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稿》仰望一颗不落的星辰一一纪念著名作家魏巍诞辰104周年

张崇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仰望一颗不落的星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纪念著名军旅作家魏巍诞辰104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3月6日,是著名军旅作家魏巍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部、战友报社的老兵们,回忆当年与魏巍在一起的日子,心潮澎湃,纷纷用各自的方式开展纪念活动:找出与魏巍合影的照片,和给魏巍拍的照片;亮出魏巍留给自己的墨宝;写出赞美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地方工作、生活的同志,虽未见过魏巍,但是在中学语文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朗读声中长大的,是在《东方》《火凤凰》《地球的红飘带》等文学巨著的启迪中,走上文学艺术道路的。他们也纷纷用自已的方式纪念前辈。我把大家的纪念诗文编在一起,一个在特殊时期的特殊纪念册便诞生</span><b style="font-size:20px;">了!</b></p> <p>巍巍大山&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王银茂(福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植信,85岁,1961年入伍,历任《战友报》社记者、编辑、科长,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正团职创作员、石家庄陆军学院副师职教员。主要作品有:传记文学《将帅从这里起步》、《将帅青年时》、《将帅的故事和传说》、《将帅历险记》、《杨勇传》。</p><p class="ql-block"> 值此魏巍百年诞辰纪念,作为部下和学生,张植信写了一篇短文,表示对自已心目中的好领导、对毛主席的忠诚战士一一魏巍的深切怀念和敬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魏巍的革命精神永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植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3月6日是恩师魏巍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我深切缅怀这位追求真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斗士。</p><p class="ql-block"> 魏老不是病死的,他是在捍卫革命真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信仰的战斗中 ,光荣牺牲的战士楷模。他倒下了,但他的革命精神仍在继续着,传承着!</p><p class="ql-block"> 2008年8月30日,魏老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那天下着淅淅沥沥小雨。在扶送前来参加追悼会的原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老友时,我不由地说了一句:“寒雨散落同命泪,长明灯远可爱人。”老徐听后说:“我们要学习魏巍同志为追求真理、坚持党的信仰,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你我有责任,继续努力做下去。” 我与魏巍相识36年,此间他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指导。他是我政治灵魂的指导老师,也是我写作生涯的引领者。 </p><p class="ql-block"> 今天(3月6日)上午,战友、知音老赵转发一微信《糊涂的三十年》,文中所列丑恶现象,正是当年魏巍所忧心和批判的社会现象。魏老当时写了一篇《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他以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产主义信仰为己任,并依党章党规,与一些老干部、老作家和学者联名,上书中央,公开表示反对一个讲话中的某些内容。不久,魏巍就被软禁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一度失去了自由。</p><p class="ql-block"> 此间,我曾以查体为由,住进军区总医院,住在魏巍隔壁的房间。我住了半个月,至今想起来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我将永远怀念魏老,永远学习他的革命情怀和战斗精神。</p> <p> 原 文</p><p>吾闻文章有不当为者五:苟作一也,徇物二也,欺心三也,蛊俗四也,不可以示子孫五也。今之作者异乎吾所闻矣,不以为所不当者为患,惟无是五者为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魏巍2次带我上前线</b></p><p class="ql-block"> 张崇发</p><p class="ql-block"> 我原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新闻科当新闻干事。魏巍当时是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新闻工作。作为魏巍的直接部下,我曾两次随同魏巍奔赴前线,并受到老领导关照!</p><p class="ql-block"> <b>第一次,奔赴中蒙边疆的反修前线 。</b></p><p class="ql-block"> 1971年,震惊中外的“9.13事件”发生后,我和十几名战友,在魏巍副部长的率领下,以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组的名义,去驻守在中蒙边疆的守备一师,传达林彪事件的文件。天寒地冻,守备一师领导决定给工作组每人发一顶剪羊绒帽子。</p><p class="ql-block"> 军区工作组成员只有魏副部长和我戴特号帽子。而特号帽子只有一顶,魏巍就说:“那顶特号帽子就给小张吧!他要下连队,别冻坏了。“此事已过去快50年了,那顶特号羊剪绒帽子,我一直压在箱底珍藏。事虽小,却充满领导对部属、长辈对年轻晚辈,浓浓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b>第二次, 1976年8月1日,唐山大地震发生第 4天,我又随魏巍副部长来到唐山抗震前线。</b>在唐山机场北京军区抗震指挥部,我俩人同住一个军用帐篷里。</p><p class="ql-block"> 8月7日,我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河北日报等新闻、文化单位十多名记者、编辑,采访197师报务员吴东亮冒着生命危险,抢出室内电台,及时向上级报告震情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采访结束,回到酷热的帐篷内,十分疲累的我,躺在军用折叠床上刚想休息,魏副部长说话了。他问我:“小张,你啥时候写?"张说:“没有桌子……“魏巍说:“在朝鲜战场,我就是在战壕里写!”</p><p class="ql-block"> 魏巍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我赶紧从帐篷外找了一块砖,放在膝盖上,把稿纸铺在上面。在闷热的帳蓬,写到9号下午6点多,写出了6000多字的长篇通讯《震不断的电波》。10号,托空军运送伤病员的安二飞机机组,把稿子带回北京。8月1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半版篇幅突出发表,标题改为《红色电波通北京》。不久,《解放军文艺》抗震增刊也以《震不断的电波》为题发表。新华社于8月17日播发通稿,从8月18日开始,全国许多报纸转载。