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觅古城墙

张宏文

新绛县城旧称州城,隋开皇三年建城,城墙历代有修葺,明代成规模,明洪武元年修城池周围九里十三步,西墙高四丈,东北高三丈五,修南门称为朝宗,修北门称为武靖。嘉靖三十七年在南北二门各建楼五间。隆庆元年加高城墙,修南城护城壕,砌石堤,以防河水冲蚀。崇祯末年城墙多处增筑炮台。清朝顺治六年建北门月城。宣统三年新军破城焚南门楼,民国三年重建。县城自古不准开东南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工商业发展开西门,解放后又新开东门和西北门。1962年石油公司将原北门及瓮城占用为油库,另在东南侧开一新门。1976年大规模整修拓宽南北大街,南门洞及南城墙被拆除,东城墙被推平填入东天池,在城墙基地上建造了大批的民房。80年代又陆续推平西城墙、北城墙,仅留东北角一小部分城墙。至此古韵古味的县城不复存在。巡着旧城墙的遗迹自南门逆时针一路走开,在遗存和脉络中感触旧时州城的辉煌,仿佛一帘幽梦,感慨万千。 从治汾塔上遥望南城墙,依稀看见了南城墙的走势 熙熙攘攘的桥头,曾经的南城墙 航拍片就是好,看到南城墙轮廓分外清楚 从这里拐上去就是南城墙 这就是南城墙了,不见城墙只有住房,好像在城墙的基础上盖房子就结实,当年城墙上几乎全部都是房子 绕着东天池南城墙和东城墙衔接自然 拆掉的南城墙住房,腾出的地方 腾出的南城墙空地上是一个简易的练车场 东城墙上生活气息浓浓的 城墙北门的地方是一座瓮城,现在是石油公司的地方,设计成加油咀样的大门,宛如在给残余的城墙呐喊加油 新绛的城墙巧妙地利用周边沟壑,用极少量的土就构筑起高大的城墙,瓮城是用砖做的,保留了这么一段,看上去沧桑感很浓 现在保留下来城墙感最好的一段 紧挨着的城墙外已经被充分利用全是住户的宅院 航拍片中的残留北城墙,很壮观的,极具美感 站在残留北城墙上,芳草萋萋 望城墙内外,红瓦连连 这个是窑头村遗留的一座涵洞,它不是城墙的一部分,但是新绛的城墙以前没有西门,西北方向村里的人进城从东北方位的北门进出,这个洞就是一个要塞通道 北城墙西部残留的一段城墙,曾经在城墙下挖窑洞存放果子,现在这个地方的名字还叫果库 西城墙外就是深沟了,西大街以北名字就叫城壕路,西大街以南是西关村,站在村内看,城墙的地方是新建的西街学校和县幼儿园 西关村里向南看去城墙沿着沟边向南延伸 新建的一处城墙台阶通道,连接着三楼和西关村 残留的西城墙,横截面很明显,又像一个老人在向人们诉说着城墙的昨天 顺城街就是顺着城墙外的一条街道,城墙早已消失,唯有名称依然长久地告诉人们城市的过去,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站在治汾塔上,向西望去,辨识着曾经的城墙模样,哗哗汾河在告诉你,逝者如斯夫,唯余此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