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紫竹轩主</p> <p> </p><p> 庚子新春,荆楚大地瘟疫突发,</p><p> 千村静穆,万城空巷。小区封闭,宅家抗疫。</p><p> 这真是空前的静谧,天地间静静的,倒是读书的好时光。</p><p> 把书柜里的书重新整理了一遍,许多书自从买回来就放在书柜里从未动过。找出厚厚一堆摆在桌子上开看。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当看书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目的便是只有读书了。</p><p> 许多书以前看过,但还是又读了一遍,如屠格涅夫的巜猎人笔记》,亨利,戴维,棱罗的巜互尔登湖》,埃里希弗罗姍的巜逃避自由》。都是三十年前读过:的,今天再看,如故地重游,也似遇见几十年不见的朋友。</p><p> 我的学生时代,正是文革十年。那是一个没有书可读的年代。</p><p>记得大摡是小学毕业前,我开始看小说,因为我偶然发现我家仓房的菜窖里藏着两木箱子书。有很多小人书,大部分都是纸张发黄了的小说之类的书籍。我知道这些书都是当时是红卫兵的二哥藏的,我就背着家人偷偷地看。记得看的第一本小说是高尔基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又看了《三家巷》,《红岩》,《红旗谱》,巜新儿女英雄传》等等。在上中学时把两箱子书全看完了。</p><p> 从中学毕业到下乡那几年,是我疯狂看小说的几年。改革开放初期,文化空前繁荣,许多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都可以买到。那几年福利屯的新华书店办得好,新书多,几乎几天就要去福利书店买书。记得有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巜外国短篇小说选》我只买到了上,下册,中册没有。后来发现双鸭山书店租书部有这本书,花了二元钱租回来,化为己有。</p><p> </p><p> </p><p><br></p><p><br></p> <p>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话真是有道理。自己买的书,认为自己的书什么时候读都行,所以什么时候也没有读。借来的书,有时间限制,租书是要花钱的,所以就看的快,看得认真。那时候福利书店租书是二分钱一天,双鸭山书店是三分钱。租书看很便宜,因此大多书都是借来看的。有一次借来一套巜基督山伯爵》,同学说五天必须看完。害得我五天五夜基本没睡觉,才看完那厚厚三大本。</p><p> 书看多了,没有改善人生。倒是有些呆傻,天生愚拙,从小读到老也沒读出多大出息。只能是读书的目的便是读书了。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和尚每天到山下担水做饭,人问你为什么每天都是这样担水做饭,和尚回答因为我是和尚。又问你为什么要当和尚,答曰,因为每天要担水做饭。我读书亦如此。</p> <p> 中国有成就的文人大多都是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让后人在崇拜中享受着文字的美妙。刚刚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合上书却还停留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旋律里。林语堂是喜欢苏东坡的,他倾注一生心血写成此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苏轼。我的书拒里有着很多苏轼的著作,《苏轼文集》,《苏轼词编年挍注》,《苏轼诗集》,《苏轼年谱》以及大量研究苏轼的专著。涐崇敬这位伟大的文人,在他颠沛的生活中,是怎样写出这么巨多的锦绣文章。他是诗人,散文家,伟大的书法家,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画家,是瑜伽修炼者,是佛教徒,是美食创造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有清风徐徐,有月亮的夜晚的孤独的漫步者……他的书,有多少人用一生的时间也读不完。</p><p><br></p><p> 窗外又飘雪了,纷纷扬扬,漫天皆白。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但疫情还没有结束。今日方知道,书看久了,也是一种惩罚,这几天作梦都在向往林芝的挑花了。</p><p><br></p><p> 庚子年二日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