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left;"><b> 元宵节</b></h3><h3> 寺坪小学 六年级二班 宋宇翔</h3><h3>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年年都要欢度的元宵佳节从来不会迟到!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春节活动的“压轴戏”,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民间有逛灯会、猜灯谜、放烟花、社火表演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h3><h3> 提到元宵,幼如咿呀学语的孩童,福如耄耋之年的老爷爷老奶奶,谁不是嘴里、心里立时就会生出那种甜蜜蜜,滑溜溜的幸福感呢。</h3><h3> 把圆鼓鼓的“小白胖子”,成群集队地下入沸水中,让他们在“澡盆”里你推我搡地闹腾着,看着他们那股淘气劲儿,闻着扑面而来的香甜气儿,就能让我的口水流到下衣襟了。</h3><h3> 要是能吃到“炸元宵”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会让我轻轻飘入云际的,“小白胖子”们在热油里转眼就变成了“金将军”,金黄松脆的表皮散发着糯米特有的香气,混杂元宵内部坚果芝麻的咸香,把我的馋虫立刻勾动的躁动不安。我的小脑袋时不时地探入厨房,“妈,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妈,你小心点儿,别让油崩到了”。眼睛却偷偷地瞄向盘子里炸好的元宵,可惜太烫,不能偷嘴。期间的作业写更的一塌糊涂,让爸爸责令重新来过。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妈妈叫我帮忙摆桌、端菜。“妈,元宵买了几袋,不够我去买,有芝麻馅的吗……”</h3><h3> “这么多还不够你吃,再说元宵太甜了,吃多了胃会不舒服,忘了去年的教训了?真是个小馋猫!”我挠了挠后脑勺,偷偷地吐了下舌头,讪讪地笑了。</h3><h3> 丰盛的元宵晚餐开始了,桌子摆满了爸爸妈妈的拿手好菜,大盘鸡、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还有各色凉菜…,爸妈的手艺明显是“欲把肚撑破,更上一层楼”了,可是在那盘子“金将军”登场后,它们就显的有些黯然失色了!“咔呲”一声脆响,整个“炸元宵”就在我张的不能再大嘴里“牺牲”了,真的是外酥里嫩,回味无穷啊,我一脸的享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余光中看到爸爸也是这种表情,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h3><h3> 一阵风卷残云过后,我和爸爸互相靠在一起,揉摸着高高隆起的肚皮一动也不想动了,妈妈瞪了我和爸爸一眼,“其他的菜怎么办?几乎就没动,明天就吃剩菜吧”</h3> <h3>小作者:宋宇翔,一个调皮聪明、爱写书法的孩子,正在为自已的理想奋斗着!</h3> <h3><font color="#ed2308"><b>教师评语:佳词妙句你信手拈来,比喻夸张它就束手就擒。“我”饱餐汤圆的传神之态,让人不由想起了沈从文笔下的“八儿”,妙极了!。</b></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乡的春节 </b><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b> 寺坪小学 六年级二班 李佳瑶 </h3><p style="text-align: left;"> </h3><p style="text-align: left;">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喜庆热闹的景象。</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最重要的日子。人们在春节前忙得不可开交,都在忙什么?让我带你们瞧瞧。</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腊月二十八这天,我们要大扫除,拿着鸡毛掸子把旧年的灰尘扫干净,来迎接新的一年,这就是辞旧迎新。 </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粘福字,福字倒着贴,表示来年是有福气的。把有着美好寓意的对联贴上,再在大门上挂上红灯笼。红红的灯笼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最喜欢哪一天?当然是大年三十了。这一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全聚在一起,聊天、游戏,等着吃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啦,妈妈说:“今天的饺子里有硬币,谁吃到就会得到好运气”。听了这话,我和坐在对面的弟弟相视一笑,好像在警告对方,饺子是我的。