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学、我思与我行</p> <p>2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p><p>承责之重,工作不易。一头连着食品安全,一头连着产业发展,安全与发展是主题。感谢理解我、帮助我的圈中好友。</p><p>这是2年来的所学所思,有的是交流发言,不是精心写作的文章。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忽略。</p><p>春节前已整理,不料新冠肆虐,应接不暇,直至今日得以扫尾。</p><p>工作痕迹,倒看脚印,粗鄙浅薄,不足道也。诸君同仁一笑了之。</p> <p>目 录</p><p>一、食品行业:“义”与“利 ”</p><p>二、食品检测:无奈和无力</p><p>三、企业质控人员:重任在肩</p><p>四、监管与被监管:共同的价值目标</p><p>五、食品生产企业:有这么脆弱吗?</p><p>六、食品添加剂: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p><p>七、白酒:让江西的美酒飘香万里</p><p>八、婴辅食品:要成为食品行业的标杆</p><p>九、食用植物油:解决行业的“通病”</p><p>十、食品广告:食品有没有功能?</p><p>十一、食品许可审查:光靠“外援”不行</p><p>十二、食品监管信息化:用好不容易</p><p>十三、食品小作坊:兴利除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坚守食品安全的底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学、我思与我行(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食品行业:“义”与“利”</b></p><p><br></p><p><br></p> <p>“食”字,人+良。做食品是个良心活儿,食品生产要有良知。</p><p>中国古代的杆称是“十六两”称,称的三颗星边上刻了三个汉字:福、禄、寿。商人卖东西给顾客时,如果短称一两,则刚好少在刻了福字的那颗星上,意味着无福;缺二两,则无福失禄;缺三两,则无福、失禄、折寿,这个人也就差不多完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商人要讲商德。</p><p>儒家商业的道德标杆是重义轻利。财自道生,利缘义取。</p><p>趋利性是人性的本能。发挥得当,能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也有益于社会集体;但极端的自私也屡见不鲜,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何惧他人洪水滔天。为了使蛋白质的检测值达标,可以在牛奶中渗入三聚氰胺;为了防腐和增重,可以用甲醛泡制水发产品;为了增白和保鲜,可以在蔬菜干制中添加雕白块……这种行为等同于谋财害命,在给他人的身体造成损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社会心理造成了很大冲击。在小农经济时代,这种情况鲜有发生,不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但是到了商业竞争时代情况就变了。市场经济,一方面在造就市场繁荣和供应充足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很容易滋生商业的欺压者、欺诈者。</p><p>现代社会管理的一个最重要职责是和商业中的欺压者、欺诈者作斗争,把人性的自私自利控制在法律和道义许可的范围之内。</p><p>有家造船公司的一段商界名言: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有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船在水中走,质量问题攸关人的性命,这是对人的生命的敬畏。</p><p>做食品的企业也应该有这样的境界:我们要做好食品,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有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做好食品。食品涉及人的健康安全,保证安全也是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是对法律的敬畏。正所谓:</p> <p>弱水三千,</p><p>只取一瓢。</p><p>仁中取利真君子,</p><p>义中求财大丈夫。</p><p>——与食品同仁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