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老街日常

<p>三月的第一天,清晨的都正街还没完全醒,老长沙面馆便支起炉灶,率先点燃了整条街的烟火气。</p> <p>一场疫情,让本应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寂寥。</p> <p>立春快一个月了,但长沙的早晨依然寒冷,早起外出的人显得缩手缩脚而又迫不得已。</p> <p>小铜人比横幅早入住街道很久,所以他张臂欢迎的姿态与横幅内容无关。</p> <p>这条巷子一直是我所钟爱的场景,等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有女子从小巷深处款款走来。</p><p><br></p> <p>老街的每个出入口都有重兵把守,保安尽忠职守,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p> <p>电动男想强行闯关,被保安一把hold住。</p><p>男子说:“我每天要从这里走好多回。”</p><p>保安说:“我管你每天走好多回,反正走一回就要量一回!”</p> <p>橱窗广告栏里的美女穿着性感清凉,但男人们无暇顾及,他们化身为肩背喷雾器,手持扫把的战士,在抗疫战线心无旁骛的散发着自己的微光。</p> <p>令长沙人心心念念的“周记粉店”已正常营业,一切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操作。</p><p>入店测体温</p> <p>酒精消毒液随时待命</p> <p>等餐时顾客之间自觉保持了一米以上的距离。</p> <p>用餐时做到了一人一桌,面朝一个方向。</p> <p>我点了招牌肉饼蒸蛋粉,犹豫再三,还是打包在外面找了个空旷无人的地方解决。</p> <p>奶茶的味道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店里有没有消毒。</p><p>顾客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戴口罩。</p> <p>红色的招牌下贴着红色的大字——</p><p>新年快乐 灶匠大年初一开始营业</p><p>看到不由一阵心酸,</p><p>年前我们都有过很多美好的愿望</p><p>但最终都被这场疫情耽误了。</p> <p>店门关着,模特裸着,老板的心…</p><p>耳边突然响起了那首叫《凉凉》的歌。</p> <p>期待早日开门营业的不止是老板,还有他的“员工”。</p> <p>盟重烧烤店没了盟重牛油和烈火牛肉的飘香,也就没了往日网红打卡地的魅力,外表变得跟门口拿海碗嗦面的男子一般平淡无奇。</p> <p>内心则跟匆匆过往的行人一起七上八下,忧心忡忡。</p> <p>沙拉店的门上贴着——</p><p>请骑手门外取餐,做好会马上拿出来,里面空间小,不透气。</p><p>疫情期间,感谢理解!</p> <p>困难时期,骑手、用户和平台三者彼此需要,互相支撑,成为城市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p> <p>街面上出镜率最高的要属“城市骑手”,疫情当下,人们对这些“城市摆渡人”“银河护胃队”的依赖似乎更高了。</p> <p>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煽情或卖惨都是在浪费时间,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用来谋生。</p> <p>戴上口罩,背起行装,该上的路必须得上,该开的工也还是得开!</p> <p>街上的店面很多都处于关张状态,闲置的墙面和下拉的卷闸门正好被社区征用,成为了张贴抗疫宣传标语和各级通告的有利场所。</p> <p>社区基干或者志愿者们认真的张贴抗疫通告。</p> <p>然后认真的用手机固定工作证据。</p> <p>固定住了,心里也就踏实了。</p> <p>太阳慢慢出来了,街上的原住民也陆续现身,成夹道欢迎式坐在街道两侧拉家常,多数人都没戴口罩。他们的心态应该跟农村人在自家晒谷坪晒太阳差不多,我的地盘我做主。</p> <p>二四八月乱穿衣,棉袄毛衣短裤一齐上,唯一统一的服饰搭配是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医用口罩。</p> <h3>年轻的妈妈们总喜欢把往外跑的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憋不住了。</h3> <p>男人就没那么多说辞,憋不住了,推辆单车出来溜达一圈就是。</p> <p>反正也没什么生意,不如静下心来看看书。</p> <p>俯下身来逗逗狗。</p> <h3>主人和狗的兴趣点好像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h3> <p>比特犬做了一个标准的瑜伽下犬式迎接崭新的一天。</p> <p>对面的田园犬也不示弱,把身体扭成麻花以示自己也有扎实的瑜伽功底。</p> <p>作为同一街道的“居民”,比起狗的淡定自如,猫则显得有些悲观消极。</p> <p>有的愁眉苦脸</p> <p>还有的怒气冲天</p> <p>它们也许不知道,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世界终究会绚丽起来,那时我们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拥抱本该属于我们的一切美好!</p> <p>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需要尊重生活,更需要尊重生活里的人。特殊时期,普通人用镜头记录普通人的日常。</p><p> 2020年3月1日摄于长沙都正街</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