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联播》摘要播放。</p><p class="ql-block"> 听到早间新闻,魏巍副部长问我:“小张,是你写的吗?"我说:“听内容,像我写的。但7号那天那么多记者采访,也许人民日报用的是他们记者写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报纸来到抗震指挥部后,魏副部长拿着《人民日报》让我看,说:“署名本报通讯员,不是他们记者写的。这是抗震救灾部队发表的第一篇大稿子。你该立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区工作组与守备一师领导合影(1971),前排右4魏巍,后排右3张崇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镜头下珍藏着魏巍的秘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孝,84岁,1961年入伍,原北京军区宣传部新闻处摄影干事、主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委员。有大量新闻摄影作品和艺术摄影作品,获全国、全军大奖,成绩斐然。魏巍离休后,关心下一代,常有新闻。王孝就把镜头对准了老领导。</p><p class="ql-block"> 199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72岁高龄的魏巍,被北京石景山区六一小学聘为“作文尖子辅导员"。8年前,魏巍担任六一小学荣誉校长。8年间,他常在写作之余,到学校与孩子们交流,关心下一代成长。抓住这个新闻点,王孝拍了一组照片,其中一张被北京日报评为优秀稿。</p> <p> </p><p> </p><p> 1985年,中国青年的楷模张海迪,来到北京。魏巍关心残障人士,到香山招待所与张海迪親切交谈。王孝又捕捉了这一新闻,留下了宝贵的画面。</p> <p>  会见时,著名作家杨沫(右一)在场。</p> <p>  魏巍及夫人(右一),与杨沫、张海迪合影。</p> <p>  </p><p><br></p><p> 在抓拍关于魏巍的新闻照片时,王孝也注意选取好的角度,为老领导拍特写镜头和家庭照。这两天,王孝翻出自已的照片底板及小样存档册,选出如下珍贵照片:</p> <p class="ql-block">  <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魏巍的墨宝为王孝增辉</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鼓励王孝拍摄更多更好的摄影作品,魏巍为王孝留下2幅珍贵的墨宝。</p> 勤奋耕耘,执着追求 摄中华之美,扬军营之魂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作家看望小士兵</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吴东亮,72岁,1973年入伍,原197师报务员。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冒着余震,四出三进电报房,不怕牺牲,抢出发报设备,机智地在训练场发电报,第一个向上级报告了震情,荣立一等功。受到中央领导华国锋、陈永贵,及北京军区领导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3月2日,《魏巍:一座推不倒撼不动的大山》发到朋友圈后,吴东亮从唐山打电话说:“我两次见过魏部长。几十年来,每当想起与魏部长见面的情景,我就兴奋不已。” 便写了两次难忘的会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终生难忘的两次会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吴东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6年8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在部队震后的简易房电台值班室值班,忽然接到电话说,有北京军区来的首长要看你,让我准备一下。我立即将手中的工作,交待给另一位战友,就匆匆走出值班室。</p><p class="ql-block"> 正好有几位首长朝我走来。那时,震后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房子,又正值酷暑,首长们就围在一棵大杨树下。此时,我们197师副政委向我介绍说:“这位首长是军区宣传部魏巍副部长,来看看你,想与你聊一聊。”</p><p class="ql-block"> 我立即向魏部长行军礼。魏部长首先向我表示了慰问,然后就地震发生时,我四出三进抢出电台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询问。之后,他说:“你是位优秀的报务员,了不起!你说说,当时为什么能做到不怕死?”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我是党员,是通讯兵战士,我的职责是保障通信畅通。记得上中学时,学过您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课文对我世界观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是他们激励着我,让我能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我的行为与您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呀!”听了我的回答,魏巍部长哈哈大笑。最后,他问我喜欢写作不?如喜欢,有时间时就练习写一写,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他联系。</p><p class="ql-block"> 谈话很快就结束了。可惜的是,我沒能练习写作,也就一直没找他请教。</p><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纪念唐山抗震救灾胜利一周年前夕,魏巍部长又一次来我们部队。他拿着一本《抗震诗歌集》,又一次在部队找到我。这次,他与我谈了一些写诗歌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魏老诞辰一百周年前夕,回忆当年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千。老首长的巨献《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曾经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并将永远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老首长晚年主持正义,为百姓说话,保持晚节,坚持革命立场,更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我一定向魏巍老首长学习,为捍卫毛泽东思想,做出自已的贡献!</p> <p> 原197师报务员吴东亮(摄于1976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挥笔题联颂魏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蒋继辉,男,73岁,1970年入伍。原北京军区195师、65军宣传、组织干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驻徐州地区记者站站长。在前三届当代全国军旅诗词大赛中连续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著有《蒋继辉军旅诗抄》等二部诗集。</p><p class="ql-block"> 蒋继辉没有见过魏巍,但却是拜读过红杨树诗集的老战士。