一开始我狼吞虎咽,生怕“福饺”会被抢走但到后来,我的战斗力不足了,吃的速度降了下来,看看盘中的饺子不多了,我便又一口一个的吃着。“嘎嘣”一声,嘴里有个硬硬的东西,我一看,还真是硬币。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回头看看弟弟,正用失落的眼神看着我,大家就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年夜饭就在这种快乐温暖的氛围中进行着。</h3><p style="text-align: left;"> 12点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烟花,有的似流星,有的如花朵,有的像火箭,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除夕的夜晚是那样美丽,是那样祥和。</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充满快乐幸福和喜庆团圆的节日。</h3> <h3>小作者:李佳瑶,能歌善舞、阳光开朗又细致婉约,随梦飞翔吧!</h3> <h3><b><font color="#ed2308">教师评语: 跟随着你细致流畅的笔触,我又过了一个记忆中的大年。那咯嘣脆的“福饺”啊,承载着多少童年的欢乐、多少阖家团圆的幸福!</font></b></h3> <h3> 端午节</h3><h3> 寺坪小学 六年级2班 安欣怡</h3><h3> </h3><h3> 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有很多:清明节扫墓,中秋节赏月,春节走亲访友,我最喜欢的还是别具一格的端午节,因为我最喜欢吃粽子了!</h3><h3>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这天,有些人家的门上插着端午艾,有些人家在屋檐洒石灰,还有好多小孩子带着五彩绳,都是用来驱邪避灾,保平安的。</h3><h3> 端午节的早上,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村里的人们却早已开始忙碌了。</h3><h3> 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包粽子,她们包的时候我和妹妹在旁边看着,也忍不住学着大人的样子包起粽子来,一边“捣乱”一边说:“快点,快点,什么时候才能包好啊?”在我们的催促声中,粽子终于包好了。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这一煮就是好几个小时,对于小吃货的我来说最是煎熬。我和妹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过一会儿就问奶奶:“粽子好了没,?好了没!”可是奶奶每次都说:“没有呢,再等会儿。”粽子终于熟了,锅揭开的一刹那,粽子的清香缓缓的从锅中溢了出来,屋子里弥漫着粽子的香气,从村头一直飘到村尾。我迫不及待地从锅中拿了一个,一不小心手都被烫红了。拨开粽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看着就有食欲。我往粽子上洒了点儿蜂蜜,一大就地咬了下去。吃下去的那一瞬间,我不由赞叹道:这简直就是最人间美味的佳肴啊!我吃完一个又一个,可还是忍不住想吃,就连不喜欢吃粽子的爸爸也被我的吃相感染了,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h3><h3> 我爱吃软糯香甜的粽子,更爱粽叶飘香的端午节。</h3><h3> </h3> <h3>小作者:安欣怡,独立稳重又不失幽默,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会有加倍的回报。</h3> <h3><b><font color="#ed2308">教师评语:常常想起你狡黠的眼神,就像流动在字里行间的夸张、比喻,润泽了一个个看似随意码在一起的文字,犹如镶嵌在洁白米团上的那几颗油亮的红玛瑙,香甜滋味扑面而来。今年端午的粽子有我一个哦!</font></b></h3> <h3> 元宵节</h3><h3> 寺坪小学 六年级二班 杨若冰 </h3><h3> </h3><h3> "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且无风雨。"宋朝李清照说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h3><h3> 元宵节又称上灯节,小正月或灯节,时间为每年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之夜。我们一家在这盼望已久的节日里,准备要包汤圆了。我满怀期待的走进厨房,我和妈妈首先把准备好的花生、核桃和芝麻碾碎,放上白糖,,汤圆馅就做好了。通常汤圆馅有黑芝麻,五仁,枣仁多种口味,我最喜欢黑芝麻,因为它不仅味美,还可以提高大脑发育、改善记忆力。</h3><h3> 爸爸开始和面了,妈妈告诉爸爸面团稍微硬一点,如果软了,就不太好包。爸爸在碗中放入糯米粉,加入清水开始搅拌,过了一会儿,一个白白胖胖的面团就端卧在盆里了,爸爸妈妈撸起袖子开始包汤圆了。