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春天来的很慢很慢,但春天从不会缺习。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做许许多多可爱的事,你开始了吗!</p> <p>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书中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态度中,古松成了人表现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近代学者朱志良先生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提出,存在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古松、我和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共同体。两位先生关于审美态度的观点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对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象,假如不以哲学的思想来认识审美的生命态度,最终让艺术作品承载哲学的思想意识形态,那么艺术作品仍然只是浮光掠影,苍白无力的。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具有形式美感的审美阶段或审美态度上,必须努力提高。</p> <p>今春,我想通过读一读,在品味中发现楚雄师院许乔昌老师绘画作品内在饱含的审美态度、特质和表达的精准度与高度。许老师是一位资深的艺术家,自从美院毕业后就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师院工作,致今30多年。他自从来到彝州,就被纯朴、善良、勤奋、勇敢和美丽的彝族人民所打动,被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居、文化、生命的态度所吸引,深深的一头扎入其中学习研究。30多年来,笔不耕缀,坚持研究彝族人民身上特殊的美,创作了大量精典、优秀的绘画作品,为彝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他和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他把自己与身处的世界容为一体,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的表达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生命境界属于他,也属于彝族人民,不为获得美的知识、技能,而是为了安顿一颗敬畏、悲悯、善朴的灵魂。读着、品味着他的作品,我的内心清风荡漾,溪泉宗宗,生为彝州人民陪感温暖和自豪。</p> <p>人是世界的一份子,但人总是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待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正是人们用这种态度看世,把自己置于世界之外,怎么也进不到一个生命的世界中。其实,一切的生命都与我的生命相关。抱着这样的态度认识自我与世界,许老师活得真实、快乐和自在,活得像一位真正的彝族同胞,并自始至终乐在其中,用自己的思想和挚爱引领灵魂得以安顿,指引艺术的语言精准的指向一个特定的世界。我想用一个题目表达对许老师艺术创作的敬重与祝福,《彝族人民就是以一种方式活着》,这样更能很好的欣赏和理解他作品之中饱含的深层的审美态度与创作语言,更能很好的进入到艺术家心灵的世界中感受美的存在与特质。</p> <p>“以花的情怀活着”。歌德说过,人所以达到最高境地,就是他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和思想,认识到自己并由此开始也深切地认识到别人的思想情感。一切伟大的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某种哲学的思想,而不仅仅是技术或手段。我看许老师的绘画作品,他不是以超写实的天赋获得成功,但是他也通过经验发展这种天赋,以勤奋补缺自身的不足,不断在自己、思想、技术与世界中碰撞,寻找自己最能表达世界的绘画语言。“以花的情怀活着”是彝族人民活着的独特的方式之一,彝族人民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份厚重、朴素的生活文化。如花一样的美丽、可爱,不仅特指彝族人民形象的美好,更深层次的指她们内心灵魂之中以生俱来的对生命、生活的美好向往。因此,要表达好彝族人民这一本质的民族特性,必须深入她们的生活,读懂对她们内心的世界,并且以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引领观众,同自己一起在更高程度上领悟彝族人民的世界。</p> <p>仔细品味许老师的绘画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深入刻画的感性的视点要比表达精神的视点少得多。像彝族少女像中的脸与那双深邃的双目,看向远方,那是花的世界,是彝族人民向往的美好世界。画面构成、虚实处理得非常好,语言精准、精彩,所表达的绝对是一个思想的问题。我看过当代世界各国油画超写实、写实大师的作品,第一眼观之为之震撼,再仔细品味与照片无异,只能怀着对画家高超的技术敬佩。