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设计的「可恶的病菌」DIY游戏,陪玩、科普、三不误

无名小姐姐

<p>&nbsp;&nbsp;&nbsp;总听老师或者爸爸妈妈把细菌🦠说得很可怕,可是孩子总是不能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病菌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p> <p>&nbsp;&nbsp;&nbsp;&nbsp;像这样,分别用干净的手触摸过、肮脏的手触摸过等等的吐司片作为培养皿,进行菌落对照试验。</p> <p>&nbsp;&nbsp;&nbsp;但是,在这特殊的防疫期间里,我们还是避免这样增加麻烦。</p><p>&nbsp;&nbsp;于是,利用「类比」的手法,让病菌现身,则稳妥得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现身吧细菌</b></p><p>婴儿爽身粉、面粉、DIY闪粉,都是合适的材料。</p> <p>&nbsp;&nbsp;&nbsp;将这些材料倒在手心,揉搓一下,然后就尽情撒野吧,玩玩具、抱抱爸爸妈妈、地板上玩、爬沙发、按电视遥控器……</p><p>&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于是你就会发现,不一会儿,家里到处都沾上了“病菌”,包括家人身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个喷嚏的威力</b></p><p>&nbsp;&nbsp;&nbsp;防疫期间,我们戴口罩就是为了防止飞沫传播病毒,尤其是避免病患打喷嚏时造成的超大型传播。</p><p>&nbsp;&nbsp;&nbsp;一个喷嚏能打多远呢?感染10米远的培养皿不成问题,如果有气流的帮助,最长可“飞行”40米。但这些数字仍然比不上一次亲身的实验游戏——</p><p>&nbsp;&nbsp;&nbsp;继续用爽身粉来模拟病菌,放置手心,假装打喷嚏(注意避免唾沫飞出,仅仅口腔送气即可,或者可以用气球打气筒来代替),效果是这样的:</p> <p>&nbsp;&nbsp;&nbsp;&nbsp;更“4D”的玩法是,以按压装了水的喷瓶来代替人体打喷嚏,如果感受到水雾喷洒,那么就相当于“中招了”。</p> <p>&nbsp;&nbsp;可以看到,可恶的病菌就是这样借助人的活动接触、交叉接触以及喷嚏等特殊途径实现传播的,那么该如何阻止它呢?</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好好洗手</b></p><p>&nbsp;&nbsp;&nbsp;我们来做一个类比实验,看看洗手液的威力有多大。</p><p>首先在盘子里倒入清水(可加入食用色素),然后撒上一层胡椒粉或者DIY闪粉。</p> <p>&nbsp;&nbsp;&nbsp;然后用一只手指戳进去,你会看到粉末都聚集到手指这里来。</p><p>&nbsp;&nbsp;但如果手指事先沾上洗手液呢?哇,“病菌”都退避三舍了!</p> <p>注:这个实验是用作“类比”,原本原理是水的表面张力,而非洗手液的杀菌效果。但别忘了,对于大脑里概念库未尽丰富的孩子来说,类比就是最好的理解方法之一。</p><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许多家长都深知洗手的重要性,但孩子就是莫名抗拒,怎么办?</p> <p>&nbsp;&nbsp;扎染必备的材料如下:湿纸巾,一次性橡皮筋,小夹子,小容器,滴管/筷子,彩笔或者颜料(用滴管取颜料效果最佳)</p> <p>&nbsp;&nbsp;&nbsp;&nbsp;&nbsp;光自己洗手还不够,家里的“好朋友"们也洗一洗干净、也该趁机搞搞卫生了。</p> <p>——喜欢玩水是吗?</p><p>——那就让你玩个够。</p><p>&nbsp;&nbsp;用上各种工具,给家里的玩具、公仔们来个热水泡泡浴,一举两得,你懂的。</p> <p>&nbsp;&nbsp;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可恶的病菌」主题游戏,希望能带孩子一起玩起来。</p>

病菌

类比

洗手液

打喷嚏

喷嚏

洗手

可恶

培养皿

滴管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