从一行行诗句中,他认识了这位诗人,原来就是自已在中学时代十分崇拜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于是,这位全国军旅诗词大赛一等奖得主,在魏巍诞辰百年纪念日前夕,写出了自已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魏巍百年诞辰题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巍巍宝塔,莽莽太行,滔滔鸭绿,一路烽烟追北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上风云,胸中故事,笔下英雄,半生心血润东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东方》是魏巍创作的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p><p class="ql-block"> 江苏云龙书画院院长朱继森挥毫泼墨,把蒋继辉的长联,艺术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精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老部长巨著赠科长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武文斌,79岁,1965年入伍,原193师文化科长。曾参加由魏巍部长主持的北京军区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介绍了193师一个连队的经验。魏部长与他有很深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魏部长赠我巨著情谊重</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武文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上中学时,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语文课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脑子里总抺不去朝鲜战场极端的艰苦环境,战士们一口炒面一把雪的镜头。那时总在想,长大了我也要当最可爱的人! 真也巧了,1964年冬季征兵,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我,由于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强烈影响,毅然报名应征,并条件合格参了军。 </p><p class="ql-block"> 到部队后,我常常想:巜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在哪里任职?他肯定是个形象高大、面貌和谐、心地善良的人。何时能见到他,我该是多么高兴和自豪啊! </p><p class="ql-block"> 1978年5月,我从65军政治部宣传处调任193师政治部文化科长。不久得知,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长,正是我心中的偶像魏巍!我暗暗在想,只要我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出成绩,或许有一天能见到他。 </p><p class="ql-block"> 我的夙愿终于实现了!1979年6、7月间,军区文化部在69军召开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魏部长亲自主持。会上,包括我们师在内的3个单位,介绍了搞好基层文化工作的经验。会议期间,魏部长帶领与会人员,参加了69军2O7师某团二连文化工作专题现场会,并与二连官兵进行了联欢。参会人员根据自己特长,演出了节目。魏部长点名让我笛子演奏,由194师政治部文化科长张诚手风琴伴奏,先吹奏了《打把归来》,又返场奏了巜战马之歌》,受到了热烈欢迎! </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与魏部长结下了深厚友谊。会上,他鼓励我多下连队搞调查,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后来,他还送我一套他的巨著《东方》。 </p><p class="ql-block"> 近几十年来,我熟读了巜东方》,并多次饶有兴趣地观看电视剧巜东方》。每逢看到他的作品,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他一一伟大的军旅作家,和善可亲的我的老上级魏巍同志!</p><p class="ql-block"> 欣闻魏巍老领导百年诞辰纪念,今借老战友办的网络纪念册,深表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方寸之中彰显魏巍的担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闫福田,84岁,1958年入伍,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副政委,喜书法,擅篆刻。为纪念魏巍百年诞辰,他献上几方篆刻。</span></p> 评论精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他是追求阳光追求真理的伟大战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您的美篇《仰望一颗永不落的星辰……》写的是魏巍首长的事迹,感人至深。美篇被评为精选。[强][玫瑰]通过您和您的各位战友,对魏部长深入基层礼贤下士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初步了解了部长的为人和高超的写作水平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他不只是耀眼的星辰,而且还是追求阳光追求真理的革命战士!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茁壮成长。听闻有一阶段小学教材把《谁是最可爱的人》删除了,引起了社会之泛反响……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尤其是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勇于与世界霸权美国抗争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表现、最明智的决定!是正义之战!是必胜之战!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张崇发老师和您的战友都是最可爱的人。[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尊敬的魏巍首长已经逝去,但他的精神永在,他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与我们的祖国现在及未来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忙了一天,去帮农村的亲属土地流转事宜,一目三行地拜读了这篇文章,感动之余,略抒感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闲云溪月2023.10.24</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策划: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主编: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照片:王 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制作:张崇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王孝声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所有魏巍照片,早已存国家档案馆及新华社资料库。翻拍、转发、使用这些照片,必须经版权所有者授权,侵权必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