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不仅要具备视觉感官们兴奋、愉悦,还要让观众思考和想象,并通过品味,懂得一种情怀的存在与美。彝族作为祖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一员,以爱美的情怀让世人了解、记住。我们可以从她们穿着服饰上清晰的看到,那种简单、朴实无华、明快的服饰色彩及银饰,是大山所赐,是彝族人民世代与大自然、与花、与树木、与蓝天白云相处得到的自然之美。以花的情怀活着,活得真实,活得朴素,活得自由自在。许老师正是深切的理解,并懂得这一艺术的哲学规律,体悟到彝族人民生命真谛和生活意义,在不知不觉的创作中获得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把彝族人民与自己的世界精神紧紧的结合起来,看透看明这个世界,不争、不悲、不亢,在花的情怀中滋养自己的情怀,用自己的思想引领语言创作出一幅幅如花胜花的绘画作品,温照着观众的灵魂世界。</p> <p>”以火的热情活着”,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彝族人民崇尚火、敬畏火。在彝族人民世代对火的认识和感悟,人是火造就的,没有火就不会有人,人的一生中都有火陪伴,人死的时候还是交给火。所以,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火有神性、有灵性、具有某种神密性和权威性,人们不仅敬畏火、祭祀火、崇奉火,同时还借助其神力驱除一切邪恶,助猎、助耕、助医、助战,火传承着历史,演绎着文化。事实证明,艺术是人类特有的产物,而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没有思想,根本就不能有艺术,更不可能有文化。艺术家必须深入其中,提升思想认识的境界,用独特、精致、深刻、人性和有慧的感觉主动去认识世界,才会有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彝族人民生命和生活离不开火,以火的热情活着是其方式之一,艺术家的感觉就是自己内在生命本身。一种感觉及表达之所以打动人,直击人的心灵,是因为艺术作品揭示了生命和生活世界的本质的一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被关注或被遮蔽了。正如近代油画大家陈丹青在八十年代创作的一组《西藏组画》,他从自身生命的本身,以独特的感觉、独特的语言创作出青藏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人民生命和生活的内心世界之美。所以,其绘画作品能打动人,震撼观者的心灵,成为一个时代的精典绘画之作。</p> <p>感觉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今天,我们站在许乔昌老师的作品前,认真审视、品味他三十来以彝族人民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会发现他内心世界的一份干净、圣洁与执著。他的作品能自然而然与我们对话,诉说着彝族人民内心世界的热情,也诉说着他内心世界的热情。他的作品中没有刻意的去描摹一把火、一个火塘,但是我们能感觉得到有一个永不息灭的火塘温暖着彝族人民,温暖着彝州的山乡和他自己。美的确是一种感觉,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形象的安排。它就是一种打动心灵的感觉,一种微妙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精致况味。许老师不擅长言谈表达,但在他内心世界中,一位位彝族人民朴实的形象均具有本质之美,在画中人物眉目间,有一种真实的美,一种纯净之光,一种火的热情。</p><p>为什么觉得许老师作品有耐人寻味之美?是因为他创造的艺术形象本身很美,他创作的全是彝族人民扑素的形象,这些形象有内涵。作为一位艺术家,如果看不到事物自然的真实,看不到事物内心世界的真实,不能以生命的态度与之交流对话,形象再美的人与物都只是一种相。真正能打动人,直击人的心灵之美,是相内深藏的精神世界。许老师的作品有深度、有思想、有哲学、更有自己深爱彝族人民的美好情结,所以,作品自然流露出饱含美的内涵,让观者美在其中,美在内心。</p> <p>“以山的态度活着,以歌的节奏活着。”彝族人民生命和生活的本质特性应该该还有这两个性质。彝族人民爱山、爱歌唱恰如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学习、研究关于彝族人民世界的艺术,始终离不开他们长期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他们身上的典型特质。今天,在艺术名下从事的绝大部分活动其实都是娱乐或是功利,但艺术不是娱乐,更不是功利,这两者只是艺术在某些时候产生的一种效果。许老师扎根彝州这块沃土,深入研究,他关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更关心彝族人民的命运和世界的现在、未来。人都不甘心象动物那样活着,会追问:人活着意义何在?这个与自己相关的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把这些疑问进行思考时,我们就拥有了一种思想看待世界了。彝族人民深爱大山,深爱大山赐予的一切,他们始终以山养育了自己而深怀感恩,而倍加珍惜。一片叶子、一把简单的三弦、一根笛子都能让他们沉醉在世界中。太阳会落下,月亮会升起,山风、小溪不会停止流动,那种自然本真的规律,如自身的血液流淌在全身,自己也成了山。