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32年10月,在周恩来、朱德领导下,曾希圣、曹祥仁首破密码成功,专事无线电侦察的红一方面军总部二局随之成立,国民党的机要通讯从此被红军牢牢掌控。周恩来回忆:“我们那个时候只有十几个人”。</p><p>一.密码拦路血洒赣州</p><p><br></p><p> 1931年1月初,江西的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教育争取被俘技术人员,利用缴获的电台建立了无线电队,队长王诤,政委冯文彬。</p> <p>❄️遵照朱德、毛泽东的命令,无线电队开办训练班,培训技术人才。后来进入军委二局的学员有:一期的李力田、胡立教、李建华;二期的邹毕兆;三期的钱昌鑫(钱江)、唐道德(唐明)、李行律、钟福祥(钟夫翔)、肖森;四期的胡备文;五期的刘少宏、贺回仔(贺子明)、贺俊侦;六期的雷永通,以及红三军团训练班(教员吴如生、韦文宫、黄庆元)一期的曹祥仁,二期的赵宾玉、黄荣,三期的叶根等。</p> <p>无线电教员王铮、王子刚、刘寅</p> <p>❄️无线电队侦听,开启红军技术侦察,功不可没。</p><p> 冯文彬说:“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我们所以能打得那么好,是同收译敌人的电报有关的”。“那个时候,王铮起了不少作用” 。</p><p> 随后,红军在福建建宁建立了第一部侦察台,由新任无线电队政委伍云甫负责。</p><p><br></p><p> </p> <p>第三次反“围剿”期间,见习报务员曹丹辉用缴获的密本“壮密”,侦译到何应钦发给属下的密电,受到毛总政委的表扬。</p><p><br></p><p>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无线电侦察划归方面军总指挥部谍报科,无线电队专事通讯。</p><p> 12月,中央军委机关参谋部谍报科长曾希圣从上海来到江西,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部谍报科科长。</p> <p>❄️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红军增加了1万7千人,包括40多名无线电技术人员及8部电台。不久,国军通讯全面加密,红军的无线电侦察陷入困境。</p><p> 刘寅回忆:开头国民党根本不知道红军有无线电,等到反三次“围剿”,他们知道了,慢慢就警惕了。特别是宁都起义又来了那么多队伍,国民党就更警惕了。</p> <p>1932年2月的赣州战役,红军伤亡3000余人,其中10余名师团级干部牺牲,历时33天的攻城失利。失败主要因临时中央的错误指导所致,但也突显红军情报能力薄弱。</p><p> 因不能译出加密电报,红军对国军的增援、夜袭和反包围毫无察觉,攻城部队猝不及防,受夹击,遭重创。</p><p> 此役对侦察工作的警示是:单凭侦听电台明谈,已无法及时获取敌情,密码是拦路的高山。</p> <p>二.破开密码二局诞生</p><p><br></p><p>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毛泽东</p> <p>❄️攻克“展密”</p><p><br></p><p> 赣州重挫使曾希圣认识到,破开密码才能打破困局。他向周恩来、叶剑英、朱德报告,得到热情支持。</p><p><br></p><p> </p> <p>红军既无经验,又无教员和教材,破解国军密码十分艰难。曾希圣布置侦察台抄收敌台密电,按部别和时间登记,通过战况分析敌军电报;同时向加入红军的原国军电台人员了解国军密码情况,并和党的无线电通讯创始人周恩来一同探讨编码规律。</p><p><br></p><p> </p> <p>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p><p><br></p><p> 8月20日,出现突破契机。红军攻占宜黄,曾希圣从缴获国军第二十七师1个军官的公文包中,发现1份第九路军指挥部发给守城部队的电报,其中30来个字已译出,密名为“展密”。以这份电报稿为基础,曾希圣与曹祥仁共同猜译余下的部份。曾希圣文字功底好,曹祥仁熟悉码子,二人密切配合,参照国军情况,将不断侦收的“展密”电报拿来对照研究。国军电文繁杂,文辞生僻,遇疑难军语,朱德和周恩来也凑过来猜字、推敲。经反复钻研,终于该年10月将“展密”贯通。</p><p> “展密”破开后,第一次完整译出的国军电报是一份作战命令,大家对猜译出的电文是否准确还没有把握,因此在发往前方指挥部的情报上还注明“不知确否,仅供参考”。当前方根据这份情报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后,大家非常高兴。朱总司令激动地说:“真了不起,如虎添翼!” 还摸着曹祥仁的头说:“还是你这个小孩子行。”</p> <p>曾、曹破开密码后,国军每发1份电报,经过电磁波的自由传播,等于让红军也得到1个副本,由此打通了一条源源不断获取敌方核心情报的途径,成为红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p> 2008年1月,张震将军评论首破国军密码“展密”的意义时说:“密码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p> <p>彭富九将军缅怀曾希圣、曹祥仁</p>