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随笔(待续十一)

爱笑的眼睛

<h3>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海南) 游传华</h3> <h3><font color="#167efb">篇二十四:风景这边独好</font></h3> <h3>  我们海南队所在的江汉方舱医院二楼病区经过连续几天密集的核酸和CT检查,又连续几批病友康复出院了。今天只剩下二十几名患者,按计划二楼需要设备升级和消杀处置,这二十几位只能转移到一楼病区,交接完毕咱们队伍集体休整,结果病友与我们感情太深,不愿意中途换医生,我们只好又安排一楼上班。好在就这二十几个,安排医生数相应减少,每次轮班间隔时间也长了不少。</h3> <h3>  工作压力轻了,听到的又是总治愈4万多名、新增仅206名的好消息,荆州方面海南队友已经进入隔离休息状态,看来我们归期可待。下午,领队蔡书记还参加了湖北省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海南队工作情况。心情大好,晚餐多吃了半碗,顺便再次感谢一下武汉方面后勤人员,每天的饭菜分量十足且越来越可口,上班虽消耗甚大,体重反而比来汉前重了五斤。</h3> <h3> 当然,现在还不是弹冠相庆的时候,虽然2周前7万多病人治愈过半,新冠病毒的城池已摇摇欲坠,但现存量肺炎病人还有3万多名,这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绝不能有半分松懈!再咬牙坚持几周,降到三位数就是阶段性胜利;直至降到零,我们才能举杯同祝、纵酒欢歌。</h3> <h3>  与中国喜人形势相比,国际上则是一片狼藉。日韩沦陷,定点医院部分医护辞职走人,苏格拉底和南丁格尔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甚多欧美国家干脆官宣不用戴口罩,因为没有货也没能力生产,涨价几十上百倍都抢不到;意大利露着大鼻子的意式口罩风闪亮全球,戴口罩的议员被嘲笑;老美确诊病人很少,听说政府没钱,检测核酸全自费3000刀,惊掉我的下巴。</h3> <h3>  看世界太闹心,回头看我中华家,全国鼎力支援疫区,医院检查治疗全免费,好多患者核酸做了三四次不放心还要继续做,吃好喝好来段舞蹈......有着大中华做后盾的感觉真好!套用九八年一句名言: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h3> <h3><font color="#167efb">篇二十五:聊天也是工作</font></h3> <h3> 说起聊很多人都擅长,这其中一些上了年纪的武汉人又是个中翘楚,天南地北,谈古论今,可以几个小时不重样。</h3> <h3>  今天我们酒店休息的队员接到了一份紧急任务,打电话聊天。当然,此聊非彼聊,医疗任务之一,电话回访补录资料。医疗法规规定所有病历都需要完善归档存留,由于前期方舱医院电脑系统建立不完善,不少患者信息录入存在遗漏,而不少人已经治愈出院了,因此只能采取电话回访的形式来补录资料。接到通知后我看了一下,需要电话里统计的材料比较繁琐,比如说第一次发病什么时候、哪些症状、在哪家医院看的病、用的什么药、有没有改善、CT编号、检查报告结果等等几十项,顿时有点头晕。</h3> <h3>  说到打电话,普通人最烦接到各种推销售卖以及诈骗电话,一般是不耐烦的应付几句赶紧挂断,这次我们打电话提上这么多问题,会不会也遭遇不愿答、不耐烦的尬聊模式?心中不禁有点小忐忑。</h3> <h3>  第一个电话那头的大姐可能还在小寐,声音有些含糊,接连自我介绍了三遍她才明白过来,“哦,原来是方舱医院的医生啊。”冷漠语调马上变为热情,“你们辛苦了,哎呀真是感谢......”听了好一会,实在不好意思只有打断她的话,“我们这有些资料需要您完善一下,请问你第一次起病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啊?哦......那好像在二十九还是三十,那天我跟姑娘去超市,人蛮多,我本来想买点菜......”我几次想插话都没插上,眼看大姐已说上3、4分钟了,手头还有一大摞,只能提高声调打断她的话:“好的好的,再问下当时您去哪看的病?”。“看病啊,第一天就有点咳嗽没管它,以为是感冒,跟我爱人说了,他就去药店买了盒三九,吃了两天......”终于完成了第一份病历,看看手机,聊了二十多分钟,我这可是外地号,长途加漫游啊。</h3> <h3>  有了几次经验之后,我总结出需要开启快刀斩乱麻模式,将大哥大姐们放飞的思绪“扼杀”在摇篮中,一个接一个的连珠炮式发问,果然效率大大提高,基本可以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晚饭前,任务终于完成。</h3> <h3>  放下发烫的手机,心情愉悦又有几分愧疚,我们只是尽天职本份,而武汉朋友把我们当做倾诉对象,以最大的热情和友善相待,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面对这些病友,感觉我的敷衍有点对不住他们付出的真诚感激之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