因为我是第一次包,所以特别认真的把面团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把面团揉成圆形,然后压扁用手指在中央压一个小窝,但不能把皮弄破,再包上馅儿,不能放得太多,再搓圆就行了。</h3><h3> 回头再看看爸爸,只见爸爸笨手笨脚的捏,汤圆就像一个个捣蛋鬼,等爸爸捏拢了一边,他又从另一边钻了出来,最后爸爸一生气使劲一捏,倒是捏拢了,可他成了一个大花脸,惹的一家人哈哈大笑。</h3><h3> 吸取了爸爸的教训,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包好了一个又一个汤圆。在我们一家人共同协作下,一个个白白胖胖小可爱跳入锅里,在水里畅快的游泳。</h3><h3> 窗外万家灯火,鞭炮声不绝于耳,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爸爸说,汤圆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我听着,觉得含在嘴里的汤圆更加的香甜了。</h3> <h3>小作者:杨若冰,一个有志竟成事皆通,冰雪聪明,热爱跳舞的女孩。</h3> <h3><b><font color="#ed2308">教师评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元宵节吃汤圆确是共同的习俗。不管是笨手笨脚的爸爸,小心翼翼的“我”,还是稳当坐镇的妈妈,在你稚嫩灵动的笔下呼之欲出,都是团圆美味必不可少的馅料。一家人其乐融融包汤圆的和谐画面,才是团圆节最好的礼物。</font></b></h3> <h3> 端午节</h3><h3> 寺坪小学 六年级二班 许欣雨</h3><h3> </h3><h3>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歌谣,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端午节。</h3><h3> 每年农历四月底,村里人就开始到集市上买糯米、葡萄干、蜜枣等材料,然后到山上亲自采摘粽叶,准备包粽子。山上的粽叶又绿又嫩,带着一股幽香,所以包出来的粽子也是格外的好吃。 </h3><h3> 不知不觉,端午的脚步近了,人们开始忙着泡糯米、煮粽叶、洗粽叶,粽叶的香味飘满了整个村庄,仿佛已闻到粽子的味道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包粽子了。我想其他小朋友这时也和我一样,忙得不可开交。跟着大人,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包粽子。只见奶奶和妈妈把粽叶井然有序地摆成了一个漏斗形,放上一些米,再摆上蜜枣和葡萄干,用绳儿捆起来,一个完美的“牛角粽”就包好了。忙了一上午,粽子终于包完了。看看奶奶和妈妈包的粽子,形状精美,长方形的、三角形的,而我包的七扭八歪,形状各异,但我心里还是喜滋滋的。期盼着明天就能吃到自己包的粽子了!奶奶说,粽子煮好了在锅里焖一晚上,才会更黏更香。 </h3><h3>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大人们就忙着割艾草,割回来的艾草插在门上,窗户上,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我早早地醒来跟在妈妈的后面问了一遍又一遍,“什么时候才能吃上粽子呀?”妈妈笑着说:“别着急!心急吃不了热粽子”,可我真的已经迫不及待了。终于到吃粽子的时候了,这时的我也不怕烫了,拿起一个三下五除二就剥开了,层层粽叶打开的一霎那,香味扑面而来,洁白的糯米就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珍珠,浓香夹杂着缕缕粽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撒上一些白糖,吃上一口,那味道真是甜到家了,吃完一个,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h3><h3> 吃完粽子,老人们给孩子缝制各种香包,有老虎的、兔子的、老鼠的,各种各样,色彩艳丽,里面装上雄黄,这样带着就不怕蚊虫叮咬了,听说还可以辟邪呢!</h3><h3> 每当端午时节,我都分外高兴,我又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了,我爱家乡的端午节。</h3> <h3>小作者:许欣雨,活泼开朗、热爱学习的小女子一枚。正在一步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加油!</h3> <h3><b><font color="#ed2308">教师评语: 文如其人,沉稳中透着机敏。流畅质朴的语言,有详有略的叙述,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弥漫着粽叶的清香,隔着屏幕,我早已垂涎三尺了。</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指导老师:金堆镇寺坪小学罗爱玲</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