所以,以山的态度活着,以歌的节奏活着,他们活得实在,活得快乐,活得自由自在。艺术是思考世界探索人生的途径,作为一位艺术家必须深刻领悟这个道理,并始终遵循这个途径指引自己进行艺术创作。</p> <p>许老师的绘画作品精典、可人,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他坚守寂寞,默默的耕耘,不炒作、不买画,把绘画创作视为比生命还珍贵。正是这种真实的对待艺术态度和思想,具备了山的本性与态度,他明白了艺术的灵魂所在。至少我们在欣赏品味许老师的绘画作品时,能看到他是有哲学思想性的艺术家。他对这个身处的世界理解从某个角度来说远远比别人深刻的多。如那幅裸露胸脯的彝族老妇作品,那大山泥土一色的胸,起伏下垂的胸脯,那布满皱纹的脸庞,在简单的衣襟、山色的陪衬下,那简直就是一座伟大的的山。让观者立刻想到母亲,山是母亲,母亲是一座山,是山、母亲养育着每一个人。这一点,许老师所追求和表达的真理,与伟大的艺术作品所追求和表达的真理是一致的。这幅作品承载了一个思想,是有鲜活灵魂的优秀作品。</p> <p>传统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会限制人的视野和思想。一般人只看到头部以下至腰部以上的世界,所以,这部人没有习惯性的仰视和俯视,即心中没有敬畏与悲悯。他们总是沿着一条直线一路狂奔,最终远离了自己的灵魂,远离了自身丰富的世界。艺术创作中,艺术家要敢于仰视,要主动俯视,用感情和感性来表达思想,甚至表达深刻的思想。因此,许老师的绘画作品是有灵魂的。他知道从艺的道路必须不断的学习、研究,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艺术创作走向思想的世界。以优秀的作品承载思想的世界,美着自己的生命,也美着彝族人民的生命和生活。</p><p>艺术家思想世界的认识,对彝族人民生命和生活世界的认识,取决于时代,也取决于在这个时代从事艺术和哲学思想的人。行文致此,在敬佩许老师艺术创作的同时,祝福他永葆艺术的青春,在不断提升思想世界的同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以反映彝族人民生命和生活的艺术作品来。</p><p><br></p><p>—————2020年3月6日</p><p>郑林</p> <p>许乔昌简介:1968年出生于云南陆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楚雄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92年7月毕业于文山师专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 1997年7月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专科起点本科美术教育油画专业。现为云南楚雄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7年,毕业创作油画作品《都市中的乡下人》之二,获1997“美苑杯”全国美术院校应届毕业作品有奖竞赛“优秀奖”,1997年,《都市中的乡下人》之二、又名《民工生活》,在“97云南油画展”中,获“97——云南油画奖”。1999年,油画作品《静物》参加《高原巡礼云南美术作品展》。2000年,油画作品《都市中的乡下人——旧书滩》参加《云南省肖像静物油画艺术展》。2003年,油画作品《等待》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云南作品展》。2004年,油画作品《红河情》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五周年云南省美术作品展》。2008年,作品《冬晨》荣获“楚雄州建州五十周年教职工书画摄影展”一等奖。2009年12月,作品《冬晨》入选参加2009年首届“云南省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展”。2011年9月,于楚雄州博物馆举办“许乔昌油画作品展”。11月进住彝人古镇画家村,成立“许乔昌油画工作室”。2012年,作品《赛装、节日清晨》之一,应邀参加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作品展。2013年,作品《彝韵系列之二》,应邀参加“画说云南”美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赛装日》,入选2014年云南省非遗画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展。2014年,作品《大山清晨》在楚雄州第二届油画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2015年,作品《普者黑写生之一》、《普者黑写生之二》,参加2015年云南省普者黑写生作品展。2015年,作品《赛装.清晨之三》,入选2015云南省非遗画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展。2015年,作品《彝家女》,应邀参加2015年画说云南——云南优秀美术作品展。2017年11月,作品《彝家女》获“楚雄州马缨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2017年,作品《赛装、节日清晨》为云省美术馆收藏。2018年,出版个人专著《色彩造型原理——许乔昌绘画作品研究》、云南美术出版社。绘画作品多次入选楚雄州美术作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