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礼器碑】

.ツ汐衿(青衣素萝)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关于临帖的一点浅见》</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青衣素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一、临摹就是创作</i></b></p><p> 创作与临摹合则双赢。明末清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形成高峰的原因有很多种,沃兴华的书法创作理论中就提到,其中之一是当时书法家对临摹与创作的关系问题处理的很好。比如这件米芾的《中秋帖》不只是简单的临摹,而是注重原贴的神与形、意与法之相似度与如何取舍的问题。又如八大山人临时《兰亭》,完全是写意,无真相而真有魂。</p><p> 名家临帖主观意识很强,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行笔,章法结构等。米芾临帖也是这样,两贴比较首先是节临,第一行去掉六个字,第二行去掉二个字,第三行分二段去掉三个字,为什么呢?细细观察发现去掉的都是行书,留下的是草书,只临草书目的是追求连绵的笔势。可见他取法是《十二月帖》中的连绵笔势,因此临摹时更专注于此。这样的临摹与创作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i>二、如何正确临帖</i></b></p><p> 写字不在于多而在于对,在于法而更重于理,要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用脑子去临帖而不是手。</p><p> 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追求数量,对着一个帖,不停的重复临摹,而不去动脑筋想,形成抄帖,这样很难进步。每一个字要熟练,先向象里写,再往熟练写,再背临,要学会过单字关,不能只抄帖。你现在要换一种方式,一个字写五、六遍即可,照着写两遍,一定要往像里写,然后找感觉,比如背着写,看能否记住,再进行用笔的动作训练,从速度、虚实、比例等方面提炼着去写,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去训练,把每一个字都写透它,也就是从生到熟到背到各种转换,不断提炼,最后放开去怎么写都高级。然后更高级的是意临。意临不可或缺,要学会消化,搞创作时要活学活用。</p><p> 写大字须“笔墨雍容”,具体来说就是放慢速度,尽量写着沉着一些,让运笔在纵横隳突的同时,尽量咬住纸面,往下用力。至于“安静简穆”与“雄浑雅健”,我觉得是风格区别,没有“为上”和“次之”的轩轾必要。</p><p> 我目前同时在临7个帖,虽然每个帖还在各行其道,但正在做这种打通的专项练习,比如临曹全碑用礼器碑的笔法去临,临张迁碑用礼器碑的笔法去临,收到很好的效果。当手对笔有了很好的控制能力后,我现在则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读帖而不是写。</p><p> 目前阶段还是取法阶段,学书法就像做菜,没有原料从何谈起啊,所以我在不停的采购,目前也只会做个水煮和清蒸,但是通过不断的临摹,不断的创作,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我想做个“大厨”也不是没有希望的。当你对临摹对象、态度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它们都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你眼前。</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三、学习书法史和书法理论</i></b></p><p> 当书法不仅仅是一个爱好时,你就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多读书,多思考,积淀文化素养,《中国书法简史》和《中国书法理论史》是必读的。当临摹到了写像阶段,再要求精进,就要将所临法书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去,从一个或几个新角度去做对照,这样它会因来自各个方面的阐释而获得新生命。写《石鼓文》之后可以写《石门颂》和《石门铭》,写颜真卿之后可以写《石鼓文》、《郙阁颂》等,按照一系列顺藤摸瓜,由此及彼的追溯下去,看多了,写多了,再回头来学习,就会有新的感受和表现。觉得书法学习除了从临摹到创作之外,还应当有从创作到临摹的过程。</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2月28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礼器碑 [lǐ qì bēi]</b></p><p>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p><p>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p><p><i>中文名:礼器碑</i></p><p><i>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i></p><p><i>别称:韩明府孔子庙碑、修孔子庙器碑</i></p><p><i>碑刻时间:东汉永寿二年(156)</i></p><p><i>现存:山东曲阜孔庙</i></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临帖尺寸:四尺整张</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谢谢大家的赏读!☕️☕️☕️</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