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闲来无事,先生临时起意,要蒸包子。</p><p> 说干就干,找出了家里还剩的几斤面粉,又跑到附近的超市买来了酵母粉。</p><p> 难得第一次,得有仪式感!为了准备一个像样的揉面台,咳咳,先生用了整整一瓶开水,四五个干净的抹布顷刻间没了踪影。</p><p> 倒出面粉,加入调好的酵母,放水,快快快,袖子撸起来,甩开膀子干起来。先生气定神闲,一推一收之间,尽显大厨风范。见我有些惊讶,忍不住把自己标榜:“还行吧?是这个样吧?”他已完全陶醉其中,也就没我什么事儿了,趁机溜回客厅刷手机。</p><p> </p> <p> 刚坐下没一会儿,耳根不清静了。“帮我把大蒜剥好。”“香菇泡好了没有?”“帮我把袖子往上撸……”“肉呢?在哪儿呢?”女婿几声喊,丈母娘忙得很,一会儿跑前,一会儿跑后。我则要近距离伺候,随时听候差遣。谁让人家是“大厨”呢?</p><p> 面和好后,等发酵还要一会儿。剁好了馅儿,三个人总算能落座了。</p><p> 等到面胀大了许多(我是这样觉得的),先生准备揉面了。为了留下他能干的形象,我要瞅准时机,录制小视频,发给他的爸爸、妈妈和儿子。等到他颇为内行地说道“面里没什么气泡了”,就开始像电视上一样把面团揉成长长的一条。手起刀落,长面团被分成若干小块儿。没有擀面杖,用玻璃杯代替了(越想越乐)。面皮得多厚?没底,吩咐我快速百度!查了好几条,也没给出个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管它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弄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吧!</p><p> 一个圆圆的面皮总算好了。谁来包呢?先生看着我。看我也没用,这是装不了的,老实承认不会。先生呵呵一笑,一点不急,颇自信地说:“抖音上有,我学了。”我瞧着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满脸崇拜。只见他把面皮攥在手里,放上馅,却有点儿不知从何下手。沉吟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让我再看一会儿。”点开抖音,完整看了一遍。抖音玩家三下两下,漂亮的包子出来了。先生似是很有把握了。结果却是面皮拉得老长,褶子一个没有,整个一个团嘛!唉,这便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捏的?索性让抖音滚动播放。谁知,抖音手把手地教,先生仍是不能得其精髓。没办法,包成饺子?也没捏出个样儿。丢给我?看着我一脸为难,作罢。心里憋着一股气,闷着捏了好一会儿,一个四不像的包子横空出世了。一旁的我,早已笑岔了气。看着惨不忍睹的包子,加上怒妻不争,不得已唤来了丈母娘。可这位丈母娘,打理菜园是把好手,包包子却也不甚在行。又拿女婿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似模似样地捏起来。唉,可怜我常常被赞誉的妈,在包包子这件事上低下了头。既然都不行,我心一横,上吧!嘿,还行,像是有点儿悟性,褶皱有了,虽然大小不均匀,总算有了点儿形状。褶子捏完了,中间一个洞,怎么办?想方设法把四周的面皮往中间扯,总算把“洞”捏拢了。自我感觉,比他俩包的好一点点。三个人,一边笑,一边包,还不忘互相鼓励着,总算搞定了整整两屉。下图是先生的处男作:</p> <p> 等包子上了蒸笼,救场的弟弟妹妹来了。可惜他们已没露一手的机会,我家蒸锅已大火开蒸了。</p><p> 有过多次蒸包子经验的弟妹告诉我们,要想包子软,面要醒两次,馅要放蛋清,要加水和匀,包子上了蒸笼要等20分钟,用冷水蒸……她一边说,我们的心一点点往下沉。好家伙,一个都没对上。这一刻,我总算理解了那些选择题全错的孩子的尴尬了。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之前,幺幺开玩笑说“别一口包子咬下去,把牙磕掉了”,如今看来,极有可能成为事实。我俩一边装作没事似的请他们吃东西,和他们聊着,一边忐忑不安地等着包子被蒸熟。唉,五味杂陈!第一次蒸包子,多么希望弟弟妹妹能尝到美味的包子,分享我们的喜悦。但又有个声音在说:算了,你们坐会儿就走吧,免得到时惹出笑话,做哥哥姐姐的多难为情!</p><p> 结果是后一种想法应验了一半,弟弟妹妹在包子没出笼前,有事走了。没有应验的一半是包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虽然它的模样的确不俊俏,但也还算软。咬一口,馅除了缺点水分,咸淡倒也合适。总的来说,还行。先生也不客气,干掉四个。一边吃,一边分析不足,为下次能做出更棒的包子做好了经验储备。</p> <p> 先生的又一个第一次在我们的夸赞中告一段落。看着他心满意足的样子,回想其中的花絮,仍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他颇为自得地告诉我,等我们老了,一定会把日子过得很有趣。好吧!且信你,且盼望着你说的日子的到来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