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h3><h3><br></h3><h3>要不是我碰巧买到《101 POSTCARDS》,我还真的就错过了“几米”这个人。五公分厚的101张明信片,很精美地放在一个特制的包装盒里,这种包装实在是值得作为礼品整套送给朋友的,如果遇上适合的朋友,取出来其中一张,用了明信片的形式越过山水邮寄到他的信箱里,并且注明是从整套里面很认真地选了一张,我以为我的朋友会凝神于他所站立的天空,沉静一会,长长地叹息道:“真难为他有这样的心思了!”</h3><h3><br></h3><h3>【2】</h3><h3><br></h3><h3>1995年,几米得了一场病,突如其来,而且单独把“白血病”三个字放在生命的面前的时候,就会给人以沉重的打击。多年前我未曾谋面的一个朋友,在江阴当老师,人很清癯,看上去是标准的江阴人,难得深情的普通话,也常常做些朗诵,那声音听起来让人半天都愿意沉浸下去。我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江上飞”,我们常常联系,知道他得的和几米一样的疾病。他很坚韧,常常,是的,常常地告诉我他如何在死亡的门槛上坐了一个明月和星星辉映的夜晚,或者在某一天的下午,他说看见那生死的门槛上有些漂亮的影子,他就坐在那里,等待一些明确的信息。他极其敏感,因为生命随时就会像一个玻璃瓶一样掉落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也许只允许他听见第一声。几米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白血病”又是突如其来,这种打击对于一个不到四十的男人来说算得上是致命的。几米的重返健康和我那个叫做“江上飞”的朋友从此离开阳光灿烂的学校操场竟然如此的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并非一定要在这里谈论生死的仓促之感,只是觉得无论是谁,面对脆弱的生命,如何通过敏感来激发我们关于命运的认识。</h3><h3><br></h3><h3>【3】</h3><h3><br></h3><h3>几米说:“生命的变化太快,太残酷,来不及准备,也无法预料。所有的美好都在当下,而所有的变化也变得美好。我感念那一段饱受折磨的伤痛时光,让我变得感性而敏锐,许多平凡的小事变得重要,而许多非凡的大事又变得无足轻重”。正是这种对于变化的深情理解,构成了几米全部作品的基本方向。我相信几米依然没有强大到只用变化两个字来抵御命运各种侵蚀的到来,我宁愿相信,几米找到了一个努力说明人生和命运的办法:变化这两个字恰好体现了中国人生哲学的精神。我不会否认奈何之感,谁都有,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双手一摊,并不只是死亡刹那间美丽至极的形体动作,也是俗世社会我们此刻面对生命的本能反应。承认生命的脆弱并且获得敏感,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伴随生命一道而来的魔鬼。</h3><h3><br></h3><h3>【4】</h3><h3><br></h3><h3>为了证明给魔鬼看,我还有一口气,几米甚至鼓励自己变得虚假:</h3><h3><br></h3><h3> 我将自己种进花盆,假装是一朵花。</h3><h3><br></h3><h3>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几米的作品,又有多少人从生命的存在上接受过几米的影响,或者,很多年之后,碰见我这样到了2020年的初春才第一次接触几米的作品、还是101张明信片的人,我会第一时间把这句话念给对方听。我愿意做的是:接受这种并非事实的虚假,是一种积极的道德力量,从学会如何安慰我们自己来说,所有的抚慰都具有度过黑暗长夜的意义。没有比这种虚设的细节更能催发我们眷恋生命的了,我正是在这一点上,读懂了几米动人心弦的绘画作品,也窥视到了他把生命放在自己的前面仅仅依赖于刻骨铭心的敏感来重建人生现实的力量。</h3><h3><br></h3><h3>【5】</h3><h3><br></h3><h3>我依然记得我那个叫做“江上飞”的朋友,在长江马上就要汇入大海的不远处的江城里,私下给我朗读一些诗文的景象,我甚至看得见那些落入江水的月色是如何涟漪一样地消失而复出。你和我一样,压根儿就不知道命运这个家伙要给我们上一堂怎样的课,曾经鼓励过他的学生好好努力的一个老师被命运欺骗,而几米则幸运德多。幸运不是要他就此站在原来的地方,幸运是选择几米不断告诉我们一些生命的真相。</h3><h3><br></h3><h3>有一次,几米这样对朋友说:“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其实是自己站歪了!”这是几米的努力所在,他帮助自己,更帮助朋友,他调整自己,更能够调整他周围的朋友们。从白血病的手里滑落下来的几米,藉由敏感而变得乐观,藉由乐观而懂得坚持,再往前走一步,我们和他都会看见一个被德日进强调的事实:人的状态就是心灵的状态。</h3><h3><br></h3><h3>(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