微笑。</p><p><br></p><p>庆幸的是,抗疫写志,近两月来,撰写诗文近50余篇,在网络平台推发,单扁阅读量达百万的也有近10篇,其中一篇曝款370万阅读量。多年未写,重拾文字,仍然兴趣盎然,不由感叹,文学真好,网络真好。</p><p><br></p><p>在华夏东隅的武汉,神州大地千万儿女和白衣战士,正赴一场空前绝后抗疫攻坚战,每天都有逝者,每天都有生还,倾城倾国,生生不息。</p><p><br></p><p>等待阴霾散尽,等待春暖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